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圆之间,中和之式
——“和风如意”展览中的书法作品

2019-03-15段彦彦DuanYany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法文化

段彦彦/Duan Yanyan

编者按:此次展览以“扇”做文章。扇之异形特征,决定了其作为视像载体的独有品性,颇能启引艺术家的灵感和欲望,让他们从视觉联想和文化语境的角度,去理解和窥探扇画艺术的奇异结构,甚至生出许多奇妙的玄想。可以说,小小扇面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既是给予又是限制。而此文重点探讨了扇面展中的书法作品是如何在方寸之间经营布局的,并以书法为基点一窥中国文化精神。

傅申作品

展览链接:

和风如意·别开生面的扇画展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美术家协会

时间:2019年10月14日—16日

地点: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展厅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傅申、焦俊华、贺建国、姬俊尧、何延喆、庞黎明、刘向东、杨沛璋、孟宪义、田宝江、马俊卿、孙国喜、陈福春、周世麟、郑文中、郑岱、李志强、王慧智、刘文生、李炳训、张耀来、韩丽英、张佩钢、张运河、邬海青、孙嘉成、赵德昌、焦小红、李娜、喻建十、马元、何东、李寅虎、郭振山、薛明、杨顺和、董克诚、范敏、肖培金、路家明、朱医乐、贾广健、吴玉亮、李旺、吕大江、孔宪江、苏少云、高山、主云龙、林小明、路洪明、赵栗晖、李安红、李通、石双樑、李旭飞、张锰、李响、李文、徐驰、吕铁元、卢铁柱、周午生、王润、王深、商毅、萧冰石、冯士坤、魏云飞、姚铸、王霞、李云涛、梁健、王蕾、黄悦欣、王宁、冉萍、张晓琎、王少桓、白光、范馨心、马瑞涛、吴明鹏、王盟、谢雅云、尹冰、蒋非然、韩龙、程从礼、贠瑶、张莹、齐楠、李文馨、杨泽瀚、王子璐、赵超、高义杰、贾田雪、刘虹麟、宋佳林、刘佩伦、叶雪晴、石凯、高新越、郭彤、罗星麟、田野、吴扬

贾广健作品

喻建十作品

韩龙作品

王子璐作品

孙嘉成作品

赵超作品

现代语言学家与哲学家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一同发展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反映了这个民族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方式。①“言语不是服务于一个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言语本身就有自己的使用规则,自己的精神,自己的世界观,正如一种行为有时带着一个人的全部真实性。”②汉字被世人认为是最具诗性的文字,以其表意性的姿态,“沟通着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和先民心灵的物化,是人生的缩影,是文化的凝练,是语言哲学、逻辑哲学与文化哲学的立体组合”。③人们总是凭借文字所提供的直觉形象及其关系意义去寻绎或补充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容。傅申先生以不同字形的“和”字为表现主体的作品恰是对文字与文化的例证。

“和”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之要旨。“和”原为“龢”。“龠”则指乐器。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中载:“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仑(侖)。仑,理也。凡龠之属皆从仑。以灼切。”尧舜时期多借音乐之和谐,以实现“神人以和”之目的。除此之外,“和”也与烹饪有关,《尚书·说命下》中载,殷高宗武丁想让傅说做自己的老师,就用羹汤做比喻,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先人们真是太喜欢各种借代比兴了,我等俗人思量再三或可稍窥其中一隅,唉,好难。)“龢”指代的是感官与味觉的体验,观之形或可说我国先民早就知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了。汉字不仅是我们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文化的展现。

不同字体的汉字也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伯克利加州大学巴克桑德尔(Michael Baxandall)教授说过:“我向来钦慕中国,尤其是钦慕她的书法传统。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便是,这个传统赋予了中国文化一种深刻的特质,我愿称之为一种介于人人都具备的言语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中介语汇’(middle term)。甚至通过译文,我们西方艺术史家依然能够体会到古典艺术批评缜密细腻、平稳连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中介语汇’的存在。”④古语有云:“字如其人。”在中国书法的笔法、章法之中,我们不仅仅是感受文字本身的魅力,更是对书写者性情的体悟与凝观,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信仰的流露。

观喻建十的作品,不禁让我想起康有为先生对于书法的认识。他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喻老师的作品静穆雅致,在圆形的扇面中,以方形布陈文字,恰合了中国之“天圆地方”的精神。方圆中凝聚的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精神信仰,中国人讲求中庸,即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当求“中和”,在中国书法之中亦是如此。项穆《书法雅言》中载:“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唐人评欧虞书:“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欧虞之间,以虞为优,就是因为其书能方圆刚柔,交相为用,而欧书方刚露棱,有失中和。真正的书法应是《书谱》所说的“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于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从中便可感知中国书法与中国古人的天地观念、人物品评密切的关联。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此次展览中的书法作品,在一张一弛、一点一画间感受笔墨之精妙。

从一般的直观感受来看,圆形中的内容布局会更为特殊,稍不平衡或许就会失衡。但是过于齐整则又稍显板滞。所以在团扇中写字还是很考验人的。展览中,艺术家们的字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韩龙以隶书写就,圆中寓方,严谨工稳;王子璐圆中见方,构图错落有致,上下平齐,左右对称,规整典雅,扇文取敬圣堂杂语,颇有几分禅意与豁达;孙嘉成环圆式布陈,随势造型,书写错落有致,中间隶书大字凸显主题,构思巧妙;赵超金石气息浓郁,颇有一番拙趣。

众艺术家于方寸之间,书个人性灵。风貌各异的一团团扇子如同一个个音符,在展厅相互应和,协奏出美妙乐声。希望大家走进展厅,在点画方寸之间,观个人之品行,感中国之文化。

注释:

①参见Adam Schaff,《语义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36—347页。

②梅洛·庞蒂,《符号》,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3—94页。

③李铃璞、藏克和、刘志基,《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页。

④巴克桑德尔,《意图的模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68页。

猜你喜欢

书法文化
书法篇
书法
文化与人
书法欣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书法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