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单位预算执行问题研究

2019-03-05户润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预算执行科研经费

户润榕

[提要]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农业类型的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更是独具特色,预算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和农业特性使得预算执行过程出现更多问题。本文通过提出系统预算、综合预算编制、强化监督、完善绩效、对外公开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以期改善预算执行能力,提高稀缺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预算执行;农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2日

国家不断重视“三农”问题,农业科研创新是促进“三农”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增加承接国家的农业科研项目,农业科研资金不断增加的同时,资金在预算执行中也出现许多问题。为激发科研项目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科研资金合理高效分配、科研项目转化成各种效益,本文提出针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措施。

一、农业科研单位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系统、不完整。首先,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完整,农业科研项目人员没有可以执行的依据遵守;其次,预算执行过程没有内部监督控制制度,需要靠参与项目的人员的自律自觉执行;最后,单位没有奖惩措施,项目参与人员违反预算管理规定成本过低,导致预算执行力度减弱,使参与人员没有责任意识,形成恶性循环。

(二)编制的预算不成熟。农业科研项目与其他科研项目相比,拥有其独有的农业特色,受农业带来的季节性、周期性长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难以控制的因素都使得农业类型的预算编制更加复杂化。尤其科研人员负责编制预算,不了解财务知识,只为了申请项目、申请资金而编制预算,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只从如何能够申请成功的角度编制。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为节省时间而去使用过去几年的数据作参考,没有战略眼光,只为当下的短期目标奋斗,不能从长远考虑。

(三)监督执行预算过程疏漏。现在还有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认为预算编制是为了申请项目而做的准备,而执行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与项目组的人员没有关系。同时财务制度与实际的农业科研工作出现一些冲突,科研人员一般到乡村田地做调研,无法取得财务上要求的专业住宿、餐饮、交通票据,财务上没有票据又无法做账,打击了科研人员脚踏实地做科研的积极性。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预算执行的机制,农业科研周期性一般比较长,甚至有些项目跨年度才能完成,如果每一个小周期、小阶段没有监督控制环节、没有控制标准,很容易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稀缺资源无法物尽其用。

(四)预算绩效评价没有完整综合体系。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相挂钩,没有把绩效考核融入到预算管理中。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把绩效评价包括在内。最终项目结题只是局限于完成论文的篇数和质量、专利申请数量这几方面的简单量化。使得科研人员不会重视预算执行,而是完全考虑如何形成专利和论文。更不会综合考虑各个部门在项目结题时的综合绩效目标。各部门没有共同追求的效益目标,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无法良性循环。各部门都按照本部门利益的方向工作,预算执行几乎瓦解。

(五)滞后的存量经费。虽然国家发布了许多关于利用好存量资金的政策文件,但是由于预算在申请项目经费时,国家批准的时间一般比较晚,預算执行过程要专款专用,不能随便挪用其他项目经费,导致预算执行力受阻,预算管理预期效果打折扣。经费批复后,剩余时间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内又无法突击使用经费,造成稀缺资源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六)信息对外公开不透明。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都有对外部社会公众公布的信息平台,经费资源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公众有权利了解资金的去向用途。科研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造福百姓。但是,部分细节化的预算开支并没有公布,外部监督力度不强,使得预算执行懈怠。

二、农业科研单位预算执行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是预算编制不成熟,使得预算没有执行的可行性。预算编制不考虑农业特色带来的影响,科研人员编制预算的初衷错误,为了申请项目资金而编制,沟通不畅,信息不准,知识不全,编制的预算没有反复推演论证。

其次,科研人员的错误思想。科研人员认为预算编制是他们自己的工作,而预算执行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科研人员无关,误认为预算执行是财务工作。

最后,农业科研单位的责任。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投入更多的经费,更加注重各类项目的科研成果,导致单位十分重视项目的申请和研究成果的产出,所谓的只重视结果不看重过程。科研项目部门负责申请和产出成果,财务部门负责整个单位日常财务工作,缺乏对预算管理过程的监督管控,由此忽视了预算的执行过程。

