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张之①、王世恩②论安阳与七大古都书

2019-03-16谭其骧遗著邹逸麟整理

历史地理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都安阳

谭其骧遗著 邹逸麟整理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张之、王世恩同志:

年底年初奉到惠书,迟复为歉。

四月为开会“旺季”,弟已收到通知四五处,虽亟愿参加安阳为争取古都地位之预备会,但到时能否如愿,此刻尚难以断言。兹先将此刻想到的几点披陈如下,供两兄参证。

1. 殷乃中国第一个长期稳定的中原王朝首都。此前夏商的许多首都,故址既难确定,且为时皆短,不能与殷相比。

2.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殷,论述中国建都史,亦应始于殷,不应只从西周讲起。

3. 殷做了273年中原王朝商殷的首都,而杭州只做了140年南半个中国南宋的首都,杭州可以与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并列为六大古都之一,而说殷墟所在的安阳不够资格与此六都并列,这是毫无道理的。

以上三点专就殷墟在安阳而言,已不能否定安阳乃中国史上第一等重要首都之一。再就安阳与邺之关系而言:

1. 以城市沿袭而言,杨坚毁邺城,不仅移相州、邺县州县治所于安阳,且移其民人于安阳,故邺之后身乃安阳而非临漳,史载甚明。

2. 以地名沿袭而言,安阳也是邺的继承者。唐宋人所谓邺,辄指安阳,以安阳于唐时或为相州州治,时或为邺郡之治也。古邺城隋以后,宋熙宁以前为邺县县治,而邺县乃相州邺郡属县。

3. 宋熙宁中,废邺县入临漳,邺故城自此成为临漳县辖境。然临漳仍为相州属县。金升相州为彰德府,元明清因之,临漳为其属县不改,故入民国仍隶河南。临漳之改隶河北在解放后,为日无多,不难恢复。

4. 今临漳隶于河北邯郸(市?地区?),邯郸辖县甚多,安阳辖县甚少,若将临漳还隶安阳,于势甚便。

5. 若河北不肯划出临漳全县,可只将熙宁以前的邺县县境一部分划归安阳。

6. 古迹应予维护修饰,开辟为旅游资源。邺城故址离安阳近而距邯郸远,划归安阳,有利于开发。

大札提到邺之初筑原在今安阳境,此说若能成立当然又为邺都故址应划归安阳之一有力理由。

去秋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作了一次题为“中国历代建都”的报告,中间也提到了殷邺所在的安阳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回国后拟将讲稿整理成文发表,但琐事丛脞,至今还挤不出时间来改写。

世恩同志说会期拟定为十月15—25,安阳五天,洛阳五天,时间可能长了些,能全日程参加的人怕不会多。

《安阳史志通讯》“古都研究专辑”收到,谢谢!惭愧的是至今还抽不出工夫来拜读。但一定会在近日内展读一过,因为看题目,有兴趣的就有多篇。

匆复,敬颂研祺,并贺

春釐

谭其骧 2.4.1987

张之同志:

安阳晤叙,不胜快慰。返沪忽已五阅月,琐事栗六(1)栗六,忙碌的意思。,迄未克动笔写出安阳会上发言,王世恩同志曾屡函催促,竟未敢置复也。吾兄大作,亦久搁架上未动,五日前葛剑雄来,言及兄有函至渠,嘱代为催问,闻之不胜惶悚。昨乃拜读一过,略有所见,兹披陈如下,敬供参考。

总的说来,文章通体言必有据,说理周到,所论五点,都是站得住脚的。惟稍病烦琐,结构亦欠严整,似可改写得简括而紧凑些。

安阳今为一市一县之共名,邺县今不存在,故篇首“安阳与邺,名为二县”,这句话宜酌改。文章题目亦作“安阳与邺”,亦不妥,至少应在“安阳”上加“历史上”三字。“其关系之特殊,在全国为罕见”,这句话也嫌太大胆。“罕见”虽说应作少见解,但用在这里,似有止此一例之意,而事实上全国很可能还有几处情况与此相类。为慎重计,以改变语气为妥。

周公平定三监与武庚叛乱后,此地未必即为卫国所有。据《诗·国风》郑玄笺:平叛后,“更于此三国(邶、鄘、卫)建诸侯,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彼二国,混而名之”。孔颖达疏:“顷公之恶,邶人刺之,则顷公以前已兼邶。”则西周时应有一段时间后世安阳与邺之地应属邶,在卫顷公之前某时始入卫。邶城一说在今汤阴东南,一说在今安阳东。春秋时自卫入晋,至三家分晋而属魏。

西汉在行政区划体制上虽将侯国作为与县同级,但许多侯国原本只是一乡一亭之地,封侯立国时才与县并列隶于郡,至国除而往往还并原县。故不能因上官桀封安阳侯,便断言此前安阳必为一县。

页14倒第六行称古邺城先后为曹魏、北齐所都,此语不妥。邺是东汉建安后期曹操为魏公、魏王时的魏国之都,此魏乃魏国非魏朝。通常所谓“曹魏”应指曹丕纂汉称帝以后的魏朝,其时都城在洛阳不在邺,邺、许昌、长安、谯并为陪都,与洛阳合称五都。

以上这几条是就大文求全责备而提出的意见,琐碎无关大体,且未必有当。因看此文倒引起我一种想法,即以献诸老兄,请予考虑可供采择否?

