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浅析

2019-03-10吴双成白广珍杜可竹刘建国胡文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漆膜金银漆器

吴双成,白广珍,杜可竹,刘建国,吴 昊,胡文龙,胡 杨

(1.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2.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荆州 434020;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2)

0 引 言

漆器一般指采用生漆或精漆髹饰的器物。随着漆器胎体材料的筛选、制作技术的进步,髹漆工艺的发展,西汉时,在春秋“棬素”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夹纻胎漆器制作技术业已成熟。

夹纻胎漆器是指以一层或多层相粘的麻布来支撑器物外形的漆器,是我国漆器中重要的一类,有别于“夹纻”工艺[1]。汉代夹纻胎漆器不仅在胎体上有改进,且在装饰工艺上也有较大进步。

最具特点是金银装饰工艺:一是贴金、银片,二是“扣器”的出现。汉许慎《说文解字(金部)》:“扣,金饰器口。”即凡是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器物口沿的,就叫扣器。在汉代这种金、银镶嵌的扣器最为名贵[2]。后学界讲扣器多指镶嵌金银的漆器。

笔者曾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结构、漆膜等进行过粗浅研究[3-4],部分样本是饰有金银的夹纻胎漆器。本研究在文献[3]的基础上,对该墓地M106出土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的显微观察结果进行总结,探讨了其制作工艺。

1 样本与仪器

1.1 样本

本研究所涉及饰有金银的夹纻胎漆器均出土于日照海曲墓地M106[5]。该墓葬椁顶部及四周均有40 cm左右的青膏泥填埋,外围填土为未夯打黄褐色花土。该墓葬共出土29件夹纻胎漆器,其中M106:1圆奁盒最为典型。

1.1.1M106:1圆奁盒 盖呈穹顶形,顶饰金柿蒂,下3组银箍,银箍间饰有动物、禽鸟形金、银片,金银间隔,每圈共8个。盖内口沿有6组金、银相间的菱形装饰。底外饰工艺与盖相同(图1)。

1.1.2M106:3方奁盒 方形、盝盖,顶饰银柿蒂,并带有银环。盖与底的顶和底边各有一道银箍。表面有描饰图案,四面纹饰相同(图2)。

1.1.3M106:54圆奁盒 圆形、穹顶。盖頂饰银柿蒂,自顶向下至口沿共饰有5道银扣,其中第2道有动物形金属片。底外共3道银扣。银扣间均有描饰图案。

1.1.4M106:69马蹄形奁盒 马蹄形、盝顶,盖顶饰银柿蒂。

1.2 仪器

游标卡尺,千分尺,德国徕卡DMS300体式显微镜,莱卡DVM6超景深显微镜,飞纳Phenom XL能谱版扫描电镜。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饰片

2.1.1金片上 金片上有描饰线条,且与周围图案相衔接,金片与漆膜接界处均有黑色漆描饰(图3)。

从金片上的描饰分析来看,汉代工匠考虑单纯金片装饰难以与周围图案统一、协调,也难以展示所要表达形态。故此在金片上勾勒线条,充实金片表面,更加生动,融为一体。

另外观察到金片表面有打磨痕迹(图4),在扫描电镜下更能清晰可见,打磨痕迹方向一致、连续,粗细基本一致(图5)。

推测髹底漆厚度略高于金片,干燥后打磨,显露出金片,故在金片表面留下打磨痕迹。测量脱落金片厚度为67 μm。

2.1.2金片下 在脱落金片下面可以看到打磨过的漆灰层面(图6),局部发现有黑色粘结物(图7)。

从以上观察结果初步判断,在漆灰层上刷粘合剂,按预定位置粘接金片,故金片能较好贴敷在漆灰层上。

2.2 银饰片

2.2.1M106:54圆奁盒 在M106:54圆奁盒银扣脱落位置可以看出,漆膜与银片在一个平面,漆膜下的漆灰层有打磨痕迹,而银片下的漆灰层粗糙,应未经打磨。银片厚度为0.75 mm(图8)。

