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策略

2019-03-16陶胜利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传统

陶胜利

(安徽建工技师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语文教学向来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课程始终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之中。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寻有效对策及策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研究文本教材,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使更多中职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一、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虽然逐步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轻人文重专业。中职学校因其“职业”特点,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更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关注职业发展趋势,从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诸多学科的边缘,未将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体系之中。其次,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且形式单一,只在遇到“纪念日”或大型节日时开展相应活动,或者在例行升国旗仪式时进行,形式大于内容,难以使学生产生实质上的触动。最后,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中职学生由于原本在初中阶段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自觉性较低,因此难以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解与学习的兴趣,他们的课外读物大多是漫画、言情小说等休闲消遣类书籍,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时代发展的需要

纵观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的背后,是强大的民族文化支撑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也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些外来文化中的腐朽思想正不断侵蚀着我国青少年,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现在不少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水准、审美取向、处事态度等出现了严重偏差。因此,切实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使其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的建设者,势在必行。

2.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没有文化的浸润,就不会有文明的新人。学校是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机构,语文课程在传承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中首当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规定“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等具体的文化教育目标。可见,传统文化本就是语文应有之义,语文离不开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是必需的。

3.中职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会已进入迅猛发展的转型期,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要有“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精神”等,而当前中职教育的“专技”是远远胜任不了的。因此,需要改变教育理念,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而传统文化教育中例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口言之,必行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有利于让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并且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导提升职业能力,让学生脚踏实地,认清现实,树立合适的就业意识。

基于此,每个中职语文教师都应切实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探寻可行对策或措施,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外来文化中腐朽思想的抵抗能力。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对策

探究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地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中,涉及的范围较广,问题较多,这里只能就其大概略述一二。

1.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1)教师榜样引导。中职语文教师需勤勉自学,得传统文化之真;需热爱传统文化,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若能博览群书,熟读成诵,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高雅,出口成章,如此学养,自然让学生折服,并视教师为偶像和榜样,进而影响和引导学生去接触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喜欢乃至学习传统文化。

(2)教学方式引导。中职学生由于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不仅学习习惯差,而且缺乏学习兴趣,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人施教,顺势引导,比如把握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教师在语文教学授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故事,如《华佗学医》《诸葛亮喂鸡》《王羲之吃墨》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故事均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勤奋学习的典范,让学生在故事中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课前故事演讲可形成惯例,一开始由教师示范,然后逐渐由学生轮流来当演讲者,为其他同学演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自觉地认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胆量,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是受益匪浅。

2.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价值

除了中职语文教材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中职语文教材外也有着数之不尽的传统文化,从而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时候,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性”,从而影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影响了传统文化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效果。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还深刻体现在道、儒两家的思想体系之中。比如道家一直倡导“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理念,蕴含着一种辩证思想;《周易》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经典《论语》有关修身为学和思想行为的论述等。这些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还有像《爱莲说》中的高洁情怀,《陋室铭》中的人格操守,《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勤勉求学,《岳阳楼记》中的心忧天下,等等。这些文章中的优秀品德都要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出来,并设计一些文化体验活动,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知行合一。又如,《林黛玉进贾府》即包含了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因子,如屋院建筑文化、礼仪习俗文化、餐饮服饰文化、等级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传统文化内容。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善于发掘课文的文化教育价值,巧妙地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功能,必将有益于学生文化意识的觉醒、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3.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将传统文化学习和社会实践生活结合,无疑能够使传统文化更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举行“中华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以竞赛的形式考查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收集与整理能力,促进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化,提升中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组织竞赛、小组评判→立足课本、文化荟萃→知识拓展、学有所用→实践活动评价”这一过程,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愉悦,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其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时日带领学生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成人礼、拜师礼、拜月礼、祭祀祖先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文化古迹参观活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践行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理解中华民族核心精神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传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老传统当传承
职业写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