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伦理冲突

2019-03-08喻琪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喻琪

摘 要:费孝通曾言中国社会结构呈现差序格局。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社会呈现私人关系扩大化的差序格局,分析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特征,阐释差序格局下专业关系包含着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高度情感卷入和有限情感、时间模糊和一定服务周期等伦理冲突。

关键词:差序格局 专业关系 伦理冲突

差序格局,是较于西方团体格局而言的。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专业关系建立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尚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因此专业关系建立存在照搬西方却不太适用的问题。目前中国社会是否还呈现差序格局,或是出现了新的特征?差序格局影响下,我国社工专业关系存在怎样的伦理冲突?

一、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及其影响的延续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认为“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确是攀关系、讲交情”。[1]费老在讲述差序格局时并未给出明确定义,但我们能发现差序格局是建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有一定差等的次序。西方“团体格局”中,人与人之间靠制度化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维系,有一定的界限之分。不同于西方“团体格局”,在“差序格局”中,人与人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中国人似乎一直都处于庞大的无分明界限的社会关系网络,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人情往来。

转型期中国是否仍处于这种社会结构?这种差序格局对现代社会是否依然产生影响?差序格局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使利益关系并不明显,且以“土地”为生的中国人极少流动,因而血缘和地缘上形成了此种结构。同时,社会资源的分配往往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更使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人际“内”“外”之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使人们在集体无意识中形成由己推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总之,传统社会差序格局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的资源分配形式、儒家由己推人的道德体系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格局。

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结构仍处于“差序格局”,但出现了新的特征。首先是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分工的细化使职业成为人际交往的新途径,人际交往范围拓展到血缘、地缘和业缘三种,但依然是传统互帮互助为主。其次是带有“团体格局”色彩。城市化进程出现新的城市社区,人们之间出现界限,但也并行存在着传统守望相助的习惯。社会变迁带来了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使年轻人“你我分明”。因此,我国目前社会仍处于差序格局,只是出现了人际交往范围扩大及带有“团体格局”色彩的新特征。这种新特征实质是私人关系扩大化的体现。

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特征

社会工作源自西方,专业关系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专业社工和服务对象在助人活动中有一套权利和义务体系,有助于目标达成、潜能挖掘、评估反馈、经验总结等。但中国本土的社工发展中,理论发展还不成熟,专业关系的界定也比较模糊和泛化。

比斯台克认为专业关系指“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工作员与案主之间的态度表现与内心感受的动态交互反映关系。”并提出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七个原则:个别化;有目的的情感表达;适度的情感表达;接纳;非批判的态度;案主的自我抉择;保密。[2]廖荣利:“专业人员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透过此种交互作用协助当事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3]

因此,专业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的助人关系,是建立在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订立目标上的,有一定服务周期和职业伦理界限的非私人化的关系。专业关系是一种非私人化的关系,产生于社会工作职业,是一种制度上专业化的安排。更重要的是,个别化、有目的的适度情感表达、接纳、非批判的原则给社工在服务时规定了情感界限,即为了保证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工作者不可过多地情感卷入,避免发生移情或反移情的现象。此外,案主自决和保密原则更体现了服务的特殊性,不同于普通助人活动,专业服务中,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力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工作者只能以第三方的中立客观态度处理问题。最后,专业关系有时间界限,目标达成即意味着专业关系结束,这种时间界限也正体现着专业关系的非私人化。总之,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有如下几个特征:制度上的非私人化;有限情感介入;权力关系的平等性和中立客观的态度;具有服务周期。

三、差序格局下专业关系的伦理冲突

随着专业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的出现,传统求助关系出现不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求助者面对专业机构和专业社工,会产生隐私被“外人”窥探的不信任感;社工受“人情社会”影响,对社工专业理念运用于中国实践产生困惑,难以拿捏好专业关系的尺度,易出现伦理问题。民政出身的工作者则易按照 “熟人关系”来处理,形成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有学者认为这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4],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时,专业关系也是需要变迁的。不论是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都容易出现伦理冲突。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伦理冲突主要指差序格局影响下,专业关系建立时出现的态度、价值及行为方式的不适应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的冲突。差序格局产生的人际信任是一种私人的,朋友、亲属邻里之间的信任,而专业关系是建立在社工专业和职业上的制度化信任。其次是高度情感卷入和有限情感冲突。差序格局下,人們助人时带有高度的情感倾向,并产生比受助者优越的心态。而专业关系是一种有限的情感介入,仅限于共情,杜绝移情和反移情,助人者采取非批判态度进行道德实践,受助双方处于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最后从时间看,是时间延展和模糊及一定服务周期的冲突。差序格局下,助人者助人之后,可能与受助者有其他往来,受助者出现其他问题,依然会求助于曾经的朋友。但专业关系中,时间界限是明显的,从接案到结案存在可预见的时间周期,结案即专业关系结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在差序格局影响下出现的这三个方面的伦理冲突会影响双方对服务过程的理解,也会影响服务效率和水平。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冲突,促进专业关系在差序格局下的融合和适应,是我们仍需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 三联书店1985 年版,第23 页.

[2] (美)比斯台克.社会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M]. 王仁雄译.台中:圣城印刷厂,1978.

[3] 黄维宪,曾华源,王慧君.社会个案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

[4] 王思斌.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 浙江学刊,2001,02.

[5] 肖瑛. 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J]. 探索与争鸣,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