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锦鲤”与社会文化心理

2019-03-11陈思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锦鲤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语言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网络流行语丰富多彩,不断产生新的网络热词。本文通过搜集“锦鲤”,从“锦鲤”的来源及词义、用法及使用特点、语用价值说起探讨其语言层面内容,并且拟总结其背后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锦鲤” 社会文化心理

近来,一系列如“转发锦鲤”、“中国锦鲤”、“落难锦鲤”等与“锦鲤”有关的词语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包括在微博、微信、报纸等媒体上。例如:

(1)支付宝花呗锦鲤活动上线 帮你还一年花呗。(A5创业网 2018年11月8日)

(2)【巴比特锦鲤】寻找大锦鲤 揭秘赢好礼(百度巴比特社区 2018年11月8日)

(3)温碧泉推出“1号锦鲤”互动专场,论品牌的N种热点可能性玩法(中国西南网2018年11月12日)

(4)30秒内转发+点赞好运锦鲤,下半月好运双倍。(微博 2018年11月15日)

(5)转发评论这条微博,抽两位【快本锦鲤】,每人两张任意单场录制门票。(微博)

一.“锦鲤”来源及词义

“锦鲤”,众所周知,本是一种鲤鱼的种类,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Cyprinus carpio),红鲤是观赏鱼类。在网络时代之前,“鲤鱼”在真实的中国历史中其实已被赋予很多内涵。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三秦传》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至唐代,“锦鲤”二字出现在诗中,“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黄滔《成名后呈同年》。诗句中的“锦鲤”一般认为指“鳞光闪耀的鲤鱼”,并非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锦鲤。

现代锦鲤诞生于19世纪的日本,祖先原是中国鲤鱼。虽然现代锦鲤进入中国的时间不过百年,但由于其独具阳刚特色的美、长寿的特质、旺风水的特质,以及来源于中国的鲤鱼的美好寓意,所以“锦鲤”被现代中国人赋予美好富贵的象征。

网络流行语“锦鲤”爆发事件是在2018年9月24日14:00整,某公司公布一条名为“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活动规则很简单,网友转发可以参加抽奖,中奖人员称为“中国锦鲤”,奖品是可以享受由赞助商家提供的一系列丰厚的免费产品,包括价值不菲的商品、旅游服务等。接下来,网友竞相转发该微博,争当“锦鲤”。其实“转发锦鲤心想事成”的风潮已有数年。2013年,一条来自账号“锦鲤大王”的“关注并转我子孙锦鲤图者,一月内必有好事发生”的微博一夜爆红,直到现在仍在被转发。该条微博转发量已高达920多万,评论量250多万。而该账号粉丝量达1640多万,其同名淘宝店铺主打转运手链、转运耳钉等饰品,最近30天销量近7000件。

随着一些列网络事件的发生和传播,锦鲤内涵由一种富贵风水鱼演变为好运气、幸运儿,人们用“锦鲤”借代“运气”,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言形象突出、具体生动。

二.“锦鲤”的用法及使用特点

(一)“锦鲤”的用法

通过分析例句,作宾语是网络流行语“锦鲤”的主要用法功能,并且表现出与名词基本一致的分布特征。此外,“锦鲤”常与一些词语搭配使用,如“落难锦鲤”、“黑锦鲤”等,反映出“锦鲤”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1.作宾语

“锦鲤”在句中作宾语,其前可加名词,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使该短语在句子里表示出特定的意思。

(6)寻找黑五大锦鲤,洋码头黑色星期五欢迎你。(微博)

(7)网友没晒图中奖被取消:成双11首位“落难锦鲤”。(凤凰网 2018年11月14日)

(8)少壮不努力,长大转锦鲤(zaker网 2018年10月24日)

例(6)的“黑五大锦鲤”,指微博博主在星期五抽一名网友立马得现金,这名网友被称之为“黑五大锦鲤”,是商家营销方式的一种,随着网友转发“锦鲤”,博主的知名度也在提高。例(7)的“落难锦鲤”,是指本来由于好运气中奖,可惜没有遵守规则,无法领取奖项。例(8)“锦鲤”指依靠运气而不努力的人,因为“锦鲤”带有运气成分,属于偶然事件。放在此句话中,与“努力的人”形成对比,属于贬义用法。除此之外,“锦鲤”也可以用作主语,作为句子的话题成分。

2.作主语

(9)地表最强锦鲤信小呆现身,一个亿要怎么分配(浙江新闻网 2018年10月9日)

(10)“河南锦鲤”砸中95后女大学生梁俊嬌 现身郑州领百万大奖。(尚七网 2018年10月12日)

(11)各地“锦鲤”活动层出不穷 警方提示勿掉入陷阱。(中新网 2018年10月17日)

例(9)“地表最强锦鲤”是指获得某公司超级中国锦鲤的网友“信小呆”,此时“锦鲤”具体化,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例(10)“河南锦鲤”是指可能会成为的幸运儿,此时指代模糊;例(11)“锦鲤”指代的是推出“锦鲤”活动的一些骗子商家。“锦鲤”作主语时,可以借代具体的某个人、某群人或者某种活动现象。

(二)“锦鲤”使用特点

1.“锦鲤”使用领域广泛,多指代商业活动营销中的幸运儿。以下是其在各领域中的实例。

(12)这是一条会膨胀的锦鲤,跟着福州温泉城一起膨胀!(福州乐居网2018年11月8日) (广告)

