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书屋创新模式研究

2019-03-08刘梦石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集镇书屋农家

农家书屋是一项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一个专门针对农村人口读书难的公益性的项目,是一项广泛的惠民政策,也被称为“民心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直到2012年已经基本上完成政府的目标,覆盖全国的所有行政村。旨在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然而,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新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例如,有的地方将书屋变成了处理过期旧书的储藏地,或者以捐赠的名义,将一些跟农民毫无相关的书籍转运到农家书屋里去;还有的农家书屋拿着国家的财政专项资金,却缺少有效管理,不能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那么,它的存在到底是真正惠及到农民,还是仅仅为了完成政府的任务,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农家书屋普遍存在的“三寻三管理”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三寻,三管理,一是寻址,农家书屋要建在交通便、人气旺的地方,真正想到方便农民。现存的几种模式为:建在公共设施内的便利节约型模式集中在农户家的个体型模式、便民型的农家书屋模式、建在学校的模式。二是寻人,现如今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多是以下几种:村干部模式、大学生村官、退休人员、村里商店店主,但是这几种都分别存在着不同意义上的缺陷。三是寻书,现存农家书屋的图书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资金供应问题,一方面是图书供应的质和量的问题。图书要结合当地“三农”结构,结合农民需求,如种植业、养殖业、水产等方面的图书。“三管理”就是管理好农家书屋、读者和经费。

二.农家书屋中的“凤阳小岗村”——蒋集书屋

抱着对农家书屋发展现状的疑惑,笔者深入了解定远县蒋集镇,对那里的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是一个没有明显资源优势的地方,甚至整体发展还落后周边的乡镇。笔者之所以选择安徽省定远县蒋集农家书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而言是基于以下几点:(一)面对全国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蒋集书屋作为全国第一个建立的面向农民和学生的免费的农家书屋,不仅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赞赏和支持,笔者也在对当地的走访调查的资料中,感受到了其对当地人民带来的积极影响,深受乡村农民,学生的喜爱, 同时该农家书屋不仅得到省市领导,各界人士的的重视和支持,甚至还得到两任前副总理的关怀和慰问,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安晚报》等的采访。(二)该地区2004年就建成了安徽省第一家乡村书屋,已由建成260平方米的藏书馆和农民阅览室扩建到600平方米,拥有5万多册藏书,实现了全县图书资源联网,采用统一的编号管理。开馆以来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蒋集中学中考考入示范中学的人数从2004年的不断增加,农民通过看书增加了收入,同时又建成全省首家电子数字书屋,拉动周边地区文化环境,做好了“文化扶贫”,社会环境氛围也得到了转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蒋集镇的农家书屋创新模式的调研,触类旁通,见微知著,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农家书屋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之路。

三.“鸡鸣听三县,学校打头阵”——蒋集书屋的选址

(一)蒋集书屋的选址背景

蒋集镇处在定远和肥东、长丰三县交界,靠近合肥,虽然自身资源优势不明显,并且每年有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多为小孩和中老年人,蒋集镇虽然没有了再因为贫穷而辍学的学生,但是留守儿童占据全校的学生的十分之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农家书屋的建立除了国家规定和政府建设的情况以外,还应该多数跟从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来选址。蒋集镇正是可以利用这种地理位置和实际的镇上情况,将其选址的独特性发展出来。

(二)“背靠学校,面向社会”

一个学校,不论处在什么地区,什么条件,其一定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拥有一些具有知识基础和管理方法的老师和学生们,之所以选在学校,确定了“学校带头管理,学生村民互动”的新模式,不仅有地方有专人来管理,更为突出的就是,学校这种特殊的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之地,这种学习读书的环境模式,浓厚的读书氛围大大的带动学生和村民的阅读积极性。因此蒋集镇确定了“背靠学校、依托学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乡亲”的原则。

2014年2月5號,新闻出版广电局、安徽出版集团、定远县政府等单位的领导们,来到蒋集镇进行调研考察,大力评价了蒋集书屋,称其开创了全国的先河,探索出了一条“背靠学校,面向社会”的创新模式。文化发展起来了,蒋集才能发展的更好。

四.“谁来当馆长,谁来当管理员”——蒋集书屋的管理

在选好蒋集书屋的地点之后,下面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书屋能够有序有效的经营下去,书屋经营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一件繁琐和长久的事情。因此,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谁来当馆长,谁来当管理员。

(一)馆长谁来当

在馆长的选择上,既要兼顾了实际管理的馆长,还要从社会效益和影响的角度来选择名誉上的馆长,这里聘请的几个馆长,从出版集团到政府部门,再到文艺界的知名人士,都能给蒋集书屋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效益。同时,馆长名称的赋予,也给了这些人士更多的责任感和担当,对书屋以后的发展也更为上心和关心。

(二)图书管理员制度

蒋集书屋的图书借阅主要是分为两块,其中第一大块就是学校师生的借阅,由于书屋就建立在学校内部,相对于农民们来说,学生借阅图书的时间更加多。学生只要凭借着借阅卡,排队登记就能借到自己想要读的书了。除了学生是借阅的主要成员以外,农民们是每逢农历的二、四、七、九日的赶集时间,都可以拿着免费的借阅证到农家书屋来借书,看书,还书,如果想要观看一些科普或者农业科技光盘等等的农民,可以直接到阅览室去观看。并且农民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是分开来的,这样更容易服务于专门的受众群体。

图书管理相对于图书的来源来说,刚开始完全是一个没有薪水的义务劳动,管理员的制度会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完善,到后来地方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贴,随后2007年之后,蒋集镇便被列为安徽省农家书屋示范点,政府对书屋管理员实行补贴,每人每月补贴400元—800元。

