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14吴照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部营养状况胃癌

吴照东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 )

目前,在我国胃大部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期胃癌,临床效果较好,其切除范围是胃远侧2/3~3/4[1-2]。临床上胃大部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大,若处理不当术后易引起并发症,如肠梗阻、十二指肠破裂[3]、胃壁缺血性坏死、倾倒综合征、胃瘫、腹腔感染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合理预防和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2014年6月某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排除条件:(1)合并糖尿病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其他代谢性疾病及术前感染患者。胃癌TNM分期依据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10年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营养状况的判断依据[1, 4]:体重质量指数(BMI)≥24为肥胖;18.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每日一次查房,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手术后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6]。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术前营养状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TNM分期、术前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确定其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6.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共纳入210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1.6±1.1)岁。胃癌类型:乳头状腺癌47例,管状腺癌45例,胃溃疡癌变34例,低分化腺癌32例,黏液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15例,腺鳞癌10例,未分化癌7例。胃癌TNM分期:ⅠA期52例,ⅠB期50例,ⅡA期34例, ⅡB期32例,ⅢA期21例,ⅢB期15例,Ⅳ期6例。210例胃癌患者中126例采用开腹式手术,8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营养状况:肥胖37例,正常95例,轻度营养不良46例,中度营养不良30例,重度营养不良2例。

2.2 医院感染情况 210例患者术后有36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7.14%,包括腹腔感染10例,切口感染9例,腹腔合并切口感染7例,泌尿道感染4例,呼吸道感染3例,混合部位感染3例。

2.3 胃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5岁、营养不良、开腹手术、癌症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卧床时间>4 d的胃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5)。见表1。

2.4 胃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年龄、营养状况、手术类型、TNM分期和术后卧床时间作为自变量,术后感染作为因变量,回归方程水准α=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营养不良和开腹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

表1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n HAI in patient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3 讨论

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并发症[7]。临床上引起术后感染的因素可归纳为三方面:患者身体状况,临床医生操作水平和护士护理质量[2, 8]。患者身体状况是影响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医务人员在规范操作技术、加强患者护理的同时,更应于术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9],探讨有效预防感染、保证疗效的治疗策略。

表2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n HAI in patient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癌变,包括胃部组织(胃远端、胃窦、幽门等)的切除和胃肠重建,切除60%左右的胃[10]。本研究结果表明,2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6例,感染发病率为17.14%,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为主要感染类型,可能与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面大有关,导致细菌极易生存繁殖,此外,术后若不及时消除创伤面水肿[11]、抗感染治疗,也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并扩大感染范围。

研究[4-5]显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高、术前ASA评分高和使用过抗菌药物[7]等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营养状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TNM分期、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等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时,术后感染发病率高于≤55岁的患者(25.24% VS 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患者年龄越大,身体机能越差,对疾病的恢复能力和免疫能力均下降[12]。

患有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患者多体型偏瘦,易发生营养不良。本研究发现,210例患者中术前有78例患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其术后感染发病率为34.62%,高于正常患者(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患者胃肠代谢功能差、药物吸收效果差、对感染的免疫能力低等有关。为增强患者体质,纠正患者营养状况,术前可以考虑给予营养支持。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中腹腔镜术后感染发病率为5.95%,低于开腹手术的24.60%,主要与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有关。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手术方式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大部营养状况胃癌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