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2019-03-14陈劲松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李 峰,陈劲松,涂 美,刘 双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者阻塞从而使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脑卒中的残率占70%左右,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而90%患者在偏瘫后 3周左右会发生肢体痉挛,导致患者关节僵硬畸形或处于异常运动模式等运动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2]。所以如何有效地改善患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培养患者肌肉以及关节正常运动模式,有助于形成和恢复正常功能模式。温针灸能够通过温热效应、针刺镇痛以及光辐射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在患处针灸穴位附近的神经血管,使局部组织代谢加强,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能够使患处部位的周围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助于患处功能恢复[4-5]。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58.95±8.47)岁,病程为16~40天,平均病程为 (27.35±6.43)天,其中脑梗死为30例,脑出血20例;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8.53±8.41)岁,病程为16~40天,平均病程为(27.67±6.04)天,其中脑梗死为32例,脑出血18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6],并且通过MRI或者CT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7]。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40~80岁;②患者为首次发病或者之前发病但未产生较为严重地神经功能缺损;③患者意识清楚或者处于轻度认知障碍状态;④患者目前处痉挛性偏瘫期,临床表现为偏瘫肢体乏力或者无力状态;⑤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来出现严重的心、肺、肝和肾受损情况。

1.4 排除标准

①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或者是处于急性期,病情处于尚未稳定状态;②患者惧怕针刺或者晕针;③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肺或者肝疾病,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④不愿配合参与研究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良姿位摆放:保持患侧上肢向外展开,向外旋,肘部伸展,并且前臂向后旋,伸直腕和手指,拇指保持向外展位置。②Bobath握手练习:保持患者手臂过头,指导患者双侧发力,指导患者每次举10下左右,6次/天。③运动疗法: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对痉挛肌部位,进行持续牵拉,如果有必要可进行关节松动术;当患者痉挛肌松弛之后,可进行诱导分离运动等手。45 min/次,1次/次,5次/周,持续治疗6周。

实验组患在对照组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取穴:上肢取内关、尺泽、手三里、曲池和合谷;下肢取血海、风市、环跳、丘墟、太冲和阳陵泉。具体操作:左手拇指按患侧穴位,取不锈钢毫针(30号,50~66.67 mm)直刺穴内16.67~50 mm;当得气之后,用平补平泻手法将毫针进行捻转1~3 min左右;点燃15~20 mm长的药艾条套置针柄尾部,然后保持燃端向下,将患部皮肤进行铺阻燃物从而防止火灰掉落引起烫伤。每穴灸每次持续30 min,根据患者能耐受度调整艾灸强度,1次/天,10天为一疗程,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疗效评价 痉挛程度用Ashworth分级0~Ⅳ级评定。上肢以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为观测对象[8]。显效:降低2级肌张力;有效:降低1级肌张力;好转:降低半级肌张力;无效: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定,共50项,最高总积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8]。

1.6.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0~100分[8]。>60分:患者有轻度残疾,但是生活能够基本自理;41~60分:患者有中度残疾,并且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患者为重度残疾,并且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患者为完全残疾,并且生活完全依赖。

1.6.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该量表共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面瘫、意识、言语、水平凝视功能、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8]。总分为45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7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 软件处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CSS评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肢体痉挛状态疗效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上肢体痉挛状态总有效率分别为52%和74%,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下肢体痉挛状态总有效率分别为56%和78%,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疗效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2.4 两组患者CSS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C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30天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对比

3 讨论

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80%患者均会出现卒中后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痉挛性偏瘫的发生率较高,成为患者恢复独立生活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10]。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高、肌协调异常,造成刻板运动模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平衡和行走,妨碍患者进一步进行肌体功能的康复[11]。因此,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痉挛可较大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症状,从而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研究发现,持续的训练刺激可以增强或重建中枢突触联系,形成新的运动联系通路,从而使失去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13]。除此之外,近年来发现传统中医中的针灸治疗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温针灸具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调节气血等功效[14]。然而针刺刺入尺泽、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或太冲等穴位时可能出现加重肢体痉挛的情况,但本研究中未发现类似情况。

本研究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缓解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针刺穴位可使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保持正常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以阻滞痛觉的传递,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感,并且促进血液循环。而艾叶燃烧之后产热,沿针传递至组织深部,从而有效促进微循环[15-16]。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效果更佳,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针灸治疗不仅是单纯的物理机械刺激,还具有神经调节和生物化学调节等综合作用[17-18]。本实验采取中西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利用现代临床试验研究证实传统中医中的针灸辅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为针灸治疗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新方法。

综上所述,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