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诱虫灯对湘西南云南松毛虫监测的研究

2019-03-06徐海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雄虫雌虫松毛虫

李 密 ,张 娟 ,张 贵 ,徐海舟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数字洞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4)

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Lajonquie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云南松毛虫属于食叶性害虫,在国内云南松毛虫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浙江;国外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1]。云南松毛虫主要取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Franch.、思茅松P.kesiyavar.langbianensis、圆柏Sabinachinensis(Linn.) Ant、 侧 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在福建省、浙江省危害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1-2]。云南松毛虫危害造成林木成片枯黄,如同火烧一般,严重时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同时,云南松毛虫毒毛接触到人体后,易引起皮肤红肿刺痒,严重时出现身体不适,关节肿痛,称为“松毛虫病”,大发生时松毛虫毒毛易使人致病(如关节肿大)、致残、致盲等[3];云南松毛虫毒毛还会污染水资源,导致不能饮用[4]。可见,云南松毛虫危害不但制约林业生产发展,并且会危及百姓身体健康,导致劳动力减少,因此,云南松毛虫的发生防治研究迫在眉睫。郭文辉等[5]从抽样监测和测报技术及综合控制策略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云南松毛虫的研究进展。曹先聪[1]利用性信息素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当年第一代成虫进行诱捕,得到诱捕数据,同时分别统计诱捕试验地内下一代两种松毛虫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两种松毛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模型。林文清[6]使用来源于中国农业菌种保藏中心的6个绿僵菌菌株,筛选防治云南松毛虫高毒力菌株,发现金龟子绿僵菌M.anisopliaeM337防治云南松毛虫效果最好。此前,未曾有关于云南松毛虫在湖南危害防治和监测的研究报导,本文拟针对湖南武冈市发生云南松毛虫严重取食侧柏情况,使用不同波长诱虫灯对云南松毛虫进行监测研究,旨在为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根据云南松毛虫在湖南省的发生情况,选择云南松毛虫虫口密度较高的武冈市作为试验地。武冈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以东,南岭山北缘,地理坐标为110°25′35″~111°01′58″E,26°32′42″~ 27°02′09″N。武冈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干燥少雨,春季降水多,且雨量集中。武冈市境内有面积达5 333.33 hm2的云山,其植被特别丰富,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7]。试验点分别设置在水浸坪乡小田村和晏田乡罗园村。2017年这两个村云南松毛虫发生较为严重。

1.2 不同波长诱虫灯来源

不同波长诱虫灯由河南佳多集团生产的频振式诱虫灯,本文中所用诱虫灯波长编号分别为2#、3#、4#、5#、6#、8#、12#、17#,其光谱范围和峰值光波,见表1。

1.3 不同波长诱虫灯的设置

试验选择在云南松毛虫羽化期进行,具体时间从2017年9月28日开始直至未有成虫扑灯。为确保诱集质量及效果,将诱虫灯分别安装在四周均有云南松毛虫危害的当地百姓住宅楼顶。一共8处设置点,每点挂置3盏上述不同波长的诱虫灯,共计诱虫灯24盏,8个处理,每个波长范围3个重复。诱虫灯悬挂底部距离地面1.5 m,每日开灯时间为18:30,次日7:00收集并记录诱集到的云南松毛虫雌、雄成虫数量。

表1 诱虫灯光谱范围及峰值光波Table 1 Spectral range and peak light-wave of trap lamps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每次试验期间,每种编号诱虫灯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雄成虫占当天灯诱集的雌、雄成虫总量的比例,以及每天诱集总量的波动情况利用Excel 2013进行处理分析。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差异性显著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8-10]。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松毛虫最佳诱集波长

不同波长对云南松毛虫成虫诱集效果比较如图1所示。8种不同波长诱虫灯都对云南松毛虫有诱集作用,其中5#诱虫灯对云南松毛虫成虫诱集效果较好,引诱成虫总数为957头,占诱虫灯诱虫总数(总数为3585头)的26.69%,其余依次为6#(占诱虫总数的18.66%)、3#(占诱虫总数的12.69%)、2#(占诱虫总数的10.91%)。8#对云南松毛虫成虫诱集效果较差,仅占诱虫总数的3.18%。

利用SPSS 20.0,Pearson法对雌虫和雄虫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70**,其中P<0.01,云南松毛虫对不同波长趋光性一致。

