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2019-03-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测度指标体系物流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00000)

一、引言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区域协同发展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物流也在走向一体化。科学测度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的测度指标体系是取得正确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结果的前提。

在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已经有一些文献。邢虎松等[1]以整体性、关联性和均衡性为一级指标,以货运区域集中度等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深莞惠区域物流合作及一体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程永伟等[2]从整体量化角度评价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从整体发展高度、发展均衡度和协调性三要素构造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测算模型,从物流基础条件、运营效率、产业贡献和低碳化水平4个一级指标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1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郭茜和庄菁[3]考虑到京津冀物流设施一体化进程具有阶段性特点,从“点”“线”“面”三个阶段分别涉及评价指标,测度京津冀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其中在“点”阶段采用物流园区与交通枢纽之间的流转距离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的均衡度两个个指标;“线”阶段采用公路、忒路、航空等设施的区域可达性及覆盖率;“面”阶段从陆运和海运衡量京津冀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的畅通程度。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但在区域物流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还缺乏全面的分析,测度目的也多用于排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目的即在于构建出反映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便于对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或纵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数量描述。

二、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概念

目前,对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来亚红[4]认为区域一体化物流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为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区域各组成单元通过合理分工和协作互补,对区域物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一体化运作而形成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化、高效低耗的有机统一体系。焦文旗[5]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就是对现有物流基础条件实行无缝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运行快捷的综合物流体系,以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程永伟等[2]认为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是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采用现代物流信息及装备技术,将区域物流基础条件及功能要素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形成系统化、集约化的高效区域物流运行体系。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本文认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流活动水平和效率,而采取措施,突破行政和技术壁垒,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环境,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区域物流基础条件及功能要素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形成系统化、集约化的区域物流运行体系。

三、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结果,必然是区域物流系统各部分、各要素走向系统化运行的过程。因此,可以从区域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各要素的系统化程度衡量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

区域物流系统可以划分为区域物流基础结构层次、平台结构层次和运作层次。区域物流基础结构层次中,包括组织管理体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区域物流政策体系、教育科技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区域物流平台层次中,包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信息体系;区域物流运作体系中,主要是各类型的物流服务企业,即区域物流企业组织。

在区域物流系统的三个层次上,可以从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和区域物流企业组织发展高度等方面思考、构建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此外,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约束不宜太多,主要包括即可全面性、可操作性[6],即所构建的测度指标应该能反映出整体的水平,能够从多个角度或属性反映出其特征;所构建的测度指标要能够被观测到且成本合理。

(二)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的构建

1、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

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是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区域物流是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域经济范畴内往往是包含多个行政主体的。故而,区域物流的发展必然受到区域内不同行政主体的制约,形成行政壁垒。实现其组织管理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包括区域内物流管理部门沟通与交流,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显然,这里谈的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并不是意味着区域内不同行政主体间的物流部门的合并,而是通过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或常设组织,从而加强区域物流顶层设计、共同制定区域性物流政策、协商具体区域物流事情、处理突发性、非常规性区域物流事件等。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从物流主管部门的合作和区域内物流协会的合作两个方面反映。

区域物流主管部门合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高层领导对接、议事协调机构、常设组织[1]。用A1表示区域物流主管部门的合作程度。当上述3项内容每增加一项,则A1的值就增加1,最大值为3。

区域物流协会合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成立区域性物流协会、定期的区域物流学术研讨会。A2表示区域物流协会的合作程度,可以直接的表示区域物流一体化中物流协会之间的合作机制的完善程度。当上述2项内容每增加一项,则A2的值就增加1,最大值为2。

2、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

区域物流政策的统一是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关键,区域物流政策在于努力打破区域内行政壁垒,消除歧视性政策,区域物流系统内行政主体通过协商、合作,实现行政政策和法律规范的统一,最终形成统一的区域物流政策环境。物流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是实现全社会物流的高效运行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公共政策,以及政府对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干预行为。

物流政策主要分为二类:行政政策,指有行政机构制定的用于规范、管理物流活动的规定、措施、意见、通知、规划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法律法规,指有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于规范、管理物流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具有较强制性和原则性[7]。

