APP下载

基于ISM的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研究

2019-03-18徐佳欣朱建君杨欢欢

关键词:价款争议建设工程

徐佳欣, 朱建君, 杨欢欢, 沈 帅

(南京林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在当今建设工程行业粗放型扩张的状态下,施工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纠纷矛盾,从而影响施工合同的顺利实施,对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争议问题最终都会量化成合同价款的纠纷问题,体现于工程造价上。合同价款的矛盾纠纷关乎合同双方的各自利益,因此,合同价款争议问题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核心焦点问题,找出导致争议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各因素对争议的影响途径,能够为降低工程争议发生的概率和损失提供参考。

国内外建设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合同价款争议进行了积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李欣[1]运用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理论,采用两种风险识别方法对工程索赔争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杨景欣[2]提出了影响合同价款争议形成的诸多因素,概括有如下几方面:建筑市场呈卖方市场趋势,不按规范的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合同当事人缺乏法律意识,建设工程资金不足或资金被挪用。贾书亚[3]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时间顺序,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了9项可能引起工程价款纠纷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面错漏碰缺、工程量清单错漏、合同文件错误、法律政策变化、自然环境、材料价格、变更索赔以及竣工结算等方面。Niazi G A等[4]对工程预算超支争议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5个可能引起工程款纠纷的主要因素:腐败、业主拖延支付进度、项目融资困难、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市场物价变化等。Eshtehardian E等[5]认为工程变更是导致工程造价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施工变更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对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内部众多作用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难以体现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本文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我国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以及具体的影响途径,有利于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可以尽量减少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争议而造成项目损害。

1 合同价款争议的形成机理

合同状态是包含合同文件、工程实施方案、外部环境、合同价款等方面因素的总和,当工程双方一签订施工合同则合同的初始状态形成,由于某些影响因素的干扰可以导致合同基本条件产生一定改变,因为合同价款与合同基本条件的相关性,一旦合同基本情况改变则合同价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致使合同的初始状态失去平衡。通常,工程当事人需要经过变更、调价或索赔、签证等方式调整合同价款的数额并进行支付,才能重新使合同状态回到平衡。合同状态与合同价款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6]。合同价款争议为发承包双方在建设工程合同价款调整和支付过程中所引发的争议。

由于合同状态的改变是诱发争议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合同争议必须分析合同状态[7]。当干扰事件发生时,对承包人来说,可以根据签订合同时合同的初始状态对现实状态的改变进行分析,容易明确干扰事件的责任归因于哪一方,确定后可以提出索赔;对发包人来说,同样可以运用合同状态理论,分析争议产生的影响因素并解决。因此,干扰事件导致的合同状态变化最终影响合同价款争议的产生,从合同状态的视角揭示合同价款争议的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合同价款争议形成机理

2 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

本研究将合同价款争议定义为发承包双方在建设工程合同价款调整和支付过程中所引发的争议。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能够引起价款调整的因素和导致合同价款支付问题的因素。

表1 影响因素体系

通过文献资料[8-12]梳理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分析,归纳整理出导致合同价款争议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从合同当事人因素、合同本身因素、工程本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几方面确定了影响合同价款争议形成的18个因素,为方便模型构建和讨论,将18个因素从H1—H18进行编号,如表1所示。合同当事人主要指的就是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双方:业主和承包商。合同当事人的资金使用、履约行为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争议的产生;合同具有契约性质,合同本身指的是与合同文件相关的因素;工程本身作为项目的实际内容,指的是与工程实体建设相关的一些因素。工程所在地的环境情况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不可抗力。通过争议案例分析发现,实践中,甲乙双方对工程工期、施工质量安全、工程款及合同法律问题等方面的纠纷较多,会对合同状态改变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的ISM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SM)是1973年首次开发运用于解决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的一种静态结构模型。该方法可以借助矩阵工具处理多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而分解系统结构中的层级,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对象的本质联系。

ISM建模实施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ISM建模实施步骤

3.1 确定邻接矩阵

ISM因素确定后,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根据表1中所构建的18个因素,设计问卷调查表,呈现出18×18的矩阵形式,便于调查对象将问卷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参与者可在问卷调查表中依次填入1或0(1表示该空格竖向对应的因素对横向对应的因素有影响,即当竖向因素发生时往往导致横向因素的发生;0则表示没有影响)。本次发放地区为南京,主要参与者为建筑工程从业者,选取具有5年以上工程建设工作经验的项目经理、施工员、资料员、总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参与调查。参与者中大部分人有多地区项目经验,并且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多数。总体上看,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知识背景与实践经验,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对初始问卷结果进行汇总讨论处理后,最终获得问卷调查结果,并建立邻接矩阵A:

