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网斑病菌对白沙1016植株活性氧代谢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2019-03-18刘欣宇郭永康黄玉茜

关键词:白沙病斑病菌

刘欣宇, 林 英, 郭永康, 黄玉茜*

(1.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886;3.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花生网斑病(Peanut Web Blotch)是在花生种植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1],其病原为Phomaarachidicola,该病害主要在叶片正面上形成边缘网纹状不规则褐色病斑[2],使叶片光合作用下降,造成严重落叶,果实不饱满,进而使花生减产,严重者可达30%。

白沙1016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之一,具有早熟、丰产、品质优良等突出特性。生育期约为95~120 d,株高大约38 cm,分枝8个左右。500 g果数335个,500 g仁数835个,百果重150 g,百仁重60 g,出仁率75%。粗脂肪含量56.0%。开花较早,花期集中,荚果发育较快。果针入土浅,果柄坚韧,成熟后收获落果较少。抗旱、抗倒性较强,抗叶斑病强。

当前白沙1016在我国花生主产区及其他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是全国整体花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白沙1016感染网斑病菌后其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展开研究,测量其感染后体内超氧阴离子、MDA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旨在探索白沙1016对花生网斑病的抗性及其抗病机制,为改良白沙1016品种、提高花生网斑病抗性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供试花生网斑病病叶从辽宁省沈阳地区一花生网斑病发病植株上采集,采用单孢分离法用PDA培养基在紫外照射条件下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培养,之后纯化分离,保存于4 ℃条件下。

1.1.2 供试品种

供试花生品种为白沙1016,由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1.2 方 法

1.2.1 植株培养

供试花生籽粒用70%酒精消毒后,放入26 ℃培养箱中培养48 h,选取发芽一致的籽粒栽种在直径10 cm的花盆中,进行3次重复,每次重复栽种10盆。

1.2.2 植株接菌

在开花下针期进行接种病菌,将供试菌种用PDA培养基进行扩繁25 d,以无菌水冲刷调配出1×106CFUmL-1孢子悬浮液,加入0.1%吐温20以增加孢子与叶片的黏着度,再加入适量蔗糖以保持孢子活性,4 ℃下保存备用。用70%酒精对花生叶片消毒1 min,再以无菌水擦拭5次,将孢子悬浮液喷施于叶片之上。同时设置阴性对照,以同样方法对花生叶片进行消毒、擦拭并在叶片上喷施蒸馏水,将接种与阴性对照植株套袋密封以保湿,放置于26 ℃培养箱中培养。

1.2.3 发病情况调查

随机抽样10株,统计每株叶片数和各级病叶数,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本实验发病情况调查的分级标准参考王玲杰[14]的方法。每株随机抽取30片叶,按照叶片正面病斑面积大小,将发病程度分为6级:1级,病斑面积为0;2级,病斑面积<10%;3级,10%≤病斑面积<25%;4级,25%≤病斑面积<50%;5级,50%≤病斑面积<75%;6级,病斑面积≥75%。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1.2.4 取 样

于叶片刮伤接种后的0、24、48、72、96、120、144 h选取相同部位对各株花生取样,用消毒后的医用剪刀剪下被接种的叶片,样品套袋后放于-80 ℃冰箱保存。

1.2.5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MDA浓度=6.452×(A532-A600)-0.559×A450,

MDA含量=(MDA浓度×Vt)/(Vs×W),

其中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用提取液体积(mL),W为样品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抗性鉴定

白沙1016的发病级别为4.15,病情指数为52.5,数值均比较大,属于感病品种。且品种鉴定与田间发病表现一致,说明白沙1016的抗性遗传较为稳定。

2.2 网斑病菌对白沙1016活氧代谢的影响

图1 网斑病菌侵染后白沙1016叶片含量变化

2.3 网斑病菌对白沙1016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白沙1016感染网斑病菌后,其体内MD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0~48 h期间MDA含量上升,在48 h达到第一个峰值,随后含量下降。至72 h时MDA含量再次上升,上升趋势持续到120 h并出现第二个峰值,且高于第一个峰值,随后MDA含量下降。

图2 网斑病菌侵染后白沙1016叶片MDA含量的变化

2.4 网斑病菌对白沙1016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见,白沙1016感染网斑病菌后,其体内4种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均产生明显变化。0~48 h期间,CAT活性明显升高,并在48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72 h时又再次上升,至120 h趋于平缓。感染网斑病菌后,PAL活性持续增加,但幅度相对其他防御酶较小,72 h后,PAL活性变化趋于平稳,于96 h达到峰值。0~48 h期间,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4 h达到第一个峰值。48 h后,POD活性上升至72 h时达到第二个峰值,且高于第一个峰值,随后活性下降,120 h后活性保持平缓。0~72 h期间,SOD活性持续下降,并在72 h时达到最低值,随后活性上升。

图3 网斑病菌侵染后白沙1016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3 结果与讨论

猜你喜欢

白沙病斑病菌
“白沙溪”黑茶包装设计
白沙水库
白沙涧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菌的克星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