2.2 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分析

图1 不同波长诱虫灯诱集云南松毛虫成虫数量Fig.1 Adult population of D.houi Lajonquiere induced by lure lamp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图2为云南松毛虫随着时间变化的种群动态图。从图中可以得出,9月28日至10月6日,诱集到的云南松毛虫成虫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0月6日达到羽化高峰期;10月7日开始,成虫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并在10月9日和10月11日明显下降;从10月11日开始,诱集到的云南松毛虫成虫数量明显减少;10月22日开始,云南松毛虫成虫已经基本没有上灯情况出现。绘制各诱虫灯诱集云南松毛虫成虫数量与诱集云南松毛虫成虫总量的相关性分析(表2)。分析得出,除8#诱虫灯诱集的数量与总量不呈显著相关外,其余7种诱虫灯诱集的数量与总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尤其4#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0**(r0.05[30]=0.349,r0.01[30]=0.449)。可以得知,除8#外,其余7种诱虫灯中的每种诱虫灯诱虫量均能够用来表示云南松毛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

图2 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Fig.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D.houi Lajonquiere

表2 各诱虫灯诱集云南松毛虫成虫数量与总数相关系数†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adult number and total number of D.houi Lajonquiere captured by lure lamp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2.3 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分析

图3为不同日期云南松毛虫成虫雌雄数量图。从图3可以看出,9月28日至10月8日,诱集到的云南松毛虫雄虫比例明显大于雌虫,云南松毛虫雌虫数量占总数的37.50%、33.33%、34.91%、32.90%、43.41%、39.61%、43.15%、39.25%、40.94%、40.28%、40.05%;从10月9日至10月21日,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虫明显大于雄虫,云南松毛虫雌虫分别占总数的56.96%、54.94%、62.50%、60.38%、75.00%、65.85%、77.78%、52.63%、61.11%、73.33%、62.96%、67.65%、55.00%。云南松毛虫羽化前期,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监测后期,雄虫基本不再出现。可能云南松毛虫雄虫在雌虫羽化位点等待雌虫羽化后与之交尾,完成使命。进而,监测前期,云南松毛虫雄虫多于雌虫;后期,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明显偏向于雌性,雌性占雌雄总数量的50%以上(高峰时达到77.78%)。总体上,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偏向于雌性,说明湘西南地区云南松毛虫在林间雌虫占多数。

图3 不同日期云南松毛虫成虫雌雄数量Fig.3 Adult number of D.houi Lajonquiere male and female captured on different dates

3 结论与讨论

魏国树等[11]的研究发现,在340~605 nm波谱内,棉铃虫蛾的趋光行为反应率表现为大小较为复杂的几个峰,从大到小依次为483 nm、340 nm、400 nm、538 nm。郭虹[12]研究发现,波长在340~370 nm范围的杀虫灯均可诱集到舞毒蛾雌虫和雄虫,6#杀虫灯(368 nm)诱集到的舞毒蛾数量最多。许浩[13]利用20台波长范围在440~570 nm的诱虫灯诱集昆虫,通过将各灯的日均诱虫干重按波长由短至长排列,发现8#灯的诱虫量最多。该研究结果发现5#杀虫灯对云南松毛虫成虫诱集效果最好,各昆虫对光谱范围的趋光性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昆虫的趋光性对光谱范围具有选择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5#诱虫灯防治云南松毛虫。

高燕等[14]利用5种频振灯对花生田天敌昆虫进行诱集,灯诱结果表明花生田天敌昆虫瓢虫、寄生蜂、草蛉、隐翅甲、步甲高峰日均不同,筛选出对花生田天敌昆虫杀伤力最小的光源,并明确了天敌昆虫容易遭受杀伤的时间。陈华爽等[15]利用黑光灯诱集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成虫,5月7日是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最高峰,可以使用黑光灯在当天诱集麦红吸浆虫,起到防治作用。Riley等[16-17]研究发现,稻飞虱成虫起飞有明显日节律,呈现弱光双峰型,即日出前和日落后时分起飞。根据监测结果,云南松毛虫羽化期主要集中在9月底10月上旬,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2],此时间段为云南松毛虫成虫最佳防治适期,可利用灯光诱杀、性引诱剂针对成虫进行防治。

卢川川等[18]利用黑光灯诱杀对松毛虫性比的影响,认为灯诱后并不一定能够引起松毛虫的性比失调,影响正常交配。陈华爽[19]随机抽查上灯的麦红吸浆虫鉴定性别,5月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晚雌虫分别占抽查总数的41%、91%、92%、90%、80%、68%。陈昌洁等[20]在室内饲养观察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Matsumura幼虫,发现思茅松毛虫雄虫幼虫七龄,雌虫幼虫八龄。本文对云南松毛虫监测发现,9月28日至10月8日,诱集到的云南松毛虫雄虫明显多于雌虫;10月9日至10月21日,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明显偏向于雌性。总体上,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雄性比偏向于雌性,说明湘西南地区云南松毛虫在林间雌虫占多数。

猜你喜欢

雄虫雌虫松毛虫
延迟交配对橘小实蝇繁殖适度的影响
长沙地区草地贪夜蛾雄虫田间诱捕调查
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神经递质或导致男女行为差异
不同寄主上南方根结线虫的ISSR—PCR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