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3-12严顺东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严顺东

关键词: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38 — 05

近代以来,湖南涌现出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英勇悲壮的革命事迹,他们立德、立言、立业的成长经历对后人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这些充分体现出他们伟大的民族情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形成和成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伟大的民族情怀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而且感动和影响着中国与世界。

      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基本内容

所谓“情怀”,就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民族情怀”是一种对本民族所持有的高尚心境、情趣和胸怀,反映了一个人对本民族事业、文化及价值观念的自觉认同与执守的意愿情操和责任担当。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是指湖南籍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奋斗并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们,对于本民族和国家所特有的高尚品格和价值情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忧国忧民忧党的天下情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品格、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以及不怕苦的革命意志。

第一,忧国忧民忧党的天下情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自觉得将作为湖湘文化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了下去,他们天下情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忧国、忧民、忧党。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呈现在众人眼中的是军阀混战、内外交困、政治腐败的凄惨景象。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义愤填膺、痛心疾首,心中充满怒火,满怀着对国家未来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和焦虑。除了担忧之外,他们还产生出十分强烈的使命感,力图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此外,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和争取中国光明的未来,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其他地区的革命者一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关注着党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对党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缺点表示了极大的担心。他们因忧患而发出的呼声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我醒悟具有振聋发聩的导向作用,这也是其他省份所不可比拟的。

第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品格。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努力把忧患意识转化为斗争实践的动力,是躬行践履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体现,也继承了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刘少奇能成为党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就是因为弘扬了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他们在学习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深深的感悟到光靠一支笔和一本书是无法改变中国受压迫的现实的,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之中,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其中,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社会研究调查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在党内进行宣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调查实践中才能得出的成果。同时,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躬行践履的过程中不辞辛劳,不怕困难,一旦有了正确的目标,就默默无闻地开展工作,勇于负重任和挑重担。

第三,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近代以来就有谭嗣同为变法而舍身,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过程中也是如此。战场、刑场、监狱、法庭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斗争场所,亦是他们英勇就义的地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不怕死的精神与敌人始终进行着英勇斗争,从来不畏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三湘儿女的豪情壮志。他们自从参加革命事业起,就深刻地明白在革命斗争中随时可能受伤或战死沙场,但他们都有着为改造中国而献身的革命情怀,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准备,宁死也要为国家为民族的未来铺路。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不怕死的勇气,更是一种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负责,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是无法做到的。

第四,不怕苦的革命意志。不怕苦和累的革命意志也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一部分,正是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真挚感情,他们才会在革命过程中展现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时,便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一切行动的纲领,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放弃这一信仰。在革命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既有来自外部敌人的围攻,也有党内不同路线的斗争,但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以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以无所畏惧的姿态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二、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體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千秋伟业,他们的民族情怀和民族精神也成为了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形势下,党领导下创立的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人虚无民族的英雄,恶意夸大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错误,否定中国革命,抹黑、质疑和丑化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显出的英烈。因此,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民族情怀是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材料

新文化运动以来,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顺势而起,他们忧国忧民,把爱国主义发展到了崭新阶段。运用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这一资源,可以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典型而生动的案例材料,有利于丰富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第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大量西方文化观念和思潮的涌入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一些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淡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国外思潮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影响着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许多教师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照本宣科,以高校统编教材为主要参考,缺乏生动特色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的认同度不强,接受度也不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湖湘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民族情怀故事有着独特的地域风采和魅力,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

第二,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活生生的榜样人物。榜样示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充分发掘榜样人物的可贵精神和先进事迹, 通过形象生动的人格展示或感染, 激起受教育者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引导人们学习和仿效榜样。中国的革命史也是一部血泪史,无数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泪,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顽强斗争甚至牺牲自我。他们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榜样,是心系天下的爱国者的典范。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些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榜样示范的作用下,大学生能够更加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能够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能够更好的将真挚的家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不仅是党和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孕育的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的民族情怀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的传承。运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体验。

