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回归与自信:论空手道在中国高校的开展

2019-03-15王家忠

关键词:空手道中国武术武术

王家忠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2010年,首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大赛在安徽芜湖举办,至今,空手道运动已在我国高校得到广泛开展。目前,我国有近60所普通高校已经开展了空手道运动,练习空手道人数稳中有升,但做到空手道运动在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还任重道远。空手道的形成与发展史告诉我们,最初称为“唐手”的空手道运动,发源于中国福建武术,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子。空手道回到中国进行开展,这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的体育文化,在异域经过岁月的长期融汇后重新回到原创地进行发展,这就是文化回归现象。对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来说,更加证明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

1 高校开展空手道运动的现状

1.1 空手道运动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

1997年上海复旦大学率先成立了空手道协会,同时举办了上海第一届大学生空手道联赛,标志着空手道运动在上海高校正式开展。此外,2001年6月,日本阪南大学空手道部藤田荣三教授在上海体育学院传授了空手道基本技术,随后空手道被确立为上海体育学院选修课,并在校体育俱乐部中开展,上海体育学院走在了国内其他体育院校的前面。自此空手道以上海为起点,迅速在全国推广。随着空手道协会在各高校成立,拉开了大学生学习空手道的序幕。当前,空手道已经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部分高校将空手道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空手道也成为其中的一门课程。

空手道作为高校的一项课程,逐渐被大学生所了解,空手道协会对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海高校空手道协会由学生组织开展空手道活动,学生自愿参加,由协会聘请教练进行空手道培训指导。这种模式对空手道在上海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空手道运动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对空手道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空手道和跆拳道乃至中国的武术在运动形式上基本没有区别,只是在运动的规则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诚然,这样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所谓文化同源可以解释这样的认识,因为这些武技皆起源于拥有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国武术,空手道实质是中华传统武术流传到海外,并结合当地琉球人的不断发展创造而形成的武术脉系或者派别。因此,空手道和中华武术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根源,在技法和理念方面有共同之处,容易被国人认识和理解,由此可以促进空手道在中国的发展。[1]

1.2 空手道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策略

高校的空手道运动存在缺乏统一教材和专业技术强的师资队伍、场地器材短缺、学生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且地区分布不平衡,这些因素制约了空手道项目的发展。[1]2014年1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空手道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也验证了这样的分布情况。此次培训班参加的高校共有35所大专院校及部分中学,其中安徽有12所高校派员参加,其次为北京、上海、陕西、浙江、天津等省市,总人数接近60人。总体来说中东部地区开展的高校较多,西部则欠缺。

另外,我国空手道裁判员数量不多,业务水平亟需提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交流,形成独特的管理体系,使裁判员业务水平快速提高,由此带动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升。[2]空手道发展的“上海模式”值得借鉴。何谓“上海模式”?有学者仔细研究空手道在上海的开展经验,认为:在高校中,空手道需要首先成立大学生空手道协会,其次要成为高校选修课,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再者空手道运动还需要主动外聘教练,举办高校间的赛事交流。此外,还需要加强高校空手道协会的指导以及增强空手道的师资力量。空手道在高校中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材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制定统一的教材。空手道的教学辅助条件如场地、服装等设施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空手道在推广和宣传方面可以借鉴跆拳道等其他成熟项目的培养模式。[2]高校大学生空手道协会的相继成立,预示空手道运动必将在高校之中蓬勃开展。

2 高校开展空手道运动的理论依据:文化回归与自信

2.1 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化回归

空手道亦称“唐手”,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它吸取中国福建南拳的部分技术,结合其它武术的技击方法,贯彻儒家的“仁爱”思想,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格斗技术。[3]空手道的“型”相当于武术的套路演练。“组手”相当于武术的“散打”。空手道“型”的演练风格和技术相当于福建南拳。这是因为福建是日本空手道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1480年,明代时期有琉球人到福建专程拜师习拳,历经五、六年之久,这些人回琉球以后,将福建南拳与当地拳法相结合,从而形成原始的空手道拳法,被称为“乙”,即“手”的意思,空手道经过不断积累而慢慢发展起来。此外,空手道刚柔流空手道的创始人在福建,上地流空手道的源祖在福州。冲绳刚柔流空手道与永春白鹤拳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拳法在训练方法、动作名称、风格特点和技术原理方面大体相同。在拳法练习上,日本空手道先祖就是按照《白鹤拳谱》进行训练,他们的《白鹤拳谱》是从福建传去的手抄本。[4]可以这样认为,空手道是源自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域外经过长期发展后又回归本土的一项武技。因此,空手道较易在中国开展,对有武术基础的人能够快速掌握空手道的技法和规则要求。早期空手道在中国推广时,最初的参与人群大多是中国武术习练者,这也是空手道在中国发展之初一个特别之处,也是空手道能够在中国迅速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空手道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也受到国人的抵制和不解,如同先前跆拳道在大陆的发展一样,令武林人士纷纷惊叹和担忧,但是它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数十年的时间,空手道项目迅速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开展,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还是文化同源和回归的问题。张岱年认为在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同时还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这样的文化才能健康地发展。”[5]空手道源自于中国武术,这是不争的事实。它特别强调礼仪的外在表现,塑造人的完美内在精神。“点到为止”和“残心”的要求充分保证了运动和竞赛的安全,对于崇尚礼仪的中国来说,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普遍认同,因此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习空手道,即锻炼了身体,又学会尊重和感恩,符合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反思中国武术在推广过程中的礼仪教育则显得单薄。从跆拳道、空手道的礼仪要求,我们武术运动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广大武术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2.2 中华武术大家庭中的新成员:文化自信

