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2019-03-10陆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开展快乐教学小学体育

陆娅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实施快乐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素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教学开展;探究措施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做好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体质水平,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需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提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使得学生的体育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保证自己知识讲解的简明性,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如果讲解内容比较复杂,逻辑性較强,学生就很难理解相关的内容,这对学生知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不利。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采取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同时教师还需要应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个习惯,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由兴趣而引起的学习动机所触发的,当然这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对某些运动产生兴趣呢?我们知道,单纯的说教肯定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本就喜欢的方式,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激发学生去探索与创造,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那么就能与我们的教学产生很多合力。

二、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现已开展的体育特修课有摔跤、柔道、武术、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特修课教师在认真详细地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能认真收集各种体育信息,在训练中能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些课程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信通过努力,这些特修班一定会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四、有趣的教学语言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小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都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要学习优秀,而且要各方面都有了解,我们倡导把“快乐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其实也就是把快乐融入学习中。德智体美,从小学生抓起,激起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体育老师需要考虑的,让学生尽量多接触一些体育活动,小学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很强的阶段,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体育锻炼机会。比如说,篮球、乒乓、排球等球类活动,我们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接触,逐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在课外之余才会有自己的小乐子,学习、锻炼两不误,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六、合作学习的开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部分,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合作小组以4~6名成员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应根据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按高、中、低三个档次组成,但不指明谁优谁差。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合作群体内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在活动中可以设置一定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七、体育教学后的体力补充

上完体育课,要让学生注意营养,多休息。体育运动属于体力劳动,训练导致机体疲劳,需要能量的补充,需要休息恢复,然后再训练再恢复,如此循环。体育课后教师要做好监督作用,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饮食营养也是影响学生体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糖、蛋白质和脂肪是供给人体能量的物质。六大营养素主要来自八大类食物:谷类、蛋类、奶类、根茎类、肉类、鱼虾和贝类、豆和干果类、蔬菜和瓜果类。学生锻炼消耗体能,所以要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能量供应。

参考文献:

[1]王瑛.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现代阅读,2013,(22).

[2]苏静.“变”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3,(21).

猜你喜欢

教学开展快乐教学小学体育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学生作文自主评价有效性教学开展的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资料分析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