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乐芋头“咸鱼翻身”记

2019-03-11中国青年报

农家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香芋加工厂芋头

由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桂林市平乐县一直是全国香芋的主产区之一。过去,平乐县的农户多少都会种植一些香芋,或自家食用,或对外销售。但香芋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不少农民对香芋种植逐渐失去了热情。

“种的时候怕它产量不好,产量好的时候又怕它价格不好。”年近50岁的莫际是平乐县青龙乡的香芋种植大户,他最多种植过80亩地的香芋,但到收获时,市场价格却跌到1.2元一公斤,基本挣不到钱。

变化不定的收购价和低迷的市场让种植户们凉了心,人们开始成批地外出务工,当地一些村庄出现空心化的状况。

2015年,被打入“冷宫”的小芋头,突然翻了身。让芋头翻身的是今年35岁的黄振明。

黄振明是本地平乐人,10年前,他通过发展家乡的石崖茶产业积攒了第一桶金。在上海拓展业务时,黄振明认识了一个经营芋圆加工厂的朋友,其工厂设在浙江嘉兴。由于地理原因,嘉兴并不盛产芋头,工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价格高、运费多,一天的产量只有几百斤左右。

“桂林是全国知名的芋头产地,最不缺的就是这个!”黄振明看到了芋圆加工厂在桂林的发展空间,马上和朋友商量在桂林平乐合作再建一个加工厂,将浙江嘉兴芋圆加工厂的生产技术引进来。有技术、有原料,也有当地庞大的员工来源,加上有平乐县产业扶贫的政策扶持,立橙食品加工厂很快在平乐县二塘工业园区开工建设。

“2015年二塘那边建了一个加工厂,我们的芋头不愁卖了。”香芋种植户小石告诉记者。

乐橙加工厂建立后,每到香芋收购季,黄振明都会根据市场价格对平乐县的香芋进行收购,其中,分布在各乡镇的60户贫困户是他的重点收购对象。

以前,种植户地里的芋头主要是卖到市场上,批发商都选大个儿、好看的,而剩下一些小个儿、卖相不好的。尽管在质量和口感上并不差,这些芋头却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而加工厂的收购方式让农民感觉实惠得多。

有些个儿头比较小的、卖相不好的,他那里都收,现在每亩芋头比以前多得两千元钱,这两年越来越多人种了。全县香芋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平乐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芋头产业列入了产业扶贫的主打产业,专门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各300万元,对发展产业积极性高、信誉好的贫困户优先给予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资金成本问题。

此外农技站对农户提供菜单式的上门服务,平乐县农业局还经常到基层开展农产品种植培训,发放种植技术手册,定期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态势,帮种植户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为了在市场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黄振明除了收购优质的芋头原料外,还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加入从越南进口的木薯粉,使成品芋圆口感更好。

2017年,立橙食品加工厂的营业总额从2015年的1000万元升至5000万元。目前,该厂生产的各类芋圆在国内已经供不应求。

小小芋圆在成就这家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迅速脱贫增收。据统计,2018年,平乐县脱贫人口达4925人,已有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猜你喜欢

香芋加工厂芋头
香芋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香芋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参观奶酪加工厂
第一次种芋头
这里也有乐趣
秋食芋头正当时
《红楼梦》与“香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