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米银修复剂作为奶牛蹄趾间皮炎辅助性护理手段的性能研究

2019-03-08AndreaFiedler

中国奶牛 2019年2期
关键词:蹄部皮炎奶牛

Andrea Fiedler

(Praxisgemeinschaft für Klauengesundheit, Germany)

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蹄病的区别与“蹄部皮肤发炎”和“蹄真皮病变”的分类密切相关。除了蹄跟角质糜烂、指间皮炎(腐蹄病)和指间蜂窝织炎外,蹄趾间皮炎也属于传染性蹄病之一。几十年来,随着奶牛蹄趾间皮炎患病率的增加,对该疾病进行靶向治疗的必要性也越来越迫切。在急性期,蹄趾间皮炎可造成疼痛性皮炎,并导致跛足。产奶量的减少、妊娠期的延长以及靶向治疗的时间和成本都是动物跛行发生时降低动物经济效益的原因。每头奶牛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达50~600欧元。此外,疼痛还涉及到动物福利。除了奶牛的舒适度以及蹄健康的重要性之外,蹄卫生和蹄护理也非常重要。尽管可以对蹄趾间皮炎个体进行药物治疗,但蹄护理或在蹄治疗期间使用长效护理产品以保持皮肤表面健康、稳定蹄状态也是十分必要的。

Döpfer(1994)对蹄趾间皮炎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类。M1包括无痛感的、直径小于1cm的单个损伤,表现为小的白色或浅红色变化,其上皮完好或有表面损伤。这些是蹄趾间皮炎的早期阶段或疑似阶段(见图1)。 M2代表经典溃疡(图2、3),伤口表面可能有肉芽组织覆盖。M3代表有黑色痂皮层愈合的蹄趾间皮炎。 M4包括具有可见的过度角质化和增生的慢性病变。M4.1阶段是慢性病变(图4),可见直径小于0.5cm的溃疡变化,在复发到M2之前是过渡形式。M0指的是临床上肢体可自由活动的蹄趾间皮炎。

一般来说,各种密螺旋体被认为是致病菌。这些密螺旋体十分活跃,可以穿透受伤或受损的皮肤,穿透基底膜并移行到更深的皮肤层。急性病变显然是由密螺旋体大量增殖引起的,它打开了皮肤屏障,继发细菌感染接踵而至。如果病原体仍局限于基底膜(M1)表面,并且通过敷料使治疗过的皮肤免受粪尿侵扰,那么可以用含有四环素的制剂局部治疗蹄趾间皮炎。如果已经存在角质化不良和过度角质化(M2,M3,M4,M4.1),建议使用水杨酸进行角质层分离治疗,同时使用敷料。角质层也能检测到更深的病原体,但似乎不能完全消除病原体。这也解释了大约6~12周后,由残存于皮肤中的密螺旋体所导致的复发,但也很可能是由过度感染和预先受损的皮肤(暴露于液体粪便、浸渍、受伤)所引起的。

图1 蹄趾间皮炎分类 - M1

图2 蹄趾间皮炎分类-M2

图3 蹄趾间皮炎分类 - M2> 3 cm

图4 蹄趾间皮炎分类 - M4.1

微米银是一种纯银粒子,由高度蜂窝化微米级(不是纳米)医用纯银粒子构成。平均粒子直径10μ m,纯度99.9%,表面积达5m2/g,不含纳米粒子。研究表明,微米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耐药菌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导致的疾病都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且目前还未发现其耐药性。纳米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也有广谱的杀菌作用,但是,纳米银会通过血液被动物吸收,从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该结果已被大量的科研成果所证实。本研究通过定期使用含有微米银修复剂的护理产品,以明确其降低蹄趾间皮炎复发率的作用。根据产品说明,将喷雾式的发泡产品用于奶牛群,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有关蹄趾间皮炎患蹄的健康发展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定的养牛场位于巴伐利亚,为有机农业养殖场,饲养数据齐全,方便查询。试验牛包括荷斯坦牛、红荷斯坦牛、德国西门塔尔牛、布朗瑞士牛和各种杂交牛。

