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研学旅行 构建人地协调观

2019-03-15胡海光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素养

胡海光 陈 丽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安徽合肥 230091)

引言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文《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落实中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通过发布“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等对我国学生素养和地理学科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根据地理学科实践性的特点,立足于人地协调观这个点,探讨利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可行性,设计和挖掘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一、地理学科是一门需要依托实践的课程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地理课程中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野外观察、乡土地理考察等。学生要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体验现实社会中的人地关系。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是注重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兴趣点,通过考察学会生存、防避灾害的生存本领,触动热爱、感恩、保护大自然的情怀,学着读懂自然;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体验观察记录、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研究分析的科研过程,提升科学品质;通过采访、问卷等调查方法,客观认识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现象,并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地理理论知识的检测和地理工具的运用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二、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联合课题组,历时三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地理学科也开始加快确定和选择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用动态的、区域的、综合的眼光,以及多样的方法,在对地理课程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百年地理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十个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最终筛选确定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地理课程内容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首先,人地协调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当前,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将人地协调发展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其次,人地协调观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它在肯定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面对人地关系的问题和矛盾上,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从“人地影响”和“人地协调”等多个方面理解、分析和解决,初步学会以不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近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的基本观点。

三、研学旅行是构建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方式

1.研学旅行是落实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

当前初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业负担较大,加之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空前关注,部分地理教师不重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等实际情况,地理课程的实践活动普遍被削弱,学生平日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外出开展考察和调查活动相对偏少,室内课堂教学仍是学科教学的主体。

2016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在《安徽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明确了具体的地方性工作措施,即:“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国家、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明确了实践活动的最低课时,提倡在研学中开发地理类实践(活动)课程等,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时间保障,地理教师通过研学旅行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研学旅行富含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安徽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安徽省在多年实践中,立足省情、放眼全国,协同各市、各省区打造了一批集山水风光、民风民俗、人文历史、现代产业等多类型的自然人文研学活动场所,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体验美好家乡、美好安徽,感受安徽地域文化和家乡变化。合肥市在相关文件中则强调 “工业立市”的战略,以工业游为主体,以科技游和文化游为两翼,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合肥及周边工厂、企业等,触摸合肥工业文明,体验科技魅力,感受家乡合肥的文化底蕴。

研学旅行相关文件的制定实施和推进,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保障,同时也让在研学旅行中初步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得以实现。鉴于我校学生群体为初中生,我在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时,更关注以下两个素养水平的达成,即:水平1——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简单辨识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水平2——结合给定的地理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具体说明我在利用研学旅行初步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上的尝试。

(1)合肥工业游

我校开展工业游的时间较早,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将工业游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活动前,旅行社配合学校制订研学的具体内容,选取江淮汽车制造厂、晶弘冰箱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本地重要的有代表意义的工厂、企业和单位,将合肥的自然、人文概况等作为背景信息印制成研学手册。针对构建初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我们设置了情景问题如:“你参观了哪些工厂和企业?根据研学手册及现场参观学习,思考合肥发展这些工业具有哪些优势?”“参观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处理厂活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做?请举出两个例子。”其中问题一通过询问参观场所,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认识工业活动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地理条件,再借助研学手册和教师点拨,思考工业发展与人口、政策、交通、教育等之间的联系;问题二和问题三通过参观污水厂、垃圾处理厂,让学生直接体验人类对环境施加的负面影响,通过举例开始初步思考和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2)徽州研学游

本着体验美好家乡、美好安徽,感受安徽地域文化和家乡变化,学校开发了徽州研学课程,主要走访了黄山市休宁、祁门、歙县、黟县四县。我们在徽州研学课程中设置了:“通过走访、留影等方式观察记录徽州传统民居,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八大菜系,安徽则以徽菜为代表,记录你此次研学中品尝到的地方徽菜菜品,记录其特点,并思考安徽形成徽菜菜系的地理原因”;“黄山风景区有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和光明顶,除光明顶是黄山前山和后山必经之路常年开放外,莲花峰和天都峰进行轮休,所以游客无法同时游玩三大主峰,你知道这样实施的原因吗”;“黄山市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将皖南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为坚持环境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安全区,而没有像合肥一样大力发展工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问题。其中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意识到地方民居、饮食等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初步分析;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给定的地理情境,思考现行措施、政策制定背后的原因,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是我们选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情景问题,可以说每个问题的设置都是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指向了人地协调观这个基本的价值观念。

两个案例是通过研学旅行初步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缩影。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预期,教师首先要根据参与的对象,精选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地方特色的、重要的、典型的线路作为研学内容;根据需要学生达成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精心设计好富含研学背景内容的手册,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研学前可以预习掌握背景知识;其次,研学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实地走访合肥重要的工厂、企业,徽州的自然和人文景点等,自主完成研学手册上的内容。教师在此期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多干涉,只进行必要和必须的指导;最后,研学归来时,学生要将研学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开展学生自评、分组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活动,最终评选最佳研学成果。近年来,学校在立足市情、省情的基础上放眼全国,增设了北京、上海、西安、内蒙古等研学线路,并开发了基于人地协调观等为核心的地方研学课程,拓展了地域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系列的研学课程不断积累,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思考人地协调观的核心问题,再运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初步认识到人地协调观是我们必须遵照的基本观点,最终达成构建学生人地协调观的目标。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素养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