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套组“竹石清泉”的地域文化特色

2019-03-12周俊智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太湖石竹节宜兴

周俊智

(宜兴214221)

紫砂陶是一种特殊陶器, 紫砂技艺是一项独特的民间工艺,紫砂文化更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宜兴丁蜀镇的历史源于陶瓷、兴于陶瓷,悠久的制陶历史积淀了丁蜀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尤其是紫砂文化独树一帜, 紫砂正是在宜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的滋养下, 才得以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和灵气,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紫砂是宜兴人的“专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人文,紫砂壶产于宜兴,生来便与宜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宜兴是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那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逸、无欲无求,在宜兴这个不喧嚣、不嘈杂的城市,拥有宁静祥和以及慢节奏的生活,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于此,为紫砂壶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直以来,宜兴被称为“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茶香、器韵、风甜、情浓,具有北方少有的文化气息,引人向往,而这些美妙的风景都被宜兴的紫砂艺人们融进自己的作品中, 使紫砂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整合性和凝聚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紫砂艺术的海纳百川。

图1 竹石清泉

纵观紫砂套组“竹石清泉”(见图1),整个套组由一把主壶、两个杯子组合而成,壶与杯子皆融合了竹子和太湖石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整套作品以二者结合来设计,作品采用镂、雕、塑等多种装饰工艺, 表现出自然形态中最具有美学价值的部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壶与杯子相互独立又相互搭配,协调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美,自然成趣、气韵独特。 首先欣赏主壶,此壶为四方柱体,模仿竹子的形态设计而成,高挺的柱体方圆并济,四个棱角为钝角,圆润而有力,显示出饱满劲拔的张力, 壶身饰以清晰的竹节线, 竹节凸起,遵循竹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壶底平足,采用汉砖形式,稳定地支撑起壶身,彰显出竹子的沉稳劲拔之势;流、把皆模仿竹节的造型设计而成,壶流为三弯流,从壶身蓄势而出、转折有度,竹节线清晰分明,壶流从根部至流口粗细变化匀称, 契合竹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彰显出高雅挺拔之感;壶把方圆并济、起势上承,与壶流相辅相成,流、把架子骨力十足,共同提携了作品的气势;四方形壶盖与壶身造型相呼应,壶盖为嵌盖,与壶口严丝合缝,显出严谨的制作工艺;采用太湖石为壶钮,壶钮造型奇巧高挺,与壶身相呼应,太湖石由镂雕的艺术手段制作而成,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壶身及盖面皆采用贴塑的装饰技巧饰以竹子枝叶,尖细的竹叶显得清雅飘逸,为作品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之美。 太湖石在上,竹子在下,整个壶表现一种水中的倒影,从水中看到太湖石在下,竹子在上,扭转乾坤符合自然规律,极具美学价值。 两个杯子造型一致, 杯身以浑四方竹段为造型,方圆相济的杯身上饰以清晰的竹节线,与壶身相呼应,杯把同样方圆相济,以竹节线修饰,杯身贴塑以清雅的竹叶。 整个套组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成熟紫润、典雅高贵,奠定出清幽雅静的氛围,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配合得天衣无缝、自然成趣,紫砂独特的材质将竹子、太湖石朴素而高贵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气质脱俗、别具风骨。

竹子、太湖石都是文人雅士喜欢的自然景观,是宜兴的一大风景线,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竹子因青翠挺拔,是奇姿出众、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无数人从竹中汲取灵感,将之化为一首首诗词、一幅幅画卷、一件件手工饰品,人们对竹的向往已经不仅在于其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更在于其精神价值。 而太湖石,其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它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重峦叠嶂之姿。 太湖石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许多画中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身影,诗文赞颂也是不可胜数。 它不仅给人以返璞归真之趣,还让人在赏石的过程中感受到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的意境。 我曾在唐诗宋词里品过竹子的有节虚心、常青不凋, 曾在画卷中欣赏过太湖石的奇巧姿态、 玲珑剔透,如今又在这紫砂套组中领悟了竹子的清雅劲拔、太湖石的奇妙高逸,别有一番趣味。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 它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 不仅是简单的模仿,更在于一代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才有了如今各呈异彩的众多器型。 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 懂得融合传统、观察时代,以独立思考的精神为自己的作品融入更多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创造紫砂艺术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太湖石竹节宜兴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李卫平作品
青铜器·羊
李卫平作品
宜兴釉陶
“竹节人”中说“趣味”
洱海太湖石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