书屋建成的时候就订立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必须要求管理员按照制度来管理书屋。

(三)定远县总分馆制

定远县的图书馆作为中心,构建了一个从县到乡镇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乡镇书屋作為公共图书馆的分支,定期会有大巴车把定远县图书馆的书籍送往农家书屋,成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农家书屋一体化。定远县图书馆内有专门的工作处,与各级分馆保持联系,并定期与农家书屋进行反馈对接,形成一条稳定的对接,补充,更新的渠道,弥补了农家书屋现存的一些问题,使农村乡镇的村民,学生也能得到县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五.村民称赞,书记都眼红——图书报刊来源渠道的创新

(一)图书报刊来源有门道

解决好了图书管理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保证图书报刊的来源稳定和长久了。目前,定远县图书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有藏书12万册。县里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更新图书。还未书屋配置有图书大班车,与定远县新华书店合作,每月两次往22个乡镇配送图书。全年共24次。针对有些读者的图书需要,还可以探索用快递物流送书,由政府向快递公司购买服务。确保多方面、全方位地满足读者需求,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培育全民阅读氛围。

关于如何充分利用书屋这个文化传播的窗口,今后可以不定期地邀请农业、科技、健康方面的专家来镇里,来给当地的村民和师生开讲座,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二)蒋集农家书屋开创数字化新局面

2015年11月30日,在蒋集镇农家书屋,时代出版传媒集团开启了安徽省首家数字农家书屋——“安徽公共文化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在这个数字平台上拥有精品电子书类5万部、听书类3万部、电影、网课各为500部、15万分钟等。在蒋集书屋的200米范围内,都已经实现Wifi免费覆盖的效果。用户们可以用手机客户端免费接入蒋集数字书屋的无线信号平台进行阅读、听书和观看电影等。

截至2015年底,蒋集镇农家书屋共有纸质藏书5万多册。为了建好数字书屋,定远县又拨了转款20万元资金,添置了10台电脑和20个书架,对全部图书信息的加磁条进行编码登记、电脑录入等工作。

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蒋集书屋看农家书屋的明天

(一)蒋集书屋成效显著

蒋集中学2011年考入示范高中的人数攀升到了98人,是2005年的21人的4.6倍。蒋集书屋的社会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2015年,蒋集书屋的扩建过程成为镇上的一件大事。2014年,定远县成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示范点。上级领导提出要将蒋集书屋作为全县的示范标准。充分对“三寻,三管理”问题进行重视,书屋不仅要建在交通便利,人群经常聚集的地方。这样能更好的方便农民们的需求。在图书方面,充分了解农民需求,结合当地的三农需要,书籍的配备既要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又要搞清农民的切实需要。要将不断更新后书籍,第一时间送到农民那里。在“三管理”的要求下定远将划为六地域,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镇里的图书馆作为分支,而村级农家书屋作为图书馆网的最末梢,将书屋和上级图书馆统一联网,进行网络管理。可以在一定的县区达到通借通还,省时省力。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根据下级书屋的汇报进行图书的再配送和供给。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04年创办蒋集乡作家书屋的时候,创办者们也预想过书屋正如星星之火,能带来燎原之势。

就在作家书屋建成后不到两年,国家便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直到2016年,为农民而建立的农家书屋也遍及徽州大地。

农家书屋必须做到“四个有”:

首先是有必要。进入21世纪后,城市发展过快的同时,反映出农村发展的滞缓,新农村建设被提上日程,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农家书屋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而且是一个解决城乡差距不可多得的切入点。

然后是有效果。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农家书屋打响的文化建设的阵地,它不仅可以作为文化家园培养莘莘学子,还可以帮助农民们了解科技发展,普及农村知识,发家致富,同时,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氛围的改善。

再者是有差距。全民阅读是一个长期培养社会氛围的一个过程,在农村推行阅读更是一个有差距的过程。

四是有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非常有利于农家书屋的发展,同时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各地也在不断的解决和完善农家书屋的实际问题。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进程是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办法。针对农村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资源要丰富,更要注重的是适合农民阅读,让其感兴趣。并且定期做一些讲座,学习培训等,更加广泛的调动起农民的关注度。例如北京,河北等地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安徽省由省新华书店集团与安徽省肥西县合作正在试点“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在人均投入不到1元钱的情况下,实现了部分村镇社区文化书屋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在现实情况下,大多地区的图书管理员都是应急上岗,并未进行过专业培训,那么为了书屋的长久发展,必须将管理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可以在后期发展中定期组织一些管理员的培训和参观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和手中的实践融合在一起。

另外,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农家书屋进行舆论报道的监督。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向农民,学生传达信息知识的地方,同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农家书屋的功能,让其身兼多职,成为一个展示本地特色文化和乡风民俗的平坦。地方政府可以将重点挖掘地方特色,使地方的最有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家书屋得到一个最充分的展示。例如:戏曲、手工艺品或者是历史古迹等等。在农家书屋展览这些,不仅农民朋友们感兴趣,引以为傲,而且能吸引更多外地文人,旅游人士的打来,提升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也传播了地方特色文化,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孙厚营,孙晓静.办好农家书屋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建设[J].2007.6:130

[2] 于炜炜.浅谈我馆“农家书屋”建设[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2):40-42.

[3] 刘孝文,和艳会.农家书屋的特性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88

作者简介:刘梦石,1992.12,女,汉族,安徽,硕士,研究方向:出版史,单位: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集镇书屋农家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集镇幼儿家庭教育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