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语翻译研究述评

2019-03-13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目的论标语译文

广西师范学院

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一环,标语翻译研究慢慢受到重视。截止2018年9月,在知网上以“标语翻译”或“标语英译”作为关键词的论文共有200余篇,近年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标语作为一种有自身特色的文体,有很多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地方。本文从中选取了16篇论文进行文献综述,进而提出笔者对国内标语翻译研究的一些看法。标语翻译属于应用翻译研究,下面就按照标语翻译研究的类型和对其应用的理论对标语翻译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一、语言层面

知网在早期刊登了许多语言层面的标语翻译论文,内容以总结翻译失误,探讨翻译策略和提高译文质量为主。论文通过修改错误的标语翻译,为之后的标语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逐渐形成了标语翻译的标准。陆祖本(1994)以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的标语口号为例,归纳出四种标语误译:(1)用词不当(2)不合英语表达习惯(3)缺乏整体感四(4)晦涩难懂。并从翻译技巧的角度探讨和改善其翻译质量。吴伟雄(1998)通过对大量的标语举例分析,将地道的标语英译语句特点总结为(1)引人注意,令人难忘(2)语声铿锵,语韵感人(3)句法独特,简洁有力(4)语言洗练,扼要简明。并总结了国内标语翻译的三大通病:硬译、误译和乱译。作者通过改译,认为要注意英文标语的语句特点和可接受性,克服标语翻译的通病。译文形式应当尽量靠近读者为标准,语言力求简洁有力。

二、关联理论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标语的翻译研究有了丰富的理论指导,标语英译研究开始关注意思对等,交际效果与文本功能的实现等方面。较早的是以关联理论为研究视角的尝试。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遍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也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罗玉交,向坤茂(2005)阐释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关联理论对对广东潮州市街上的一些汉语标语的英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认为该理论助于解决翻译中诸如可译性等棘手的问题。王梓媛(2012)论述了关联理论分析广告标语的可行性,认为译者应该帮助译文读者找出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灵活使用直译,意译,词序调整法,增减法等翻译技巧进行翻译,让标语译文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到:“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一般认为,动态对等建立在等效原则之上,为了突出其交际功能又称为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宋玲玲(2009)比较了中英文广告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了广告标语翻英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性、吸引性和可接受性。并引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广告标语的翻译,认为翻译时可以采用:直接转化、归化原则和避免文化禁忌三种技巧,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而实现对等。张连春(2017)应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出标语的译文应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应关注译文的可读性、有效性和受众的可接受性。这些论文都一定程度上对运用翻译技巧解决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文化要素上的缺陷进行了尝试,提醒译者多关注标语译文的可接受性,忠实性等。

四、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功能翻译理论关注文本功能的实现,强调分析原文和译文的功能来开展翻译行为和翻译质量评价。”具体来看,其核心观点还大致包括:以“功能+忠诚”为代表性翻译原则,目的论,文本类型分析法。

刘君婉、张慧琴(2009)从功能加忠诚理视角分析了奥运标语译文,认为该理论对于对外宣传标语的翻译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赵静静(2011)以功能翻译理论分析,认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上海世博会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优翻译。龚帆元、童艳丽(2015)根据重描写的语义——功能模式翻译理论,按照:(1)了解标语的对象性(2)确定标语的内涵意义,保证译句的意思正确。(3)努力再现原文形式美和弦外音的步骤对世界地质公园评估大会标语进行分析,为建立标语翻译的策略模式做了示例。

(一)文本分析与翻译策略

“翻译的文本分析实际上是对语言在某个语境中的使用功能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定的功能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继而涌现出了一批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根据标语使用功能来探讨翻译策略的论文。这类论文大致可以分为:(1)按照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进行分析的(2)以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作为依据的两大类。李德超和王克非(2010)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语翻译为例,认为当今标语不仅具有语言的呼唤功能,亦具有表现功能,传统强调意译、强调等效而不注重形式的翻译策略效果欠佳。将标语文本分为两类,主张不同标语类型使用不同翻译策略,即文体驱动型标语使用简化、补偿、移植和优化的翻译方法,而非文体驱动型标语使用改写和增强法。柯贤兵(2007)在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种功能翻译策略指导下,探讨了功能翻译观对校园标语英译的作用和影响。赖惠芬(2013)根据诺德的文本分析的结果和标语特征,总结了标语英译汉的三个原则:文本功能优先、目标群体导向、文体风格归化。提倡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功能和文本的特殊情况,筛选有效信息进行选择性翻译。这一类论文在标语翻译研究中占到了不小的比例,为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并且详细的探讨了如何使用翻译策略实现文本功能,以及标语译文可接受性的问题。

(二)目的论

目的论跳出了译文与原文对等的问题,“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出发点,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在标语翻译的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马婷(2008)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应该标语翻译应该靠近目的语文化,必要时可以利用套译、直译、意译以及直意译等翻译策略,以实现刺激消费的目的。另一方面,目的论也为广告标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局部不忠实、增删现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操时尧(2009)分析了英语宣传标语中的语言和文化问题,运用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给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五、生态翻译观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的选择活动。”它借助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类似和同构特点,构建了一种以“译者中心”为翻译理念的生态学翻译范式。束慧娟(2010)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并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翻译探讨了公示语翻译问题。陈维菊(2010)从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原则视角出发,分析了08奥运、10年世博和亚运会的几条宣传标语。陈京京(2014)从生态翻译视角对南京青奥会主题标语提出时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并用三维转换原则对其译文进行了分析。

六、结语

此外,标语翻译研究涉及的理论还包括:归化和异化理论,接受美学理论,互文性理论,语境顺应论等。研究的对象也涵盖了广告标语(公益和商业),旅游标语,政治标语,公共场所标语(会议,校园)等。标语翻译研究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成果,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刘金龙曾总结:“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包括: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缺乏方法论研究、研究内容重复。”这也是标语翻译研究的现状,目前国内不乏翻译理论视角下对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分析的好论文,但缺乏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单一,内容上难免也会重复,如:上海世博会标语的研究过多,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论文多集中于以三维转换原则分析,研究方法多为文献阅读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示语与标语在功能和语言特点上特点有些许区别,理应在采用翻译策略时区别对待,但在对二者进行研究时时常没有加以区分,定义也不明确。

综合考虑,笔者对此提出一些建议:标语翻译研究仍可以尝试从新的角度入手。例如:(1)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2)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3)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生态补偿,生态美学等角度着手。研究方法上也可以多做田野调查,收集实验数据,探讨标语有效性的问题。还可以参考国内外标语研究对标语进行更准确的定义,以区别于公示语,将标语翻译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目的论标语译文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弟子规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弟子规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