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2019-03-09杨阳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杨阳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路径之一,但目前从整体上看,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在部分已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因此会疏于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未能发挥导师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大部分本科生不能认识到学业导师制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对导师有畏惧的心理,不会主动向导师咨询和寻求帮助,导致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此,高校应积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

首先,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建设。高校应要求将本科生导师制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各个二级学院要组建本科生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导师制,组织和协调学院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监督、评价等工作。二级学院要制定严格的本科生导师遴选制度,本科生导师并不是每位教师都适合,要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思想品德、日常教学评价、科研水平等方面全方位考虑,严把导师质量关。要确保选拔出来的本科生导师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用于培养本科生,既能引导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结合的研究,又能从思想交流方面给予本科生指导,真正起到学业导师的作用。

其次,制定激励和考评的机制。高校要充分激励优秀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鼓励二级学院自主探索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本科生导师制激励机制。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充足的物质和资金保障,高校应设立专项经费,优先为本科生导师提供培养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导师的教育能力。在校级课题的申报中向入选的本科生导师倾斜,让本科生导师有明确的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二级学院要以计分的方式增加本科生导师的绩效分,对超额完成业绩基本要求并且指导成效显著、学生评价高的优秀本科生导师进行大额奖励,以点带面,吸引更多优秀师资进入本科生导师队伍。

再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成长成才的主体,高校和导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科生导师制才能取得实效。二级学院要组织系列讲座,解释清楚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本科生导师制是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重要环节,积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和交流,自觉将参与导师制作为学习当中的重要部分。二级学院应尽可能详细地展示各位导师的基本信息、教学评价、教学特色、科研方向等,让学生进入高校一段时间、对专业有一定认知之后,能够选择心仪的导师。

最后,丰富和创新师生交流的方式。目前许多学生在与本科导师的交往过程中过于拘谨,对此导师要善于创新师生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融入双方的沟通。导师可以从个人生活、兴趣认同、人生规划上入手,矫正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心态,建立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灵活、活泼的交流方式,如定期的读书会、恳谈会,周末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外出运动、锻炼身体,日常通过微信群加强联系等,增进导师和学生的沟通。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國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面临许多问题,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研究对策,切实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以此推动教学改革,激励学生高效投入专业学习,帮助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35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