我认为若以此篇为基础,再事扩充、增补、改写,写成一篇以“说三邺与三魏”为题的文章,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因为中国史上邺实有三处,除古邺城与安阳外,还有唐之魏州、今之大名,在五代时也曾被称为邺都。(按两汉魏晋北朝约八百年魏郡治邺,久矣魏邺二词视同一体,自隋移魏州之称于今大名,隋唐人当已有称魏州为邺者。故至后唐同光中建此处为陪都,遂以邺为号。唐人称此为邺,一时举不出实例,请查唐人诗文之涉及魏州者及大名府志中唐人文字,当可有得。)但有一事不明,唐五代时安阳、大名皆可称邺,则如何区别?此点应再事查究。

三邺之中,当然古邺最重要,安阳与大名二地则似不相上下。大名称邺时间可能不如安阳长久,但大名曾被五代之唐、晋、汉、周四代称为邺都,作为陪都之一,故论及历史上的邺,似不应略而不谈此邺。

说三邺又不能不联带谈到三魏。

(1)汉高帝置魏郡治邺,从此魏与邺发生了密切关系,四百年后曹操在破灭袁绍后以邺为根据地,未几建魏国,称魏公、魏王,邺成为魏都,邺魏关系更有所加深。曹丕将汉之魏郡一分为三,益以傍郡(赵、东、巨鹿)若干县,建为魏、阳平、广平三郡,时称“三魏”,魏的地域范围有所扩展,而中心犹在邺。

(2)周大象二年杨坚平尉迟迥,迁相州州治于安阳,又分相州之东部为魏州,治贵乡(今大名之前身,故城在今县东)。自此“魏”名东移,而旧时魏之中心地区称“相”。大业三年复以相州为魏郡,魏州为武阳郡,十余年后唐武德四年又复开皇之旧,以魏郡为相州,武阳郡为魏州。百二十年后,天宝元年改州为郡,遂以魏州为魏郡,相州为邺郡。自此魏、邺分指二地,不同于二汉六朝时之同指一地矣。

(3)安史乱后之初,魏州为魏博节度使治所,相州为相卫节度使治所,十余年后相卫为魏博所并,自此魏博淹有河北平原南部六七州之地,与中部之成德、北部之卢龙并称河北三镇。自东汉末年冀州治邺以来,河北南部之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常在邺(相),至是遂移于魏州,而相州乃为魏博之支郡。五代北宋魏又进而成为中原王朝之陪都,五代称邺都,北宋称北京。而魏博并相卫后之所以不移治相州仍治魏州,则由于自隋开永济渠后,魏州渐成为河北水运重镇,其重要性已超越陆路交通线上之相州矣。金世永济渠仍通漕运,故大名府繁盛仍过于彰德,至元明清而运道经山东不经河北南部,大名地位乃略与彰德相埒,至清季京汉铁路建成,安阳乃驾大名而上之。

(4)故除曹魏时所谓“三魏”外,自两汉至隋唐五代又有三城先后称魏:自汉至北周以古邺城为魏郡、魏都,一也;周大象二年至隋开皇三年凡三年,大业三年至唐武德四年凡十四年,两次共十七年,以安阳为魏郡,二也;大象二年至大业三年凡二十七年,武德四年至后唐同光元年凡三百另二年,两次共三百三十年,以今之大名为魏州,三也。此三处都是以魏为名的州郡。另有一个战国魏武侯的别都,西汉已置县,历代几经撤废、复置、移治,至今犹存的魏县,在大名之西。尽管它以魏为名的历史最为悠久,毕竟只是一个小县,不宜与上述州郡治所级的三魏相提并论。

上述鄙见如荷赞同,不妨径行采入大作,弟工作太忙,不准备写这种可写可不写的文字也。尊见如不以鄙见为然,则请随时赐函指正。

沪上已凉,邺中想必更甚。诸维珍摄,专此,敬候

撰祺

谭其骧 1987.9.20

张之同志:

惠书久悉,以事冗拖延作覆为歉,弟前函发出后,又想起历史上称魏者,除邺、安阳、大名三地外,又有今之冀县,于唐代为冀州州治,龙朔二年曾改为魏州,同时大名之改魏州为冀州,咸亨三年复旧,虽仅十年,似亦应提到一笔。特此附及。

八八年元旦

自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以来,历代王朝的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时某朝因统治需要,会有两个、三个以上的都城,但其中最主要的首都,必定是一个王朝的中心、灵魂和象征。而历史上各代都城规制的变化,又能反映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特征的变化。因此古代都城史研究,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有几十处,为研究典型性,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并列为“五大古都”。20世纪30年代又将杭州列入,成为“六大古都”。20世纪80年代谭师提出将安阳(殷、邺)也列入大古都为“七大古都”。当时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最后得到了学术界的首肯。如今“七大古都”,已成为都城史研究界的共识。当年谭师为了争取安阳列入大古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和有关研究学者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写成《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一文(载《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8页)。以上三封信是20世纪80年代谭师与安阳地方学者张之、王世恩先生讨论安阳列入大古都的一些问题的信件(图1),由安阳市地方史志办焦从贤先生于2015年底提供的,特刊布出来供学界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和科学精神。

邹逸麟整理附言

2019年4月2日

猜你喜欢

古都安阳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安阳之旅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旧爱新欢,谁在我身体里种下情花之毒
植根于西安古都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