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2019-03-15石晓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理性公民

石晓敏

(合肥市江淮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1)

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方面。学生只是单纯学习、机械背诵历史知识等。这对于学生日后的长足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系基础学科,最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具备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等。

一、借助于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能让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件或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比如,教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需要给学生灌输“唯物史观”,即将历史事件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分析历史大背景之下,去分析中国为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遍地是黄金”的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考虑的对象,因此,中国开始被侵略。而当时的中国,还被“天朝上国”的思想蒙蔽,认为西方小国不足为惧,这是内因。当学生使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事件的时候,就能够明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封建社会终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逐渐瓦解。

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对于唯物史观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且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也体现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借助于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历史解释,指的是学生根据史料,对某个历史实践进行理性的分析,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以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

比如,分析“李鸿章”这个人物的时候,从一般的历史史料中,学生难免认为此人不爱国、不忠诚。但是,若是仔细分析他所处的时代、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在面对各种不平等条约时候的态度,可以发现,李鸿章其人,有着历史悲剧性。当时有这样几个人如此评价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由此可见,李鸿章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评价这个人物时,应该将其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用自己的理性思维与评判,而不应该随波逐流,单纯地将其看作卖国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某个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应该建立在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历史史料,培养起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借助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本质则在于人格的独立、自由和能动性,明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界限,其实质在于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家国情怀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并在教材中挖掘与此相关的内容。

如,学到我国的近现代史时,教师可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爱国人士,像林觉民、张謇、邓世昌等,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学习西方国家法律的发展史时,可结合我国的历史,向学生灌输法治意识;学习“人文精神”相关知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相关知识时,向学生介绍人权、义务等公民意识。

再比如,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列举“李大钊”的相关事例,给学生讲解李大钊的生平,让他们了解李大钊为了祖国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并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然后高度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报效祖国之心,唤起他们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质不可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高度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最终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理性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十二公民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