微米银处理剂(Microsilver BGTM,BioGate公司生产,规格30mL/支),只针对后蹄使用,每日一次。

1.2 试验设计

1.2.1 受试动物的筛选

试验开始之前,牛群每6个月会接受蹄部护理,但蹄趾间皮炎还是会有发生。在试验开始时(第0~6天),共有127头奶牛进行了蹄部护理,并且首先对皮炎的现有病变情况进行蹄趾间皮炎分类并随后进行治疗,以电子文档记录和拍摄照片进行评估。在评估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所有动物都被追溯分类,试验初蹄部健康的奶牛,记录为正在进行的常规评估的一部分,但并不记录在治疗成功的对照数据中(第0天)。这样,在研究开始时有115头动物。此外,在整个试验阶段,所有方案中的试验动物都未经过抗生素治疗。

1.2.2 发病计分

在第28、56、84和116天对蹄部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在最后一次调查时,试验中还有99头动物。检查蹄上和蹄间间隙中是否存在与现有的蹄趾间皮炎病变无关的皮肤刺激(发红、脱屑等)。在调查期间,还检查了清洗过程以及产品每次的使用时间。根据Döpfer(1994)的改进检测方案,对蹄趾间皮炎的后肢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将蹄趾间皮炎分为五个阶段。当不同阶段同时存在时,始终记录具有最严重性(和最高分数)的外观。若出现0.5cm直径的典型病征——“凸起的边缘,溃疡性改变的表面,疼痛”,记为M2。如果溃疡病灶的直径大于0.5cm,尽管同时存在慢性成分(见图3),也记为M2。只有在可以清楚地证实痂下有健康皮肤的情况下才会记录为M3。在电子记录过程中,为各阶段评分(表1)。

1.2.3 微米银修复剂使用方法

所有可见的M1病灶均采用四环素喷雾剂治疗,并敷料3d,所有M2、M3和M4 / M4.1阶段均采用水杨酸治疗,并敷料5d。在第0天,在蹄架中再次检查所有动物,如有必要,进行后处理(见上文),并在3d后开始测试。所有的蹄在每天挤奶之前用水清洗一次,挤奶后将该微米银修复剂仅使用于右蹄。

图5 奶牛在挤奶间使用产品效果图

表1 校正后的分数(根据 Döpfer, 1994)

2 结果

2.1 微米银修复剂使用后总蹄趾间皮炎评分

在右蹄每日使用产品时,没有发生明显的皮肤刺激或不耐受。使用顶置喷雾瓶以喷雾形式使用该产品是可行的。为每头奶牛清洗后蹄并将产品涂到右蹄平均所需时间为50s。在产品开始使用之前(第0天),对照组的左蹄显示出比右蹄更低的总蹄趾间皮炎评分(图6)。因此,这一系列测试开始时,对照组的条件更好,用护理产品治疗的蹄部状况更差。然而,如图6所示,在用药后84d期间,左蹄(对照组)的分数明显向更高分发展,而右蹄(微米银治疗组)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最终保持在比左蹄更低的水平(图6)。

图6 左蹄(对照组)和右蹄(微米银治疗组)的第0、56和84天蹄趾间皮炎评分

2.2 微米银修复剂使用后对照组和微米银治疗组的平均值

图7 蹄趾间皮炎评分在左蹄(对照组)和右蹄(微米银治疗组)第0、56、84和116天的平均值

为了显示评分随时间的变化,对照组和微米银治疗组的平均值以图形方式显示(图7)。从第0天开始的零点线可以代表两组之间的明显差异(图7)。左蹄(对照组)和右蹄(微米银治疗组)蹄的第0、56、84和116天的蹄趾间皮炎评分平均值清楚地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使用微米银蹄部泡沫(MicroSilver BG)的护理产品平均值几乎保持稳定,但对照组明显恶化(表2)。

表2 蹄趾间皮炎评分在左蹄(对照组)和右蹄(微米银治疗组)第0、56、84和116天的平均值及变化

3 结论

到测试阶段结束时,对照组的平均得分显著增加(负面结果),超过微米银治疗组。尽管起始水平较差,但微米银治疗组得分仍保持稳定。两组中第84天左右的波动说明了诸如天气条件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进程,设置对照组就能够检测到这种影响。与未经治疗的蹄部相比,含有微米银制剂(MicroSilver)的产品稳定了蹄的状态并显著降低了蹄趾间皮炎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蹄部皮炎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染发
——皮炎
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奶牛吃草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一例肉牛急性创伤性蹄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