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有容乃大”的文化内涵

2019-03-12徐君芳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肚宜兴紫砂

徐君芳

(宜兴214221)

位于江苏南部的宜兴,是一个山明水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小城,其“中国陶都”的名号得益于宜兴丁山的陶瓷历史。 在丁蜀镇前墅村,远远望见一道长长的黑色瓦檐蜿蜒在高坡之上, 隐约可见黄土垒砌,这就是著名的龙窑。 它从明代开始烧制至今,熊熊炉火生生不息,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传承之下,紫砂器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宜兴的富民产业之一, 也吸引着海内外的紫砂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游玩。 从历史考据来看,紫砂材质的茶具大约出现在宋朝, 但当时都是比较粗糙的器具。 明代中期的时候,中国茶文化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和文人墨客, 宜兴紫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开始流行起来。 清代,紫砂壶得到了广泛应用、风靡一时,也是紫砂巨擘迭出的时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可以说千金难求。 现当代的布衣壶宗顾景舟和“紫砂七老艺人”是许多紫砂迷如数家珍、重复提起的人物,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谆谆教导、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才使得今天的紫砂文化传遍神州大地,走进普通百姓人家,开创了紫砂行业的新面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靓丽奇葩, 紫砂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 并产生了相当密切的交融与合作。 在历史上, 紫砂和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曼生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不解之缘也为后来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影响着一代代的紫砂艺人走上了紫砂艺术创作的融合之道。 同样,紫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的结合,也是一段紫砂历史发展中源远流长的佳话。 众所周知,自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来, 佛学和佛教文化与我国的文学、 艺术和风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宜兴紫砂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钟爱之物和喝茶品茗的必备利器, 受其文人阶层和文化圈的影响, 紫砂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蕴含了含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紫砂作品 “有容乃大”(见图1),从名称中就可以体会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具体到造型的设计创作上面,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壶顶端弥勒大肚佛的造型了。 弥勒佛也被称为“未来之佛”,是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明天的福佛,也让人内心宽广, 可以容纳更多。 同时他也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地位非常崇高,无论天南地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关于他的描述在许多的寺庙楹联中都可以看到,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还有“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等等,这些充满引导和警示的描写句联令人回味悠长, 它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启迪思想,点拨人生。 正是因为经常可以见到弥勒佛的形象, 而且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于是我决定设计制作这一件紫砂作品。 从壶型设计来看,壶身来源于传统壶型“石瓢”,却比“石瓢”更加圆润饱满,更加表现和契合“有容乃大”这一主题。 壶嘴小巧精致,出水利索;壶把为圈把设计,拿捏舒适,更增添了几分圆融;壶盖严丝合缝,平整如席;壶钮为弥勒佛经典造型,袒胸露腹、垂耳善目、喜笑颜开。 再加上壶身刻绘四个大字“有容乃大”,用笔遒劲有力、挥洒自如,刻工老辣流畅、功力深厚,让人观之心生欢喜,容忍了一切不如意,抛弃了一切不开心,只有这样才能平心静虑、通上彻下,活得自在如意、畅快淋漓。 整件作品从灵感来源、创意设计、工艺制作、 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很好地阐释了 “有容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并把佛教的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 用一目了然的紫砂艺术语言来表达玄之又玄的精神思想,真可谓用心良苦、超凡脱俗。

图1 有容乃大

紫玉金砂,神韵悠然。 紫砂艺术之精妙,在于匠人之妙手生花, 把普普通通的一坯泥巴捏塑出如此多的造型,也在于文化内涵的匠心表现,才能赋予紫砂壶鲜活的生命力和更为持久的影响力。 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滋养, 同时也在紫砂技艺中体悟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 技无止境,文以载道,在今后的紫砂艺术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坚持用心创作,追求完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紫砂艺术散发出独特的神韵魅力,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来阐释紫砂的深远寓意, 让紫砂技艺代代传承、紫砂文化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大肚宜兴紫砂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大肚熊的秋天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背草籽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圆桌
急性子的大肚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