第一,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形成广泛的文化自信。想要在中国语境下实现文化自信,必须依赖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家国的天下情怀、脚踏实地的实践品格、不怕苦的顽强意志、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就是红色文化价值内核的凝练和体现,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这种文化与这种精神。运用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这一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回顾残酷的革命历史,激发大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党和人民在革命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有利于使大学生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赖以产生和成长的土壤,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积淀,湖湘文化逐渐形成了心怀天下、经世致用、顽强奋斗、兼容并序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历史上的湖湘士人,总是将经世治国的功业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不讲空话、不务虚理的务实重行风格。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正是对这种湖湘文化的传承,例如心系家国的天下情怀、足履实地的实践品质等,同时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又以丰富的革命实践和伟大的民族情怀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湖湘文化的内涵。运用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这一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湖湘文化精神的传播,深化大学生对于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还需要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当前大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的最好方式就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运用好这一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國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心系家国的天下情怀。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很严重。我国还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一些尖端领域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政治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没有放松,西方文化观念和思潮的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价值观的危机。只有心系家国,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前进的动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品格。中国梦是一个宏伟的梦想,实现中国梦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实现的,而且光说不干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人间万事出艰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历史上的虚夸风,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沉痛的教训不可忘记。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真话,办真事,脚踏实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怕苦的革命意志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这种精神不可缺少。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锤炼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三、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是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只有运用好这一资源,将其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之中,才能发挥其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发挥这一功能的关键就在于把这一历史文化资源转为教育或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编写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故事书籍及影视资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他们的民族情怀故事,将大学生实地参观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精神熏陶相结合,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编写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故事书籍及影视资料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性党史人物群体,包括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为代表的引领潮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蔡和森、向警予、邓中夏、杨开慧等为代表的革命英烈,以徐特立、成仿吾、翦伯赞、田汉等为代表的科教文化艺术群体等。将他们的民族情怀故事编写成书籍及影视资料,可以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的材料,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第一,编写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故事书籍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阅读和学习的材料。目前关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故事的专题读物还比较缺乏,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民族情怀故事进行系统的整理,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专题读物。一方面,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许多经典的爱国故事对他们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但在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仍然面对着这些老故事,大学生难免会兴趣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6后,而且已有一大批00后进入大学校园,在新时代成长的这批大学生与革命年代相隔较远,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其中一些人的爱国情感淡薄且易受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因此,编写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故事的专题读物,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资料,丰富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同时为大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一定的便利,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回顾革命历史,增加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可以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故事中特别感人同时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很少提及的内容制作成纪录片、电影等影视资料。文字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但画面感更强的视频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通过观看纪录片或电影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比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更好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爱国感情。一方面,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或学校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现场播放这些影视资料,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影视资料放到网上进行宣传教育,让大学生在课下上网的同时也能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故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直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把湘籍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这一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故事,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学习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相关内容,利用好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的学者,他们可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进行整理和分析,或者在其他专门研究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精神价值。只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主动的进行学习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才能更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只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接受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精神熏陶,才能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宣扬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其次,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可以用自己生动而幽默的语言讲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画面的形式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展现给大学生。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大学生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第二,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学术功底,将湘籍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内容与当前相关的理论热点、学术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情景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情怀故事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大学生实地参观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精神熏陶相结合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开创了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他们都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不仅需要理论的深刻阐述,更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情怀的熏染,以革命历史遗址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运用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这一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我们将大学生实地参观与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民族情怀精神熏陶相结合,利用好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革命遗存的育人功能。

第一,利用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留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课程教学。以实践体验形式感知红色文化资源, 是对当今时代精神期盼与道德诉求的及时有效回应, 推动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导向、爱国情感激发、社会思潮引领、公民道德教化和创业精神强化等重要育人功能更加彰显。利用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留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值得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以及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大大超越单纯的理论讲授的。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要让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搜集和整理有关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资料,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实地参观时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带队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生活,对基地保存的革命遗物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刻解读,从而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征文、演讲、参观报告等活动,让大学生及时总结,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应有效果。

第二,开展红色旅游。在寒暑假期间,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组织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部分优秀团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到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留下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老区旅游、学习、实践。这些大学生可以在参观中感悟,在旅游中学习,也可以在旅游中对老区人民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真正的把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这部分大学生可以把旅游过程用照片记录下来,把自己参观的心路历程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整理成教学资料带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在分享过程中感悟爱国主义的内涵。此外,这些接受过红色精神洗礼的大学生能够作为榜样带动周围同学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将深厚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实践的动力。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势、多元价值观念输入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考验。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挖掘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情怀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发挥其对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35.

〔2〕刘华清.试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成长规律〔J〕.湖南社会科学,2006,(05).

〔3〕易學媛.价值多元化视阈下大学生榜样示范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

〔4〕李智.红色文化为文化自信筑基〔J〕.人民论坛,2018,(05).

〔5〕朱汉民.湖湘文化精神的务实与浪漫〔J〕.求索,2016,(04).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

〔7〕韩玲,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

〔8〕马晓燕.基于实践体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