3.2 邻接矩阵与可达矩阵的转换

根据布尔运算规则,运用MATLAB软件对建立的邻接矩阵A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可达矩阵M:

3.3 系统元素划分级次

对系统元素划分级次,首先确定可达集合R(Hi)和先行集合Q(Hi),R(Hi)={可达矩阵M中第i行所有元素为1所对应的元素},Q(Hi)={可达矩阵M中第i列所有元素为1所对应的元素}。第一次层级划分所得的可达集合R(Hi)、先行集合Q(Hi)及两者的交集R(Hi)∩Q(Hi),见表2。

表2 第一级的分解结果

由表2可见,{R(Hi)∩Q(Hi)=R(Hi)}={11,14,17,18},即满足第一次层级划分要求的影响因素为H11、H14、H17、H18,即第一级因素为工程变更、工期延误或赶工、市场物价波动和法律法规变化。然后将可达矩阵M中因素H11、H14、H17、H18对应的行和列删去后,对新形成的矩阵根据同样的准则确定第二级的影响因素,直到确定最后一级的因素。经过4次重复上述层级划分的过程最终得到: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的第一层级={H11,H14,H17,H18},第二层级={H7,H8,H9,H10,H12,H13},第三层级={H2,H5,H6,H15,H16},第四层级={H1,H3,H4}。

3.4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各影响因素对合同价款争议的影响过程,根据上述元素层级分解的结果,调整矩阵中因素的顺序,构建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因此,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体系中的要素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为工程变更、工期延误或赶工、市场物价波动和法律法规变化,是与合同价款争议密切相关的显性因素,属于表层直接影响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的直接因素;第二层和第三层因素是导致工程合同价款争议的间接因素,合同无效、合同条款缺陷、工程量清单错漏、图纸有误等因素,往往不直接影响价款争议的形成,而是由于间接因素引起价款调整事件的发生从而形成直接的影响因素导致合同价款争议;第四层为不遵守法律法规、管理水平低和缺乏诚信意识,第四层因素处于模型的最底端,是导致合同价款争议的根本因素。

注:方框内有两个因素表示两两相互影响图3 解释结构模型图

该模型直观地反映了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影响要素之间的影响路径,由图3可知,第四层因素能够沿着箭头方向导致发承包双方失误、资金不足及违约,直至合同价款争议发生,是造成合同价款争议频发的关键,无论是发包人还是承包人都要重视,从根本上加以改善。

4 合同价款争议预防对策分析

根据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的ISM及影响路径的特点,现针对合同价款争议的根本因素,从源头上提出争议的预防对策:

(1)加强工程法律知识培训。为了有效地规避法律风险,除了建设行业相关部门对发承包商进行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合同规范行为以及合同违约等后果的宣传与教育外,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也应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工程法律知识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从工程合同相关的法律入手,对工程管理的专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数量众多,而且随着时代变化时常进行更新,因此,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在熟悉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应持续进行知识更新。

(2)树立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建筑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施工合同的标的物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风险因素多,面临的工程变化多,需要合同双方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互相合作。只有双方相互信任,才有助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同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多地站在双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考虑对方的利益,能够避免抵触、敌对情绪的产生,避免使矛盾激化。

(3)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发承包双方的工程实施效率。在发承包双方协商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中,包含了合同价款、工期和工程质量的相关约定,因此,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只有提高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促使发承包双方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减少产生争议的可能性,有效减少对方的不当索赔。

本文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得出了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影响因素体系的层次结构关系,将这些影响价款争议产生的因素划分为四个结构层次,揭示了各级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控制争议形成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对应的预防对策。我国建设工程合同价款争议问题的实质在于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不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增强企业及工作者的综合实力,减少争议问题的产生。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防范造价纠纷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价款争议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处罚中“工程合同价款”的认定研究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合同对价款没有作出约定怎么办
论如何在破产程序中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争议多晶硅扩产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建筑施工合同无效情况的工程价款结算分析
争议光伏扶贫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