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

2019-03-11文艺

艺术评鉴 2019年1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舞蹈教育表演

文艺

摘要:舞蹈艺术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兴起与发展是以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毫无疑问,舞蹈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这种美感是通过给予人们视觉、精神与情感等方面的冲击来呈现的。成功的舞蹈艺术表演势必离不开对运动、音乐、美学与舞蹈等相关因素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舞蹈艺术表演中蕴含的主题思想与情感等能够准确传递给人们,而这也正是舞蹈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为此,下文就将针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展开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育   舞蹈艺术   表演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101-0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国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这些都为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随着我国艺术产业的不断繁荣,舞蹈教育也应不断创新,这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舞蹈表演的评判标准也与以往不再相同,更重视对舞蹈表演艺术性的考量。但当前我国舞蹈行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更重视舞蹈技艺,而忽视了艺术层面的提升,使得舞蹈作品缺乏灵魂。为此,针对舞蹈艺術表演进行研究对于舞蹈教育工作者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舞蹈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往往是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舞蹈动作来为人们提供一种美的欣赏,舞蹈者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美好创造来向人们传递相应的思想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放松劳碌的身心,在精神层面上为人们带来一种享受。舞蹈表演实际上就是舞者通过舞蹈动作、表演艺术与技巧以及情感力度等来展现特定情境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理念,保证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足够丰满,具有一定的艺术吸引力与感染力。但是同一舞蹈经由不同的舞者进行表演,往往会收获到完全不同的表演效果,而这些都与表演者自身专业素质与艺术修养等主观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还需要灯光、舞美与音乐等客观因素的有力配合。而舞蹈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就在于提升舞者的艺术修养,完善舞者的专业素养。俗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充分说明了舞蹈这种需要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对基本功的看重。为此,每一个舞蹈表演者都势必会经过若干年的刻苦练习,通过不断打磨自己的舞蹈技巧,通过不断升华自己的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才能够保证舞蹈表演的成功与完美。这些只靠舞蹈者自身是很难实现的,专业而系统的舞蹈教育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当前,我国舞蹈领域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舞蹈教学工作也应不断创新改革,特别是在舞蹈表演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舞蹈艺术与舞蹈动作的难度不再是评判舞蹈好坏的主要依据,舞蹈的艺术表现与情感感染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气息等逐渐成为了评判舞蹈的重要标准。为此,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认识到舞蹈艺术表演在整个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对舞蹈教育工作进行合理革新。

一、当前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新要求

(一)动作与情感相匹配

成功的舞蹈表演不仅能够为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美的冲击,同时还应该能够带动人们的情感波动,为人们与舞者之间构架一座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让人们能够对舞者思想情感感同身受,随着舞者情感的宣泄来完成深化自己的情操。这无疑是对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舞蹈动作与舞蹈艺术情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舞蹈学员进行全面的教育与训练,以便舞蹈学员能够在形成自己鲜明舞蹈风格的同时,能够将舞蹈艺术情感更好地传递给人们,让人们能够在观赏舞蹈表演时,同时收获视觉感官与精神情感等双方面的渲染。具体来说,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舞蹈表演教学过程中对舞蹈学员的肌肉发力方式进行不断训练,确保提升舞蹈学员舞蹈技艺水平,保证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风格舞蹈表演的素质要求。同时,还应该帮助舞蹈学员发现舞蹈动作与舞蹈艺术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舞蹈艺术融于舞蹈技艺中,让舞蹈学员能够自然而然的形成舞蹈动作与舞蹈艺术情感之间的一种关联技艺,成为舞蹈学者的一种条件反射。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舞者能够在任何舞蹈艺术表演中,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展现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带给人们多层次的美的享受。

(二)艺术想象力与感染力

由于舞蹈艺术表演在本质上就是由舞者在限定环境下尽可能的创造出一个完善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完整的展现给人们,以此来完成对人们的艺术感染。而舞者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离不开其想象力的充分发挥。由于舞者艺术形象的创造都是以其自身原有形象或以往舞蹈表演经验为基础而实现的,因此,当前在舞蹈艺术表演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应善于培养学员的形象力,帮助学员更准确的利用想象力来对自身资源完成对艺术想象的创建,以便提升舞蹈艺术表演对人们的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舞者自身的艺术想象力与舞蹈感染力等都离不开对自身主观情感因素的科学调配,只有确保舞者能够将自身感情投入到舞蹈艺术表演中,才能够为艺术舞蹈表演增添生命力,才有可能保证艺术舞蹈表演能够让人们在心理上、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确保舞蹈艺术表演能够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因此,在设计舞蹈表演动作时,就应将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表达需求作为舞蹈动作设计的主要标准。而当前有一部分舞者在编排舞蹈动作时往往将背景音乐作为主要考虑依据,极易造成舞蹈表演空洞缺乏灵魂的问题,这样的舞蹈艺术表演自然也就无法与人们产生良好感情共鸣。

(三)艺术创造与创新

舞蹈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极易因雷同相似而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获取海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新鲜感就成为了社会对舞蹈艺术表演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为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舞蹈学员进行艺术创新能力的培样与训练,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舞蹈艺术表演的主流要求。舞蹈艺术表演作为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其经典之处就在于能够展现一个时期下的社会发展情况与人们精神面貌,通过对社会整体审美的创造展现来向人们传递一个时代的特征。而这些都与舞者高超的艺术创新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能力不仅是保证舞蹈艺术表演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舞者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二、优化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途径研究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首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舞蹈学员基本功的严格训练,确保为舞蹈学员夯实舞蹈表演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学员先天条件不同,即使在接受相同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情况下,各自基本功水平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舞蹈艺术表演受舞者客观条件影响较大。为此,教师应全面观察了解每一个舞蹈学员的身体状况,并为其制定对应的基本功训练方案,一步一个脚印的帮助学员提升自身基本功水平。具体来说,其一,应将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其二,应注重对呼吸控制的强化练习,提升学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其三,应科学选用背景音乐来配合学员的舞蹈动作练习,比如在训练单一舞蹈动作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学员的乐感与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投入到舞蹈动作的训练中。

(二)强化艺术表演素养

其次,舞蹈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对舞蹈学员艺术表演素养的深入培养,确保其能够满足舞蹈艺术表演所需基本素质要求。具体来说,学员应在舞蹈藝术表演过程中保持高度精神集中,为其艺术形象的完美构建奠定良好基础。这是由于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就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其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为此,只有保证精神高度集中,心中不存在任何杂念,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舞蹈艺术表演失误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学员对自身机体的控制力同样也是艺术表演素养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机体控制方面的训练,确保学员能够有效自净自身机体,为其舞蹈艺术表演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表演在舞蹈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不容忽视,因此,舞蹈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在明确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特征来对舞蹈艺术表演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以便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锦峰.高校舞蹈教育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通俗歌曲,2015,(11).

[2]徐艳.论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兼析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4,(30):21-23.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舞蹈教育表演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