三、农业科研单位预算执行建议

(一)搭建系统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要有条理地把内部控制、监督、奖罚机制融入到预算管理系统中,使得各部门人员在执行过程有规范约束,把控执行的每一步骤和阶段,不仅靠各部门人员的自觉;各部门负责人应转变意识,预算执行不代表是财务处理,需要每一个部门一起去落实,共同密切配合;监督奖罚机制可促使各部门人员规范执行,形成良性循环。

(二)多方面考虑,综合编制预算。没有预算编制就没有预算执行,要做好预算执行首先要编制好预算。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计划和总纲领,预算执行依据预算编制。考虑农业科研项目与其他类别的科研项目的区别编制,农业特色使得科研项目不能控制的自然因素更多,一定要处理好编制的预算松弛和弹性的问题,既能有余地又不会过于松弛。财务处理和实际农业科研的冲突可以通过项目负责人审批来解决,每个单位财务人员根据抽查的实地调研,确定费用支出的范围。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新的项目实际的新情况,不过于依赖过去编制的预算。

(三)细化执行预算的监控过程。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控制约,适应农业特性给预算执行带来的影响,在一定审批范围内,每笔开支都要专款专用,审批与报销分开处理,票据完整。形成完整动态的监督系统,涵盖项目立项、执行、绩效考核为一体,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评价的全过程监控。

(四)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的构成。各单位应该把绩效考核纳入预算管理,各个部门的利益都综合考虑,使得科研项目参与部门有共同追求的利益。各个部门有了共同的绩效目标,相互沟通更加容易,信息对称,预算执行效率水到渠成。同时,绩效考核科研项目要全面,不仅包括量化效益,在科研、社会、经济方面都要发挥作用,考虑周全才使得预算执行更加全面具体。此外,效益目标要长远,不能仅看眼前成果,要有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农业科研周期长,要分阶段执行,也要分阶段设定效益目标,这样预算执行计划不会空而大,无法落实。分阶段有计划长期的预算执行才会使得科研项目每一步骤稳扎稳打,发挥应有的效果。

(五)整治存量经费问题。由于国家批复经费往往晚于预算编制的执行周期,导致前期预算执行过程经费不足,而又不能随意挪用资金,预算执行后期导致经费积压,稀缺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单位应适当调整编制预算的时间和预算执行的时间,同时注意平时做好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在不影响预算编制的情况下缩短一定时间。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缓解预算编制和预算批复不协调的时间差异,使得申请的稀缺经费都能物尽其用。

(六)加大外部社会监督力度。各单位在以前原有对外公开的信息基础之上,在平台上还要增加关于农业特色带来与其他科研项目的区别,细化公开的信息(保密信息除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内控、绩效考评等环节的工作都公开,让社会公众监督。《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要设立财务助理岗位,明确了财务助理的工资可由劳务费用预算支出。由此可见,项目财务助理岗位的重要性,财务助理不仅在项目最初立项的时候参与预算编制,在项目执行中负责经费报销和预算的调剂,后期参与项目结题审计,财务助理服务于整个项目的始终,财务助理人员的稳定性,对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预算的合理执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课题负责人和专业的科研人员专心技术工作,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

四、结论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既强调了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予了科研单位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旨是在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坚持“放管服”结合,即强调了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主体宗旨。高校科研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當前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实现科技创新的强国梦。科研项目编制预算是国际通行做法,无规矩不成方圆,科研人员要学会合理利用预算,把它作为自己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不要当作一种负担,高效益的执行预算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后,制定预算就会更加合理,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预算成为科研人员的一个辅助工具,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项目,使科研经费创造更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叶红雁,李双奎,叶丙舜.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7(3).

[2]王京京,屈昊.中央级农业科研基层预算单位做好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4).

[3]孙锋.优化农业科研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力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8(29).

[4]吕雪梅.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问题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

猜你喜欢

预算执行科研经费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探讨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试论加强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烟草商业企业全面预算执行的博弈分析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论预算执行法的能动激励属性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