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对策
——以湖北省咸丰县借力“世遗”文旅融合做强旅游产业为例

2019-03-18李春国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咸丰全域文旅

文/李春国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占地国土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区)263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5%,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57.7%,森林覆盖率高达82%。

咸丰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土家干栏吊脚楼之乡、南剧艺术之乡。境内有唐崖土司城、绿色世界坪坝营、洞穴奇观黄金洞、茶海羌寨麻柳溪等,是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全国首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富硒茶重点生产县、全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省旅游强县、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板块核心地带。

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如何弘扬土司文化,巧打“世遗”牌,让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咸丰作了深入实践与探索。

开展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

咸丰县在全域旅游开发中,加快打造、提档升级唐崖土司文化产业园、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黄金洞景区“三大龙头景区”,笏山古镇、唐崖古镇、千户土家“三大文化古镇”,以及一批美丽乡村为支撑的全域旅游产品。培育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百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制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明确提出推进“全域旅游·5 A咸丰”战略,以“世遗唐崖·森林咸丰”为形象定位,力争到2019年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同步出台《关于加快复兴“中国干栏式建筑之乡”的决定(草案)》《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特色民居干栏吊脚楼实施全面保护与开发利用。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或新改建民宿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2%予以奖励;对省级以上旅游部门初次评定为金宿级、银宿级的民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民宿房间给予1000元至3000元的奖补。

细化措施。坚持把旅游业放到全县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把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部门+旅游”意识,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融资新体系,全力攻克重点项目建设难题,助推全域旅游实现新飞跃。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出了“龙头景区带动型”“特色产业依托型”“美丽乡村融合型”等模式,将全域旅游与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建设,全面提升咸丰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注重效果。发展县域经济“旅游+”。坚持全产业融合,重点抓好农旅、文旅、交旅、商旅、养旅融合,推进旅游业态全域联动。

2018年,一幅反映咸丰茶旅融合《多彩村游》的新闻照片,登上《人民日报》要闻版;吊脚楼实体修建程序及营造技艺在央视9频道播出;咂酒酿造技艺及文化习俗在央视2频道播出。据统计,1月至6月,咸丰旅游接待人次累计318.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29.45亿元,“全域旅游·5 A 咸丰”初显成效。以3.6亿元收购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咸丰所持100%股权,携手恩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按国家5 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0多亿元建设坪坝营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随后又与恩旅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推进麻球场、黄家坝、遗址公园三大组团建设。

提出“一心两核三环三组团”战略构想(一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两核:唐崖土司城址世界遗产旅游核、坪坝营生态旅游核;三环:山地休闲旅游环、乡村体验旅游环、森林生态旅游环;三组团:小村黄金洞乡村旅游组团、二仙岩山地休闲旅游组团、朝阳画廊水上休闲旅游组团),推进旅游景观全域覆盖,将县域内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大公园,实现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探索实践出“咸丰模式”,发力全域旅游,助力共建共享,在全县凝聚起发展的共识。县里谋势布局、整体部署,进行顶层战略谋划;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和施工设计图承接具体任务;全地域规划、全要素推进、全产业融合、全域营销、全民共建共享。

文旅联姻,打造旅游产品公共品牌。“唐崖”品牌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由牌坊、石马、玄武山、唐崖河等图案组合而成,成为咸丰旅游商品的标志性特色。通过整合县域内现有品牌,形成了资源共享、品牌共享、抱团出击、共创市场的发展格局。

开展文旅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尚欠力度。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土司文化,由于深度挖掘工作开展不够,导致传统文化部分“缺失”,在传承中“走样”。

二是重本体轻人文,重保护轻利用。景区、景点缺少文化支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要素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各个旅游景区的民族文化体验显得苍白无力。

