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9-03-12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冠周炎内出血智齿

发现

新技术可让“人造皮肤”有感应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新材料技术打造的感应器,有望用于制造“人造皮肤”,未来让烧伤患者和假肢使用者重新“感受”世界。

中国学者率先揭示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背后机制

光照环境异常是造成生物节律紊乱以及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但是,哪些大脑核团参与异常光照环境引起的节律紊乱和睡眠觉醒行为异常,国际医学界尚不清楚。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率先揭示了相关神经环路机制,或为治疗光照环境异常导致的生物节律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疾病提供新靶点。

现代人跨时区旅行、倒班和加班已十分普遍。由此引发的生物节律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带来困扰。黄志力教授团队发现相关神经元在急性黑暗介导的促觉醒效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能够直接调控相关神经元的活性,并与其形成单突触连接。

发烧,让免疫系统“开足马力”

人类机体是一个精密机构。当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机体里的免疫细胞会经过血液循环运动到感染部位的小血管,爬行穿出血管到达感染部位和淋巴结,最终将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清除掉。这一过程对生物体的存活非常重要。发热会开启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和身体损伤的“高级别”保护机制——发热后,免疫系统会进入“战斗”状态,“扫除”感染。这是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作出的全新阐述。

研究组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会促进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名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质产生表达。而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一类名为“整合素”的细胞黏附分子,它负责免疫细胞在血管表面的停留(黏附)、爬行(迁移)和渗出血管等过程。如果人为破坏Hsp90与整合素的“结合”,会导致动物实验中的感染小鼠死亡率大大增加。

研究组的研究提示,高热6小时可以有效诱导Hsp90的表达。他们正在研究能否缩短高热时间,让免疫系统在更短时间内“开足马力”。因此,在发热一段时间后,可以采用退热药降温,并不会影响发热对免疫细胞黏附与迁移的促进作用。

关注

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近日发布了《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9%。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蓝皮书》主编刘远立表示,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让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

专家:阻生智齿应尽早拔除

阻生智齿导致的冠周炎初期一般只感到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若任病情发展可出现患侧面颊肿胀,局部呈自发性跳痛或耳颞部反射痛。炎症继续发展侵犯到咀嚼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等情况。同时,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等全身症状。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医生韩磊建议,阻生智齿即使未发生冠周炎,也应遵医嘱尽早拔除。智齿发炎至冠周炎时,仅靠抗生素难以彻底消除病痛,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控制炎症治疗后将患牙拔除。

阿司匹林非神药,长期服用有风险

近日,《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刊文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增大内出血发病概率,副作用甚至超过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文章分析了10项以前的研究结果,实验涉及人数16.4万,平均年龄62岁。研究人员将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患中风、心脏病等疾病的人数确有减少,但脑、胃、肠等内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仅能降低万分之四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但是,每1万个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中,23人会出现严重的内出血;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中仅有17人,内出血发病率上升6%。

目前,国际上对健康人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存在争议。根据对美国成年人的全国性调查,大约一半的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但英国并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以上资讯摘编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冠周炎内出血智齿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无论智齿疼痛与否应尽早拔除
智齿冠周炎的注意事项
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对牙周炎和冠周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智齿痛起来苦不堪言,究竟该不该拔?
智齿到底该不该拔?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派丽奥治疗323例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