嵌银工艺应是在完成第一道漆灰,未干时,按照预设位置粘贴银片。再刮漆灰,干后打磨非银片区域,然后再髹底漆,并进行最后一次打磨,使得漆面与银片相平,后再髹面漆。

2.2.2M106:69马蹄形奁盒 盒顶饰银柿蒂,在银片下是漆灰层,明显看到其周边漆灰层被打磨痕迹。在银片与漆膜接界处有银色描饰(图9)。

2.3 银饰件

2.3.1M106:3方奁盒 M106:3方奁盒盖和底分别放置时高度基本一致(图2)。插合后整体高度略高于底,恰巧露出盒底部银箍。上下银箍均高7.75 mm,约占整体高度(77.04 mm)的1/10。测底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62.92和62.38 mm,相差0.54 mm。由此可见制作尺寸非常严格,方正。

对盖内进行观察,盖顶内有突出痕迹,可以看出柿蒂纹构件有爪深入到漆灰层中(图10)。应是为增加方奁盒顶柿蒂纹构件与器物整体结合的强度而为。

2.3.2残盖 在日照海曲M106出土残片中找到一个盖顶银构件,其内有多条“爪”(图11)。

3 讨 论

金、银往往被加工成片、丝、箔、麸、屑、泥等状态,用于漆器的装饰[6],主要用镶嵌金、银片来制作扣器。金、银片有厚有薄,被剪(薄金、银片)、刻(厚金、银片)成图案,嵌入漆器。

除金、银外,还有铜,相对来说档次低。在一件器物也有兼用情况,如M106:1就是属于金、银同用。该墓地还发现有铜扣器(耳杯),且部分铜上有鎏金。

为更好探讨本研究所涉及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在荆州市对现代漆器的金银装饰制作工艺进行了调研。初步总结了现代工艺流程,并在前文显微观察结果的基础上,对山东日照海曲墓地M106的几件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进行推测。

3.1 现代漆器金银装饰工艺

现代工艺是根据器物制作目的分为“镶嵌”和“粘贴”两类。

3.1.1镶嵌 预先粘埋金银饰件,整体髹漆后打磨平整,显现出金银材质。从视觉效果来看,既有因质地不同呈现的色感差异,又有因表面平整带来的浑然一体。工艺流程如下:

1) 镶嵌。胎体制好后,髹饰所需厚度漆灰层,再将需要镶嵌的金银饰件用漆灰粘贴在预定位置。

2) 髹漆(灰)。对非金银饰件以外区域进行髹漆(或漆灰),但厚度不超过金银饰件厚度,干燥后打磨推光。

3) 髹漆磨显。完成2)后,髹底漆至饰件高度,干后磨显,呈现金银饰件的自然样式,再髹面漆。

4) 描饰。按照预定图案设计,将需描绘的纹饰先在器物上进行转印或勾绘草图,再行描饰。金银饰件边缘及其上的纹饰,要和器物纹饰整体协调、融合。

3.1.2粘贴 为追求器物的立体感、触摸感,在面漆上粘贴金银饰片。

1) 髹漆。在胎体上髹饰底漆,干燥打磨,直至完成面漆髹饰。

2) 贴饰。面漆待干未干时,用大漆将器物金银片饰件粘贴在预定位置,放入荫房缓慢干燥。

3) 描饰。与3.1.1中步骤4)的方法与要求基本一致。

镶嵌工艺饰件与漆面相平,而粘贴工艺饰片高于漆面。两者相同之处是器物外表的描饰工艺,均兼顾金银饰件与周围漆面的协调、融合,特别是对于金银饰件的边缘处理。

在一件器物上所用的金银装饰技艺多是复式组合。有的装饰件,尤其是一些较厚重的饰件,甚至是在胎体制作或开始刮漆灰时就预埋了。

3.2 嵌金工艺

从观察M106:1圆奁盒嵌金微观结构来看,推测其嵌金工艺流程如下:

1) 在刮完最外层细漆灰,干燥打磨后,在预定位置粘贴金片,缓慢干燥。

2) 金片黏接牢固后,刷涂底漆,干燥后打磨,露出金片,在非金区域刷涂面漆。

3) 根据器物整体构图,进行描饰。金片和漆膜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热胀冷缩不一致,匠人们首先在金片与漆膜接界处进行描饰,起到保护作用。为整体协调,金片上描饰线条与周围连贯(图3和13)。

3.3 嵌银工艺

因银的延展性差,银片比金片厚,故嵌银工艺要在刮漆灰时就开始,将银片嵌在漆灰层中。根据前面所观察的现象,嵌银工艺流程如下:

1) 在完成第一道漆灰,未干时,按照预设位置粘贴银片,缓慢干燥。

2) 在非银区域刮漆灰,高度略底于银片,留出底漆所需高度,干后打磨。

3) 髹饰底漆,高度基本与银片高度一致,干燥后打磨,露出银片(因银多被腐蚀,表面打磨痕迹看不到),再在非银区域涮涂面漆。

4) 描饰与嵌金类似(图14)。

3.4 银饰件镶嵌工艺

在一些夹纻胎漆器顶部柿蒂纹装饰带有钮或环时,这些金、银构件厚重。为增加牢固度,其下多带有若干爪,并埋入胎体中起固定作用。推测应为胎体刮涂第一遍漆灰未干时,就将带钮或环柿蒂形构件的插入,部分可能穿透胎体,并折弯。随后刮涂漆灰、髹面漆,逐渐包埋在器物胎体中(图15)。

在北方,漆器难以保存,又因银易遭受腐蚀,目前多发现金饰片。以往多称此类饰件为动物形金片,其实它的造型并不限于动物一种。从包头博物馆藏80余片金片实物看可分四类:一是动物,占绝大多数;二是禽鸟类,数量次于动物;三是人形,数量较少;四是器物[7]。日照海曲墓地M106出土的金、银图案多为动物、禽鸟和几何形。

嵌金、银工艺多用于器物的口沿、腹部、底部、顶部柿蒂纹等部位。

4 结 论

镶嵌工艺起源早,技术成熟,是我国金属等文物重要的制作工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选用材料、应用范围扩大,镶嵌工艺不断成熟。

夹纻工艺起于春秋,战国出现夹纻胎漆器,汉代成熟。夹纻胎漆器胎薄体轻、光洁美观,与其它胎体相比,在气候变化时也不易发生变形和开裂,并可以自由地造型,制作比较复杂的器型,深受贵族喜爱。饰有金银的夹纻胎漆器是“夹纻”和“镶嵌”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因金银饰件面,与漆膜层面高低,分为“粘贴”和“镶嵌”两类,采用粘贴工艺,则饰件高于漆膜,镶嵌工艺则饰件面与漆膜面相平。本研究样品中暂未发现粘贴工艺。所发现的镶嵌工艺流程、嵌入深度根据金银饰件的厚度、目的等而有所变化。

金片较薄,在完成漆灰层后,开始镶嵌,故此金片多在漆灰层上,漆膜层中;而银片是在刮漆灰过程中,开始镶嵌,故此银片多在漆灰及漆膜层中;另外需要受力的银构件是在髹饰第一遍漆灰时埋入,故此银饰件完全嵌入漆灰层中,甚至部分银饰件直接嵌入到纻麻层中。

古代工匠将镶嵌工艺成功运用到夹纻胎漆器上,造就了饰有金银的夹纻胎漆器这一特殊类型漆器。因自身材质及埋葬环境因素,保存下来的实物较少。对实物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夹纻胎漆器金银镶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致 谢:本研究得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郑同修先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竹木漆器修复专家、楚式漆器修复技艺传承人杜道子先生的支持、斧正。

猜你喜欢

漆膜金银漆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汽车重涂漆膜质量的检验方法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润滑油漆膜的成因及其消除方法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稳定漆膜厚度与降低电泳漆消耗的关系研究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