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成效显著等6篇

2019-03-14

安徽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继器安徽省大气

安徽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成效显著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芮筱亭院士为组长的评估组一行来皖实地调研评估安徽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

评估组一行先后赴安科生物、合肥万豪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电科38 所、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等单位和部分科技型企业及中介机构代表参加座谈。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评估组一行对安徽省落实《规划纲要》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安徽省科技创新思路清晰、措施扎实、特点鲜明,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徽省根据《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相继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摆到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全省创新能力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有力推动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

据统计,2006年至2018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72件增长到14846 件;PCT 专利授权量从15 件增长到295 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177 家增长到5403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4.4%增长到40.4%;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8.5 亿元增长到322 亿元;安徽R&D 投入占GDP比例从0.96%增长到2.10%;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6.23%增长到57.3%(2017年值)。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创新发展规划处)

“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落户安徽

日前,“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2019年5 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率省经贸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的具体成果。

按照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俄罗斯大气光学所签署的国际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拟在激光大气遥感技术研发、激光大气传输特性研究、大气分子光谱学以及大气光学特性研究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以“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双方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江淮地区建立并完善国际性大气光学“超级观测站”,协同推进解决大气科学关键科学问题和气象、环保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双方将从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科学试验和技术创新入手,通过技术转化和产业应用,进一步带动各方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力争将“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大气光学研究中心、一流的大气光学人才基地,服务于中俄双方气象、环境、能源、生态健康等领域应用。

安徽省科技厅宛晓春厅长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他指出,“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是落实李锦斌书记访俄成果的实际举措,标志着双方科技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省科技厅将全力支持联合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支持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创新发展,一如既往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对外科技合作处)

高层次科技团队来皖创业有“红利”

2019年度安徽省将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的方式,支持一批国(境)内外、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安徽创办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工作。

此次安徽省对拟申报扶持的科技团队有严格要求:必须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科技成果,在皖创办公司或与省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从事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工作的科技团队;科技团队核心成员应不少于3 名,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有较好合作基础;科技团队累计占其创办公司的股份不低于20%,且科技团队领军人直接持有其创设公司的股份。科技团队携带的科技成果应比较成熟,能在自公司注册之日起18 个月内转化为产品并形成销售收入。

安徽省将根据专家评审及现场考察(尽职调查)意见,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对入围并参加评审的科技团队分A、B、C 三类,省扶持资金分别给予1000 万元、600 万元、300 万元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

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面向海内外招引创新团队到安徽进行创新创业。自2014年实施以来,全省已经立项扶持了165 个团队,投入扶持资金8.6 亿元。目前受到扶持的团队所创办的企业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有42 家,仅在2017年至2018年度,这些团队就申请了超过2000 项专利,其中已经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有370 项。截至2018年11 月,立项团队累计创造产值230 多亿元。

(汪永安)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中心组围绕“强化担当作为,建设模范机关”组织专题学习研讨

7 月9 日全天,安徽省科技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摘录,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省委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通报,并围绕“强化担当作为,建设模范机关”专题,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厅负责同志,驻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集中学习研讨。省委第七巡回指导组项中胜副组长、李超同志到会指导。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厅党组成员江皓率先发言,结合省委“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要求,深入查找剖析了科技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改进作风、担当作为的工作建议和思考。厅办公室、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和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要负责人也进行了研讨发言。

会议要求,全厅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将其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抓严抓实,进一步提高警示教育的质量,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建设模范机关。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机关党委、宣传中心)

马鞍山市积极搭建科技大数据资源平台

马鞍山市科技局围绕“智造名城”战略定位,依托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搭建以文献信息为核心的科技大数据资源平台,不断提高平台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智造技术科技含量和水平。

一是做强数据供给保覆盖。为进一步完善马鞍山市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市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初步搭建形成涵盖云安全、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的“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目前,平台各类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已达30 多亿条,存贮空间达到40T,类型涉及学术论文、专利、期刊、标准、专家人才、科技报告、科技成果等24000 余种,确保对马鞍山市科技创新所需信息资源实现全覆盖。二是做大平台融合促共享。通过与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科技文献服务单位或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各方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平台融合能力,建成跨平台、跨机构的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化科技资源信息供应平台,现已建立马鞍山市博望特色产业平台、“安徽省科技文献与创新服务平台”、“NSTL”合肥服务站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等一批合作共建平台。三是做好资源服务谋发展。牢牢抓住平台使用率和用户量等关键指标,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四送一服”、组织推介培训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资源服务。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开展点对点的重点服务,向企业提供其急需的深层次大数据资源,为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上半年,平台服务人次达27 万人次,数据库检索量达374584 次,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库下载量达331765 篇。

(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局)

中科大首次实现全光量子中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为构建远距离光纤量子网络开辟了新途径。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研究团队首先对原始的全光量子中继方案进行改进,使用了光子GHZ 态和后选择贝尔测量来实现不同信道间光子对的任意连接,从而有效地提升量子信道中纠缠态的分发成功概率。然后,再利用6 个独立的参量下转换双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上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基于12 光子的全光量子中继器,测试了该量子中继器的各方面性能,并在实验上验证了其相比于纠缠交换方案的优势。实验结果显示,全光量子中继器可以有效提升量子态的传输速率,从而拓展量子通信的传输距离。该成果成功验证了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可行性,在原理上使得量子存储器不再是搭建量子中继器的必要条件,为实用化量子中继器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张文君)

猜你喜欢

中继器安徽省大气
成长相册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我国科学家率先实现全光量子中继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基于光伏发电的物联网中继器的设计
对利用轨间交叉环线进行列车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