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2019-03-08骆小丽

祖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等概念逐渐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和基础。今天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基础之上并指导其发展的基本观念和认识,它深入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内在统一性。马克思是从实践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从生产实践活动方面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其他任何生物与自然的关系的区别。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对自然界具有高度的依存性。恩格斯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成为人及其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矛盾,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真正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是人的一种由目的的能动的活动,但是人的劳动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与自然在劳动中使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马克思指出“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人和自然都必须遵循规律来“调整和控制”整个物质交换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协调二者的关系。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前期开展的是传统的现代化模式业,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环境问题,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社会不公正等等都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且在全球呼吁生态建设的环境下,这样的发展道路不符合当今的时代要求,我们只能走生态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走向快速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大规模大范围高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也同时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环境代价和社会问题。比如,中国的人均耕地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2%,人均淡水资源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7%,人均森林面积量世界人均水平的20%,人均矿产资源量站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本来就资源短缺的中国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却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大国,过度的资源消耗造成了更严重的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的退化。例如,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北京被称为雾霾之都,我国几乎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都相当严重。环境破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健康。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人们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家也确立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但是政策的实际执行却不如人意,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国家环保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表明:国民对环境状况大多数表现无所谓态度,对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公众未能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只有25%的公众在购物时会考虑到环保因素,30%的人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仅有8.3%的人会经常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环境保护不仅要靠政府和公共部门,更要靠每个公民的积极行动,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生态理念。

(三)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环境问题不仅仅出現在我国,整个世界都处于这么一个危机之中。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实行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大家都知道这种发展方式对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要想调整这种发展方式,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造成国际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恶化。国际社会早就认识到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利润的驱动,导致各个国家的政府不愿意担负这个责任和义务,甚至国际社会在环境,经济等领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中国政府的态度历来都是积极主动的,但是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也是需要一个前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因为如果无视中国发展阶段的事实,一味让中国承担更多地环境责任,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地球上的任何国家在生态环境上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生态环境的好转有赖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好转,有赖于国际社会的积极行动和通力合作。

三、走生态文明之路,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21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世纪,我们谈到中华民族复兴时,往往想到的是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富足,然而一个文明能否复兴,取决于这种特定的文明是否能适应特定时代的要求,能否响应时代的挑战。当今的时代要求和挑战是符合应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危机,因此走生态文明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能够全面有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确立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法律、政策、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管理。比如说依法建规立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监督;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总体规划;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投入,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发展生态科技,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生态教育,推动生态事业使生态理念贯彻到全社会的各项事业中,融入到每个人心中。

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企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也是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产过程中杜绝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的做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做到环保生产,清洁生产,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生态平衡的社会责任;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积极创新生产体制,改革生产技术,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完善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公民应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使人们过得更幸福,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实现,公民的参与程度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进程。每个公民首先都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活动,自觉承担生态环境责任,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还要积极发挥公民的监督权力,监督政府执法工作;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违法和不利行为积极向执法部门举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践行绿色生活,树立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使用环保产品,倡导节约型消费。总而言之,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5:383-38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5:20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5.

[4]钱易,何建坤,卢风.生态文明十五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吴凤章.生态文明构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何爱国.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陶静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J].科技信息,2009,(07).

[9]马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求是杂志,2013,(09).

[10]盛世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9).

[11]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02).

[12]张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13]庄世坚.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的和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

[14]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02).

(作者简介:骆小丽,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
论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