在2014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众多政协委员在谈到民族文化时一致认为:一个民族要坚持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文化自信就是人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好,喜欢它,珍惜它。[6]鸦片战争以来,外来运动项目纷纷涌入我国。篮球、击剑、橄榄球、冰壶等西方体育文化,纷纷在中国扎根发芽,健康发展。这些运动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并没有改变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却丰富了我国的体育文化内容,带给人们不同的运动体验和乐趣。

空手道运动注重身心的修炼,强调对身体和思想意识的控制,追求“天人合一”的“武道”最高境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7]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从古至今对人们各个方面进行行为指导和规范,强调“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等思想。空手道运动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在身体运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体现东方身体文化的魅力,说明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8]饱含中国武术文化的空手道运动,只会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容,给习练者带来不同的竞技体验,从而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更加自信。全球化带来中西等各方面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只有借鉴国外文明成果,做到“兼容并包,发扬光大”,才更加能够显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空手道等外来运动项目在中国的开展,空手道已经成为奥运项目,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大的发展。[9]

2.3 “仁爱”思想的体现:“残心”和“寸止”

空手道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运动项目,适宜在大学生中开展。武术的散打,主要是采用有限制地全接触格斗形式,追求速度、力量,强调击打的“效果”,直至“KO”对方,赛中伤害事故频频出现。诸如此种状况,在普通高校中是不允许出现的(体育专业院校除外),轻者作为教学事故处理,重者会受到来自家长等各方面的谴责,甚至引起法律纠纷。由此,普通高校开展对抗性运动必须保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空手道运动的比赛规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空手道在练习时强调“残心”的保持,即在击打时明显表现出全神关注的精神和仁爱之心。空手道要求以“礼”始,以“礼”终,培养习练者的忍耐性和相互谦让的优良品质,完善自我道德修养。[10]

空手道运动中的“残心”,首先加强了运动员自身从思想上提高对比赛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空手道在实战运用中采用了“寸止”的比赛方式,[5]即“点到为止”,从理论上避免了伤害的产生。反观武术散打、跆拳道、搏击、拳击、泰拳等对抗项目对技法限制少,接近真实的格斗,所以这些项目运动员的伤害情况要比其他同类对抗性项目的发生率要高。“寸止”规则的设立符合健身体育的理念和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能够保证运动员最大程度避免受伤,符合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

2.4 规范化的“礼”与“德”的教育

空手道在礼仪道德要求上强调我国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严格的礼仪教育和具体的礼节规定。礼语“OSU”代表“意志”“感激”和“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尊重师长等含义。[11]空手道运动通过长期的礼仪熏陶,培养习练者良好的品格特征和社会责任感。空手道在道馆练习过程中要求习练者严肃认真、谦虚恭敬、友好忍让的态度,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训诫,并且扩展到日常生活之中,由此形成空手道礼节的系统化和外化的礼仪规范。[12]

中华武术亦强调“武德”修养。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针对国家层面提出“武德有七”的论述。“未曾习武先习德”是要求习武者把武德要求放在首位,但在现代社会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已不被推崇。现代武术也仅保留“抱拳礼”唯一的外在表现形式。武术在习练过程中的礼仪要求相对薄弱,在日常生活中也已淡化。在“礼”之教育及形式方面,中国武术需要吸取空手道的礼仪教育经验,培养品德高尚,严于律己的“德艺双馨”的武术人才。[13]空手道的“礼”与中国传统武术之“德”对习练者在内容要求上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空手道在这方面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中国武术应该学习的地方。[14]

3 结 语

大学生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皆为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结果,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也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相互交流。近代我国国门打开后所带来的各种运动项目,并没有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伤害,反而使得我国体育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空手道蕴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文化回归的现象,回到文化母体进行发展,必将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发扬。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和灾难至今依然焕发青春活力,使得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充满自信。空手道运动源自中国武术,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武技和礼仪思想,将“点到为止”“仁爱之心”真正在实战对抗中实现,较之其它对抗性运动更加安全和文明,适合在高校中推广和开展。正确对待空手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体验与我国武术具有文化同源的空手道运动,是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有益补充和创新,也是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给予世界的新贡献,同时加深了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猜你喜欢

空手道中国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空手道在苏联(上)
传统空手道与竞技空手道的比较研究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空手道与武术散打的对比分析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