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南北朝山水散文的特点看南北朝文人的精神特质

2019-03-11张嘉琦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

内容摘要: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散文渐趋繁荣,在当时文坛大放异彩。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选取《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这三篇南北朝山水散文的代表作,启发学生赞美自然,培养审美情趣。南北朝山水散文注重山水之景相得益彰,运用巧妙的手法和华美的文字,借景抒情表明作者心志。这时期的山水散文体现出南北朝文人不拘礼法,放荡不羁的一面,也表明了他们想要远离俗世隐居山林的愿望。

关键词:南北朝 山水散文 精神特质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思想文化极其繁荣的时期。这时期文化兼容并包,南北文化互相影响甚至融合,使得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多元的状态,文学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多样化。山水散文的大量涌现是南北朝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许多南北朝山水散文从古至今广为流传,历来奉为经典。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收录了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三篇南北朝时期优秀的山水散文。本文拟从以教材选用的三篇优秀的山水散文,借分析其写作特点,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质。

一.南北朝山水散文的特点

山水散文形成于两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渐趋繁荣,同时以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词歌赋也在同一时期崛起,与山水散文同在南北朝文坛熠熠生辉。南北朝时期的进行山水散文创作的文人士大夫也是不胜枚举,其中以稍早的谢灵运、郦道元、鲍照、吴均、陶弘景等以及稍晚的王褒、庾信等为代表。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三书”和吴均、陶弘景所创作的山水散文分别代表北朝和南朝山水散文的成就。郦道元所撰《水经注》不能说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山水文学作品,而是一部成就卓越的地理巨著和民俗神话的汇编。但是《水经注》又与一般的地理专著有所不同,名为《水经》作注,实则以《水经》为基础,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浩繁的地理巨著,更因绚烂的文笔,清丽的语言,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极大影响了后世作家所创作的山水散文,在山水散文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教材选文为代表的南北朝山水散文,其写作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山水合映,相得益彰

以教材选文为代表的南北朝山水散文,非常注重山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构思巧妙。在这类散文中,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写山必定写水,写水必定写山。《三峡》先写山之连绵高峻;再写四时之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各有特色,热爱山水之景洋溢笔端;《与朱元思书》全文紧紧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尽“异水奇山”之美,使人心灵受到感染与震撼;《答谢中书书》开头即点明“共谈山川之美”的中心,描绘了秀美的山川之景,表达沉醉山水之愉悦。

2.手法巧妙,文采华美

在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散文中,作者非常注重文辞。散文多用四六字的短句,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其中《与朱元思书》以华美的文辞和整齐的句式被称为骈文之典范。文章中还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则用夸张极写水之清澈,“高峰入云”、“隐天蔽日”亦以夸张极写山之高。很多时候,作者还注重巧妙引用诗句、名言等,如《三峡》引用渔歌,印证三峡之秋凄凉萧瑟。除此以外,南北朝山水散文还注重使用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描写特点各异之景物,短短数语,特点毕现。“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答谢中书书》中石壁、竹林、猿鸟、沉鳞等景物动静相映,绚烂辉煌,生机勃勃;“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则化静为动,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同时注重从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除了视觉享受,作者不忘给读者展现自然世界的天籁之音,如“高猿长啸”、“泠泠泉水、嘤嘤鸟鸣”、“蝉鸣猿啼”、“猿鸟乱鸣”等都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强化眼前美景,渲染气氛,使得读者对作者笔下之景有更真切的感受。

3.绘议结合,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山水美景的同时,巧妙地穿插议论和抒情,使得文章跌宕起伏,避免一味写景导致文章句式单调,内容板滞。《三峡》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适时加入作者的感受,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体现作者對美景由衷的赞美;《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则是借景抒情,由情明志,富春江美丽的景色使人杂念顿消,流连忘返,面对美景,功名利禄如浮云,含蓄地传达了作者藐视名利,留恋自然,渴望归隐的高洁志趣。而《答谢中书书》中感慨面对山川美景仿佛置身“欲界仙都”,直抒胸臆,对大自然的热爱溢于言表,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以谢灵运自比,表明自己有谢灵运之高尚志趣,满怀自豪之感。

二.南北朝山水散文作家的精神特质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热衷于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散文,形成一种独特的内容题材,并且影响了后世山水诗文的创作。游览山水,自古以来便是一大乐事,古人十分热衷于此。由于南北朝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于山水的眷恋仿佛更甚于前人。把自己所见之景付诸笔端,结合优美的文字及独特的视角,更能体现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与留恋,因此无数优秀的山水散文应运而生。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精神特质。

1.放荡不羁,不拘礼法

自魏晋以来,由于思想活跃开放,再加之少数民族思想的渗透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旁落,约束文人士大夫的封建礼教被类似于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影响,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受传统礼法束缚,放荡不羁,形成一种魏晋风度,而纵情山水之间又是这种魏晋风度的体现。因此,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特别钟情于游览山水。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放荡不羁,有时闭门苦读累月不出;有时登山临水,流连忘返,其游览山水方式独特,不由径路,任意东西,一直走到无路可走,方痛苦而返。登武牢山,望京而叹,写下《豪杰》之诗;面对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他留下“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名言,借古讽今。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也是一位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他出身贫寒,仕途不顺。其作品多仗义执言,抨击现实。他曾私撰《齐春秋》,因内容触犯梁武帝被免职,其书亦被焚毁。

2.厌倦俗世,渴求隐逸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時期,自东晋后期以来,长期分裂对峙,以南方为例,从刘宋代晋至隋朝统一这170年时间经历宋齐梁陈四朝,朝代更迭频繁,各地战事此起彼伏,此等情况在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北朝政权中尤甚,常有多个政权并立,分裂割据,战争不断。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虽然依旧长盛不衰,在各个政权中也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对于功名利禄却并不热衷,东晋时期的谢安早期常与名士名僧游览山水,朝廷多次征召却称病不出;王羲之辞官之后与名士游览山水,采觅药石,遍游东中诸郡,登山泛舟,感慨说:“我卒当以乐死。”而对于一般文人士大夫而言,正如诸葛亮所说宁愿“苟全性命于乱世”,也“不求闻达于诸侯”,因此,频繁更迭的朝代使得他们追求功名的愿望并不强烈。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去石门山中隐居。《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是齐梁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仕途不得意,三十六岁辞官归隐。梁武帝即位后屡请不出,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炼丹著述,人称“山中宰相。”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矛盾尖锐,文人隐居山林,躲避俗世,想要从自然山水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正因如此,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散文才无比繁荣。

三.结语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远离俗世寄情山水,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所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山水散文,对于后世的山水诗歌文章具有极大的影响。所谓“眼中景”,就是“心中情”的外现,眼中美景在心中激起波澜,滔滔不绝于笔端,流传千古而历久弥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选择这三篇南北朝时期优秀的山水散文,文辞华美,内容生动,意境丰富,对于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宏慧:《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习俗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朱大渭:《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杜培响:《从南北朝山水散文看南北文风的融合》,《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

[5]刘晓梅:《南北朝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11月第32期。

(作者介绍:张嘉琦,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