(13)艾博尔锦鲤揭晓!竟然是她!(福特网2018年10月29日)(商业)

(14)车企中的清流,八位“欧尚”锦鲤火了。(中国经营网 2018年10月22日)(商业)

(15)寻找大粤锦鲤,数万元奖品清单,承包你的吃喝玩乐。(股城网2018年11月10日)(商业)

2.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特别是在微博、微信等,“锦鲤”使用广泛。百度指数可以帮助反映一个词语的搜索量、搜索热度和搜索趋势。我们在百度“百度指数”输入“锦鲤”,发现从2018年10月16日至今,其搜索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需求图谱”这一栏给予最大关注的是“超越”,这是因为国内某女团成员杨超越由于多次幸运事件,被网友称为锦鲤本鲤,引得大家纷纷转发求好运;其次是百度和斗鱼。在“人群画像”这一栏中,地域分布图显示该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广东省,其次是江苏省和浙江省。人群属性分布图里,性别方面,男女使用该词的比率是一致的;在年龄方面,30-39岁年龄阶段的人使用该词的频率是最高的,占到52%。

三.语用价值

语用价值是指在人与人交流时遣词造句的方式,我们今天关注的是词语和词语使用者间的关系。现实中,“锦鲤”,正如上文所讲,多用于商业领域。它指的是商家一种营销策略,通过抽奖转发中奖的形式,借力网友进行推广产品。商家通过使用“锦鲤”,吸引年轻消费者注意力,迎合其求新求异心理,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

(16)恭喜各位饭圈小姐姐们喜提锦鲤五环,这位新晋锦鲤就是酷狗。(微博)

(17)全部西游锦鲤公示啦,看看欧皇都是谁?(少年西游吧)

(18)邀请好友得锦鲤,有大奖哦(逆战官方网站2018年11月15日)

以上可看出,(16)第一个“锦鲤”在句中作定语,修饰“五环”,指幸运的;第二个“锦鲤”是主语,指代“酷狗”;(17)“西游锦鲤”指在游戏中的转发获得免费装备的玩家,这样张贴出“锦鲤”,为一种宣传策略;(18)“锦鲤”在句中作宾语,引起玩家注意力,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性,迎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此外,“锦鲤”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其含义各异,随新闻具体的内容而变化。

(19)转发这条锦鲤,真的能走好运。(数英网 2018年10月8日)

(20)你那么爱转锦鲤,一定过的很惨吧。(中国达人网 2018年11月10日)

(21)印度锦鲤!工人挖到42克拉巨钻(新浪网2018年10月13日)

我们知道,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标题的制作被称为“点睛”艺术。好的标题常常能令读者一见倾心,抓住读者眼球,令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带有“锦鲤”的标题,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例(19)中转发锦鲤,实则是希望大家转发此新闻,获得高浏览量。(20)中的“锦鲤”是贬义词,指生活中喜欢转发锦鲤,一味相信好运气,希望能凭借好运气改变现状的人。(21)“印度锦鲤”对应的“中国锦鲤”,指的是在印度的幸运淘金工人。

四.“锦鲤”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社会文化心理是社会普通意识的一般形式,也社会存在相依存,反映该时期、该社会、该民族文化境域的文化心理意识。“锦鲤”作为网络流行语受到广泛关注,可以通过社会文化心理诠释现阶段人们心理活动特点与其折射的价值观。

首先,“锦鲤”的流行与发展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焦虑的一种心理安慰。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外控型个体”,即认为事情的結果是由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而锦鲤正是幸运的借代词,是不能控制的外部的力量。越是外控型的个体,越是觉得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加焦虑。“转发锦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的恐惧感。转发锦鲤并不会让你真的心想事成,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其次,“锦鲤”的体现当下网络受众求新求异的社会语用心理。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我国网民数量不断上升,而且以年轻人为主体,“锦鲤”的使用者也正是年轻群体,网络上类似于直播、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多平台的开放,使得年轻人追求个性、求新求异的心理更加凸显。“锦鲤”的新兴含义,正是年轻人所追逐的不一样的自我的体现。而“锦鲤”“万里挑一”的中奖方式,也符合年轻人标新立异,渴望与众不同的气质。

最后,“锦鲤”也体现了当下人们的好奇心理。当“落难锦鲤、黑锦鲤、中国锦鲤、锦鲤本鲤”等词语源源不断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之中,刺激了他们探本溯源的欲望。年轻的网民利用方便的网络信息平台探求其来龙去脉,并不断丰富其意义,使用在不同的领域之中。正是由于网民对“锦鲤”语义的探求,也使得“锦鲤”语义内涵在不断扩大,由最开始的富贵美好的象征到好运气、幸运儿再到不劳而获的人们。人们对“锦鲤”有更明确的认知,加快了其他群体对其理解和关注,更受话人带来了新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锦鲤”一次的流行与发展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焦虑求新求异、探本溯源、追逐自我等社会文化心理。关于“锦鲤”,年轻人应谨慎对待。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人们渴望释放与认同。“锦鲤”的出现与流行受到大家认同,网络流行语也越来越能发映出社会文化心理,我们应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介绍:陈思,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锦鲤
女孩子还有两副面孔
锦鲤出征,高考必胜
当代年轻人仪式感行为大赏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90后、00后行为观察大赏
小编,来条“锦鲤”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