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指标反映区域物流政策环境的统一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区域政策环境越统一,主要通过二个具体指标来反映,包括区域性物流行政政策数量和区域性物流法律法规数量。出台的区域性物流政策越多越说明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水平越高,区域物流市场环境越统一。

区域性物流行政政策数量B1,包括政策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物流规划政策、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口岸政策、市场管理政策、交通管理政策和人才政策等。B1的获取可在被测度区域政府网站上收集从测度启始年起颁布的区域物流行政政策。B1为累计值,累计数越大,则区域物流行政政策统一度越高。

区域性物流法律法规数量B2。B2的获取可在被测度地区的人大网站上收集共同颁布的区域性物流法律法规政策。B2为累计值,累计数越大,则区域物流法制统一度越高。

3、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基础。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物流线路、物流节点和相关设备,其中物流线路主要是指公路、铁路、航线、航道、管道等;物流节点主要是指港口和码头、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货场(站)、等;设备是指与辅助实现物流功能的机械工具,包括运输工具、装卸搬运工具、分拣工具等。物流线路、物流节点及相关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成为区域物流运作的平台。

构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合理布局物流线路,协调五种运输方式发展,实现全区域可达;建设干线物流线路、专业性物流节点,加强交通物流融合,开辟和完善区域间的物流通道,形成综合物流通道网络系统,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指标反映了区域内的物流可达性和协调发展程度,主要包括物流线路覆盖率、物流线路均衡度二个具体指标。

①物流线路覆盖率反映了区域内物流的可达性,由单位面积铁路里程、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单位面积航道里程三个指标构成。

(1)

式中,m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β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权重;l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路线里程;K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单位面积里程;i=1,2,…,3分别表示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S表示区域面积。

②物流线路均衡度C2:

(2)

式中,Ci表示第i个地区的物流线路的均衡度;Ti表示第i个地区的物流线路均衡度与参合区域物流一体化物流线路均衡度最大地区的之比;m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βi表示第i种运输方式的权重;n表示参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地区数量;i=1,2,…,3分别表示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S表示区域面积。

4、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

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是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灵魂,没有信息的支撑区域物流系统很难走向一体化。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公用的信息基础平台和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所依托的基础公用平台上,这个平台也是物流信息做基础的公用平台,主要有国家管理。主要包括基础通信平台、一般增值服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数据通信、卫星定位、公用信息应用平台。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是对通过公用信息(如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货物跟踪信息、政府部门间公用信息)进行分析、收集及处理,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如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提供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作用;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支持。

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指标反映了区域内物流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共享程度。主要有区域信息化发展高度、区域信息化均衡度、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数量三个方面指标构成。

①区域信息化发展高度D1用三地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平均值来衡量。

(3)

式中,Ⅱ表示信息化发展指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10],Ⅱi表示区域内第i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n表示参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地区数量。

②区域信息化均衡度E2以信息化发展指数为基础衡量区域内行政主体间的信息化的均衡程度。

(4)

式中,Ⅱi表示第i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ri表示第i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参合区域物流一体化信息化发展指数最大地区的之比;n表示参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地区数量。

③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数量D3,综合性或行业性物流信息网站数量,反映了区域内物流信息共享程度。

5、区域物流企业发展高度

区域内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标志。物流企业是区域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物流活动的一体化运作的操作者。其物流运作能力对实习物流一体化具有重要影响,应推动建设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物流方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区域物流一体化不仅仅在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区域物流政策环境、区域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更需要能够具有一体化运作水平的物流企业。区域内物流企业是物流活动的承担者,区域内的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可以用两个指标表示:区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比和区域内A级及其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前者反映了区域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后者代表其运作水平的高低。

①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比E1。

(5)

②区域A级物流企业数量E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2005年起,每年都会组织力量评选A级物流企业并对社会公布,所评选的A级(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物流企业代表着物流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优质物流企业。因此,本研究选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公示A级物流企业名单为标准。

从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和区域物流企业发展高度等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具有梯阶结构的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物流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

四、总结

本研究根据区域物流一体化测度目的,即实现对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或纵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数量描述,在分析区域物流系统结构基础上,从区域物流组织管理一体化、区域物流政策一体化、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和区域物流企业发展高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具有梯阶结构的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为后继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测度指标体系物流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