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实效性研究

2019-03-12罗钦艳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数据

罗钦艳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53 —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数据背景下的海量信息和新兴网络平台,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有利于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即时掌握教育先机,也有利于为巩固教育效果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大数据的优势中也隐藏着诸多挑战,其虚拟性和开放性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探索和利用大数据背后的力量,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大数据的内涵以及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bigdata),俗称海量数据,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在交叉点形成的一种信息资产。相对于广义上的传统数据,大数据特点鲜明,来源广、规模巨大、传播快、能及时计算出事物间的关联性,并实现对未来合理范围内的预测。

通过对大数据的全方位研究,人们慢慢把握了其特性,并进一步探索其价值。传播方利用大数据能更准确的了解受众方的具体需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传播营销,提高效率实现目标。但我们必须认清楚的是,大数据本身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就目前技术发展而言,其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问题,因此提高使用大数据的人们的能力与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数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网络信息的高效传递,以新兴网络平台、APP程序等为载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海量数据、大学生使用网络时形成的大量信息,将网络引入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以便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网络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其中有29.5%的大学生认为,“查找资料方便”是网络带给学习最大的好处, 占比最大。二是大数据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三是大数据提供了全新、便利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根据数据显示, 71.7%的大学生更青睐于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思政课与网络思政课的结合抱有较大的期待。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这都有利于高校通过各种校园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思政引领,逐步形成了更高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网络体系。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的海量信息未经分辨、不经证实就迅速传播,容易导致信息辨析困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各种复杂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第一时间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一是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建立过程中,还不具备完善的信息鉴别力,容易受到各种虚假、暴力信息的蛊惑,直接影響大学生的人生观,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有很大影响。二是学生个体差异大,普遍希望追求自主的网络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看书、听课、做笔记。三是网络对大学生自身也产生了一些消极、负面影响。调查报告显示, 约92%的学生表示,大数据对自身产生了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网络依赖症、自我判断意识和思维方式被同化、网络占据了大量学习时间、人与人之间交往变少、人际关系逐渐淡漠等,往往容易陷入“被信息控制”的怪圈, 与人和社会的沟通能力渐弱,从而形成片面、封闭的性格。

二、大数据背景下影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1.大数据时代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生年龄多为18至22岁, 表现出高依赖性、易情绪化、理想主义等特征,处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之间,一方面要面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满足自我能动性发挥的需求,就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产生一些偏差。在大数据背景下,迅速、即时、大量传播的信息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不再受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约束,在各类虚拟社交平台上的言论也更为大胆直接,思想状态更是不受控制地开始自由生长。因此,需要有专业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来对信息进行把控,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做思想上的引路人。大数据背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未能与时俱进 

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宣传部、学生工作处与辅导员,客观的说,辅导员老师平时工作琐碎、繁杂,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引导并未引起重视,往往也是根据学校文件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大数据思维,多为理论灌输,缺乏趣味性。二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科研、重教学,而高校辅导员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都未能得到重视,思维未能与时俱进,从而导致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跟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教育工作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往往易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处于被动局面。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全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网络课程、慕课、专门的思想教育宣传网站、两微一端平台来开展的。一是网站及公众号数量多,但是点击率、浏览量较低,高校对其投入少,覆盖面窄,没有结合现实与社会实际,内容未能真正触及学生心灵。二是网站、平台管理人员层次不一,有些过于追求标题的新颖,但点击进去却发现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和翻新,却忽视了最本质的内容,学生对于此类网站基本也一带而过,无法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多数高校网站、部门网站的信息内容空泛,往往都是强调政治理论知识的宣传,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引导与兴趣爱好。有些即便设有一些栏目,也泛泛其谈,在线交流少,无法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体系不健全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依托宣传部、信息网络中心、思政部等部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也配备了专人进行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宣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各个部门与机构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相互独立的,也没有明显的界限。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工作机制,大大影响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未能贯穿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未建立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估机制体系,因此,无法保证工作的有效执行。另外,多数高校也未能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大数据体系,相关的教育行为数据没有统计,教学信息化流于纸上谈兵。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渗透力和实效性的方法路径

1.加强引导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诉求是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大数据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也表现在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上。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一是要加强引导,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和相关讲座,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中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才能的展示平台,也有利于形成思想治教育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创建网络思政教育氛围,利用社会热点,强化问题导向,关注和传播正能量。因势利导是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精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部门要做好“引导者”而非“发声者”。要精准把握因势利导的内涵,利用各种文化思潮与主流价值观的冲突,抓住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泛娱乐化的舆论环境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冲突,引导学生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拥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大数据思维意识  

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政教育需要高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同育人。高校要顺应形式,对现有的网络思政队伍进行改革,对教育工作者全方位提高,建立一支具有大数据思维意识、与时俱进的队伍。一是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的建设。要在大数据意识和互联网思维方面主动学习,加强相关培训,坚持“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网络思政大数据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二是要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要坚持高门槛、宽平台,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与工作绩效,通过考核与物质鼓励的方式,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者的技能培训和网络平台应用培训。大数据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结合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因材施教,有利于实施思想引领,把控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将其更高的融入到思政教育中。

3.创新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要主动积极整合分析数据、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价值、谋求新变革、引领新发展。而当前大学生主要为90后、00后,基本都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的年龄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者可以尝试聚焦学生自身的优劣和劣势,相应的调整更新教学方法。一是强化“大数据”思维意识。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立红色品牌活动、思政栏目等,借助学生喜爱的模式,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谋求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利用网络平台、视频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大力度与投入,打造主题鲜明、与时俱进的红色网站,组织设立在线交流栏目,直接与学生开展思想和心灵交流。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传统的教育融入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来。三是要创新构建校园网络化学习平台。结合地方特色,建立红色文化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库等共享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为师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四是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舆论引导渠道, 构建云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娱乐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师生的典型推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线上线下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外、第二课堂中来。

4.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

数据是构成大数据时代的基础,是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整合高校各机构、各二级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学院、学生”三级队伍联动。学校的党委部门负责领导工作,宣传部门领头,学工处等部门辅助,而辅导员是直接面对面与学生接触做多的人,要突出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为学生活动提供信息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载体。二是要深入研究和聚焦大学生网络行为数据,包括其学习行为、学习环境、学习互动等教育数据,实现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从而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创建科学的思政互动体系。三是要注重内外联合,构建优质实践平台,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校园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其他高校、实践基地等建立协同育人关系,将学生引导到对应的轨道上来。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深入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势在必行。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发展,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网络及大数据思维给高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主流价值观,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身处于大数据时代中,我们要正确、灵活处理大数据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完善思政队伍建设,开拓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培养大数据思维观念,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大数据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整合社会、学校、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全面性、动态性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体系,就能提升高校網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邰永林.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亚太教育,2015,(27).

〔2〕陈云玲.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4).

〔3〕蔺旭鹏.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4〕刘冰.高校辅导员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挑战和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6,(07).

〔5〕刘先长.浅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04).

〔6〕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数据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