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民间音乐团体发展研究

2019-03-11代丽平

艺术评鉴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优化路径

代丽平

摘要: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起到决定性影响。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服务和发展地方民间音乐团体的过程中,应通过艺术概论教学改革,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继而带动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优化路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概论   民间音乐团体   课程优化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087-03

一、高校艺术概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多个瓶颈,缺少专业人才支持就是其中之一。因多数成员都没有过音乐学习的经历,加之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使各种演唱和演奏活动只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状态,这对于团体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师生,既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朝气蓬勃,正是服务于民间音乐团体发展的最佳人选。而且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为今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积极推动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和民间团体的互动发展,获得双赢的结果。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以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音乐团体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没有过艺术和音乐学习经历,他们对音乐和音乐表演活动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的,对于为什么参与音乐活动、怎样参与、达到怎样的效果和目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高校音乐院系的师生,先通过艺术概论知识的讲述,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继而保证整个学习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此也对学生的艺术概论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学,更要善用。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桥梁,传递给民间音乐团体的成员,让民间音乐团体在艺术概论的帮助下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一)树立正确认识

首先要树立起对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的,包含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怎样学习等,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之前的一些片面认识得到纠正和改善。 以音乐创作为例,近年来,一些新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层出不穷,新奇的音响效果也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但是由此也让很多创作者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误区,即陷于各种新技法、新材料的实验中不能自拔,为了标新而立异。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曾在《乐论》提出了“大乐必易”和“大音希声”的说法,意思是最动人、最高明的音乐往往是最简单的。而西方的乐圣贝多芬,也仅用五个音便写出了传世的《欢乐颂》。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形式和内容问题,在音乐创作中,应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平衡,内容决定形式,而合理的形式是对内容真实全面的反映。如果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内容,那么最终的艺术作品注定是一座空中楼阁。又如最近几个月在网上热播的九旬钢琴家巫漪丽演奏《梁祝》,虽然上台时步调已经颤颤巍巍,但演奏时却是泰然自若的,将每一个音符都送到了观众的耳中,一曲听罢,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对此需要教师再将理论知识还原到艺术中去,通过一个个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和理论的双重认识,由此才能深刻体会到课程价值和重要性。

(二)革新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具有兴趣和主动性,将会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讲述式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教学效果相对有限,对此应将更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如师生辩论法,教师可以设置若干个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就一些艺术现象、观点等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师生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并且没有标准答案,意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发言者还是聆听者,都可以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又如实践教学法,之所以进行理论学习,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指导艺术实践。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认知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比如从理论角度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针对某种理论进行创作和表演,对理论进行验证等,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当下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早已普及,更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供利用,对此也需要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善于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将之前教学中的以讲述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听和看为主,获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开发课程资源

首先是对现有教材进行精心挑选。虽然当下教材版本众多,但是在具体的编排内容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些教材名为“艺术概论”,在实际内容上却偏重于某一专业。对此教师应选择那些真正阐述艺术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教材,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进行取舍,选取重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内容。同时,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艺术概论教学不宜具体到某一个专业,如音乐、美术、设计等,而是要从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切入。一方面,艺术本身都是相通的,没有哪一种艺术是孤立存在的,而艺术概论课程正是对不同艺术之间共同规律的总结;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复合型艺术人才,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多种艺术有所了解,这对于他们艺术观的树立和综合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是开发校本教材。当下,艺术概论理论体系已经较为科学和完善,教师完全可以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以现有的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专业实际特点,或对已有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或编写全新的教材。如果教师个人能力有限,还可以采取区域联合的方式,由多家高校共同编写,尽可能的提升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四)做到活学善用

之所以学习艺术概论,并不是为了记住几个名词和概念,而是为了更好地给各类音乐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不仅要学好,更要用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当下的民间音乐团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借助于艺术概论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继而得出重要的结论。以成员的态度为例,不同参与者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成员有着一如既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成员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有的成员则较为随意。针对这个态度问题,就可以引导成员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审视和分析。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之所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情动于衷的过程,愿意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各类情感。可以以“情”字为标准,进行审视和对照,包含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自身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反思个人的心态,继而做出积极的变化。又如团体专业水平提升的问题。很多成员认为,之所以参加活动,就是为了自娱自乐,水平高低无所谓。但是音乐表演作为一门二度创作艺术,一方面,表演者只有以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特有之美;另一方面,音乐表演不仅是自娱自乐,作为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还肩负着给他人带来美感体验的重任。明白了这个原理,成员也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出课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团体所获得的发展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推动两者融合与互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艺术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互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真正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保驾护航,更为民间音樂团体的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艺术概论》教学教法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2,(18).

[2]潘寨民,余国红.关于高职《艺术概论》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20).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优化路径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英国高校留学生预科课程的思考与启示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质性研究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优化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