三是缺乏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各景区“四无现象”(无场所展示、无演艺队伍、无节目演出、无固定时间为游客展演)突出,优秀民族文化缺乏有效的展示途径和平台,未能被旅游者认知,致使优质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显得呆板而无活力。因民族文化展示的不足,已经影响到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印象,并将会进一步影响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提升旅游品牌文化吸引力,顺应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休闲度假、品味文化,日益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是顺应旅游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旅游业在经历了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阶段后,正在迈入以度假、民俗、康养旅游为主的新阶段,民族风情游、乡土文化游渐成时尚。注重旅游与文化“联姻”,正成为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趋势。这正是咸丰旅游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

弘扬民族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从多方面着手。一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确立旅游产业在经济结构中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在产业定位上确立发展大旅游的构想,以发展旅游业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明确旅游形象定位,把咸丰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四是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投入。五是加强策划创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确定行之有效的特定载体,定准合适的宣传媒介,强化创意、宣传、推介、促销意识,确立全域旅游形象。

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助力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社会已进入文化是生产力的时代,让民族文化的功能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助推器的应有作用。深藏在民间的民族文化需要深度挖掘,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更需要抢救性挖掘和保护,让民族文化为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添上腾飞的翅膀。深度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再到区域支柱产业的嬗变。

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产业经济。旅游只有借助文化内涵才更具生命力,旅游打的就是文化牌,一是确立旅游文化主题,构建旅游文化体系。以旅游主题文化辅之以民俗民风内容,创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二是选择好旅游文化推介载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要素应有作用。三是“以节造势”,丰富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内涵。

搭建展示平台,整合民族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点睛”作用。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展演类的歌、舞、乐、技既要反映点上的地方性,也要体现面上的民族性,举办文化节,把“非遗”项目汇聚起来,打造文化的空前盛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处理好原装与包装的关系,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土特色文艺节目,演艺时也可进行现代包装,增强观赏性;处理好产品与消费的关系,本土歌、舞、乐、技节目,在旅游文化产业中不仅限于观赏,应该发动和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参与性消费更能调动其消费欲望。

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建立文旅深度融合新机制。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赋予旅游活的灵魂,走渐进式文化旅游开发之路。咸丰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开发必须找准突破点,采取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着力突出“五大特色”,即旅游环境和谐优美、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古韵乡趣魅力无穷、特色建筑鲜明独特、游客参与激情开怀。

充分发挥本土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咸丰自然环境优美,历史积淀深厚。旅游文化上,有国家森林公园、“世遗”土司城址、土家吊脚楼、侗族风雨凉桥、地震遗址、湿地公园、溶洞奇观等,极具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上,有土家山民歌、南剧、板凳龙、地盘子、干龙船、三棒鼓等独具风韵;饮食文化上,有茶叶汤、咂酒、炕腊肉、酸醡肉、酽熬茶、十大碗等风味饮食,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充分发挥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文旅高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跃上新台阶。

选准在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突出民族特色的路径。咸丰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如何形成旅游景观的协调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关键是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开发的全方位与全过程。把建设土(家)苗风情之乡,作为创特色品牌的着力点。

建立传承民族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打造旅游文化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灵魂。重点是搭建展示平台,解决资金、载体、人才、场所问题。继续开展命名民间艺术大师、优秀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传承人等活动,活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办好灯会、山民歌大赛、摆手舞大赛、乡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即将消逝的民族文化回归民间并得以传承。为民间艺人施展才华搭台,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唱戏,为传承民族文化领航。建立起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机制。

总之,要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唯有深度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才能有效解决旅游产业“短板”状态,才有利于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要结合咸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民族文化内涵的包装,赋予全域旅游景点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让人文历史与秀美山川交相辉映。开发山水园林风光,建设生态旅游之乡;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建设休假康养之乡;彰显本土民族特色,建设土苗风情之乡;打造干栏特色民居,建设吊脚楼之乡;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建设文化艺术之乡;精深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建设特色旅游产品之乡。通过实施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战略,助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宜居、宜游、宜创业、宜发展、充满活力与极具魅力的绿色咸丰、休闲咸丰、康养咸丰、美食咸丰、文化咸丰,将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天下游客。

猜你喜欢

咸丰全域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