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指导学生实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03-07陈燕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全面发展

摘 要:学生实验教学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合学生实验的实例,从实验的重要性、开展现状、指导的方法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学生实验的达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实验;有效指导;全面发展

一、 学生实验开展的现状

新课程深入实施已经有12个年头了,但由于升学仍然以笔试为主,不重视学生实验的怪现状仍有发生。部分教师以班级人数多、学生动手能力弱、实验纪律不好控制等为借口,少做甚至不做学生实验。学生实验中没有探究,不让思考,只机械地要求学生照着教师的演示,模仿练习。其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精彩的应试讲解都无法代替学生实实在在的动手实验。只有不断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有效指导学生实验要注意的细节

(一) 课前充分准备

课前充分准备,是指教师实验前对实验要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要调查好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备课前我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并对实验细节做好预设。如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前,就要设想:如何不让学生打破量筒?砝码盒中配置的塑料镊子能不能夹住最大的砝码?

(二) 创设生活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很难发现物理问题。实验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应在教师预设的情境的诱导下才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前概念,实验教学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学生实验时,我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向左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后,再让学生用平面镜观察这个箭头的方向,很神奇,箭头的方向变为向右了。通过创设情境,立刻激活了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的热情,学生带着浓厚的解开谜底的愿望完成实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令学生回味无穷。

(三) 精心设计提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这一法宝,就需要精心设计。设计提问前我首先关注提问的必要性,提问紧扣学生思考的“最近发展区”,语言简洁明确。其次,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的思考。问题设计由简到难,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已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前进。提问后不忘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時间,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有效思考的机会。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我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根据上节课的知识,要想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值?你能设计实验的电路图吗?你能自己独立设计实验的步骤吗?你能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你测量的数据吗?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电阻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激活了学生思维,成功引导学生完成了实验的测量与分析,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四) 有效分组安排

由于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他们很难完全独立地进行实验,需要对学生有效分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在安排学生分组时,既要照顾学生的友谊,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实验能力,我安排两名同学一组,根据动手能力与学习成绩,采用“优秀生与良好生组合”“良好生和待进生组合”“待进生和待进生组合”,动员实验能力强的同学与实验能力弱的同学结对子。同时,明确组内每一名学生的分工并及时进行角色变换,力求实现同伴互助,分享经验,共同进步。此外,我还针对部分内向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加强课前实验指导,让他们吃“小灶”,对实验完成不理想的同学“开后门”,让他们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指导学生实验,为高效实验而努力。

(五) 有效方法指导

学习物理的目的,是用物理学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学生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学生实验中蕴含着丰富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建立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这些方法在学生实验中反复用到,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就要介绍到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用到等效替代法,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时,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要借助转换法,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将具体的杠杆实物理想化成杠杆模型。特别是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在很多实验中都有运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研究方法,初步养成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教师、学生个体都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学生实验。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收获发现物理规律的兴奋。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有效指导学生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新乡,宋树杰.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初中物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苏明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物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廖伯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陈燕,安徽省合肥市,黄麓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全面发展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