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桃花扇》的思想内涵与文人心态

2019-03-08韩晓

戏剧之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孔尚任桃花扇

韩晓

【摘 要】《桃花扇》所写的是南明亡国的惨痛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以及所揭示出的文人心态,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亦具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桃花扇;孔尚任;文人心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37-01

明末清初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了文学发展的独特性。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一些明末进步文人结成社团,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身对于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的思考。特别是在传奇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孔尚任历时十六年“三易其稿”的《桃花扇》。作者曾作《桃花扇小引》,明确表达其创作目的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① 旨在通过戏剧探明南明灭亡的原因,并给予迷惘的士人一片思想上寄托的世外桃源,“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因此对于剧本思想的概述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思想意蕴

首先,戏剧主要通过两条线索进行展示。一条通过写马士英、阮大铖拥帝成功后对李香君的一系列迫害,并以香君坚贞不屈的斗争为线索,写国难当前,下层人民坚定的斗争精神;另一条以侯方域的事迹为线索,包括反对拥立福王,调和四镇纠纷等。两条线索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其中对女主人公李香君的描写,表现了她不畏权势,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坚定意志。戏剧中《却奁》《骂筵》两出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了她坚贞的性格。并且在剧中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始终与兴亡之感联系在一起。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二者相会于栖霞山,以为苦尽甘来,终于可以长相厮守,却被道士张瑶星点醒,断情入道。剧作描写的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哪里又有什么理想的爱情生活。结尾指出只有断情入道才是真正的出路,到此处整部剧作的主旨得到升华,在表现离合之情的同时也抒发了兴亡之感。

其次,《桃花扇》独特的历史性还在于其表现出的对于历史、社会以及人生的新的体悟。戏剧歌颂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市民的民族精神,尤以李香君为代表,通过与上层官吏不作为的对比,讽刺了南明朝廷的腐朽。这类以卖唱、作画、说书等维持生活的下层市民,他们看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并且对历史和人生有了新的体悟。理想幻灭,他们将这种情感寄托于填词唱曲之中以抒发兴亡之感,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戏剧结尾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大彻大悟,与道士张瑶星、老赞礼等入道归真,终其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人生理想,作者这样安排也是对其精神的肯定。

《桃花扇》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时代性,在当时迷惘的文人理想幻灭后,为他们指出了归隐山林的道路,使他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具有极强的艺术真实与社会真实感,是我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二、文人心态

明末清初,社会混乱动荡,维系国家兴亡与统治的封建伦理制度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态势下,文人思想观念亦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他们急需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作者在剧中安排了归隐山林,入道归真的结局,这既是戏剧合理的结尾,也是作者为现实中文人所探索的一条出路。

明末清初,类似于元朝统治时期。相较于汉族统治,由少数民族掌握政权对于文人来讲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冲击。那么,是自此隐居山林,或是入新朝为官,或者说如何处理“隐居”与“仕宦”的矛盾就成了这一时期文人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孔尚任在36岁之前,苦读诗书为博功名及第,落榜之后隐居于石门山,希望有人能欣赏自己的才能,渴望出仕,这一时期,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初创《桃花扇》。36岁之后,他出山为官,先后任国子监博士,湖海治河使臣,这一阶段对于他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治河期间与众多明末耄英相交游,诗人内心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二次修改《桃花扇》,又渴望隐居的生活了。随后回到京都,再次修改《桃花扇》,终于完成了这部剧作。他是明清易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也是众多文人思想发展的必然过程。

对于这一矛盾的处理,孔尚任将其统一于自身的文学创作中,以著书的方式将其统一于一体。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大多将自身复杂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抒发抑郁不平之志、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个人政治理想等。可以说,文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对于文学以及历史的发展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隱居”与“仕宦”虽是一对复杂的人生矛盾,但是将之处理好会成为人生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桃花扇》是我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将众多复杂的矛盾统一于戏剧之中。并且剧中所写的史实大多是历史真实事件,少数有艺术上的加工与处理,但也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对于我们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徐振贵.孔尚任与桃花扇[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83.

参考文献:

[1](清)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徐振贵.孔尚任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徐振贵.孔尚任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4.

猜你喜欢

孔尚任桃花扇
“抉心呕成”还是“画其轮廓”?
——从《桃花扇》序文看孔尚任创作心境的变化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角色、身份与仪式功能:老赞礼与《桃花扇》的叙事时空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孔尚任是“刽子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