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发表模式,使写作成为学生心中的一道风景

2019-03-05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汤亚宗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级报刊习作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汤亚宗

初中写作教学中,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唯有如此,写作才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发表习作能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能让他们在多维的评价中得到修正,能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班级、校级、报刊这三种发表模式,能让学生的自信心逐步提升,他们对写作充满期待,更能让他们将目光聚焦长远。

写作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同时也促进他们去思考人生、关注生活,进而能智慧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与即将发生的一切。通过发表,能在写作上体现学生的生长。生长不仅包含词语表达的丰富,还有在思想上呈现出来的深刻。如果写作发表失败,那将是学生宝贵的成长经验,教师做过的任何一件看不见的有关写作的小事也许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写作水平产生影响。

一、“班级发表”促使评价维度丰富化

“班级发表”,顾名思义,让学生的习作在班级之间进行流转。之前,学生的习作基本就是给教师看,偶尔也会给小组长、同桌的伙伴看,总之看到学生习作的人不多。“班级发表”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习作,“发表”这个写作动力不可小觑,学生交来的习作质量明显优于之前,精品越来越多。为了让他们爱上写作,教师不再专挑精品习作发表,而是无限地扩大发表面,让习作能力稍差的孩子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发表的快乐,所以教师要让评价的维度丰富化。教师首先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再复印,然后张贴在教室四周空余的墙壁上。可以从书写方面去评价它们,让学生自己挑选5 篇书写最好的学生在班级发表。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2篇写得最长的文章,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尽量把文章写得完整与丰润。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墙壁上自行修改文章,将发现错误最少的文章遴选出来。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有别于其他体裁的习作选出来,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最后,教师将学生选出来的文章装订成册,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学生品味、揣摩。等下一次的时候,教师可以再换一个评价维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在班级发表的机会,都有被别人认可的时刻。

就“班级发表”而言,习作最好不要受文体束缚,也不要受篇章束缚。有学生在学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之后在校园里看到了一株株狗尾草,于是也仿写了一阙词——《如梦令·狗尾草》,词附下:“没谁愿意了解,默默自生自灭。深情终未怠,邂逅秋风翩跹。摇曳,摇曳,此生最美情节。”这样的习作跟真正的词的创作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学生的写作热情要被充分肯定,教师肯定了一类作品之后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同类作品。有学生写了一段秋天的景色,只是片段,不是完整的习作,但教师可以在班级发表中征集一批片段,也让这类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进而写出更长的文章。片段附下:“一片金黄色稻田在风中沙沙作响,细雨潜伏这田间,闻着稻香,像是不舍得走,柔情似水,稻穗娇羞地低下头。”

“班级发表”是温暖的爱,是微笑的酒窝,是感激、鼓励、关怀、赞美、建议。

二、“校级发表”促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班级发表”中,教师考虑的最多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校级发表”而言,就要关注他们的进步,即与之前相比,他们在写作上有哪些提升。如果提升了,教师就可以推荐其作品在学校发表。下面这段,是教师推荐给学校发表的:

夕阳穿过缜密的林荫道,留下串串温馨而又悠远绵长的影子。悠闲地走到水杉树下,凝视飘落一地的树叶,细细碎碎,不堪颓废。晚来的风又会晃落一摊枯枝,那败叶又会粘在地上,待明年又会长成新的嫩芽,长成一树的碧绿,如茵似翠。

很明显,这段文字是描写深秋斜阳下的林荫道,作者情感细腻,描写生动。但学生之前的描写却是这样的:“夕阳下的林荫道很是萧条,到处都是落叶,都是枯枝,踩在枯枝上有一种忧伤的感觉。”教师鼓励他多去观察、刻画,承诺有了长进就让他在学校发表。

可见,“校级发表”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涨,各种题材的作品会悄悄地放在教师的办公桌上,教师也会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给学生的审稿、建议、修改、编辑上面。

学校发表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打印的方式将作品订成装册,人手一本。也可以将作品张贴在学生宣告兰显眼的位置处,让家长、教师、学生都可以看到,当然还可以将这些作品发到学校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上。

对校级发表而言,评价的侧重在进步上,因此对于一些习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可以明显高一些。尽管他们的习作水平明显优于多数同学,但只要教师认为其低于平常的水平,一概不发表。如果他们的文章立意较新,要想发表,也得认真地修改之后再交来审核,过关之后再发表。

具体到方式上,也有多种形式,比如通过仿写看谁的进步最大、对文本的理解最透彻,为单元习作中的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铺路搭桥。于是有学生模仿朱自清的《春》写了下面一段:“在冬日久违的阳光下,半枯半黄的草地,煮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暖暖地,就这样坐着,躺着,读着。”学生的才情增加了。当然,还可以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甄别进步大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再让教师背对背阅卷,很快就能发现生长迅速的作文新秀。除了仿写、考试之外,还有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评价方式。

三、“报刊发表”促使评价主体多元化

与前两者相比,“报刊发表”考虑的最多的则是文章的完整度。“报刊发表”是盛开的七色花,是学生习作交流、展示、共享的平台,其能引起更多的家长和师生的关注,能为更多的学生送去成功、鼓励、知识和智慧。坚持报刊发表,50%会失败;放弃报刊发表,100%会失败。若因一时的失败而早早止步不前,之前的努力和坚持就只能化为泡影。

采用“报刊发表”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读互评,欣赏闪光点是报刊发表反馈中很重要的一点。在欣赏的目光中,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被忽视的成功感。互评的评价主体就是学生,不再是以前的教师一个人做评判员。

在互评之后,教师让学生朗读这些好的作品。朗读前,要创设一种隆重的氛围,让学生大声地读出作者的名字,同时收集好的词语甚至句子。比如学生读到要在报刊发表的这一段:

一片落叶飘飘忽忽,淹息在路边积水中的那块薄冰上。风一来,薄冰就折叠成三棱镜的模样。于是落叶裹在镜子里,成了一块琥珀,有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美丽也是一种缘分,有时不天生也能丽质。

学生会有表情地朗读,并将他们认为好的词句摘抄下来。渐渐地,他们对习作交流充满期待,对能在报刊发表更充满期待。家长的评价可以放在发表之后,主要是给予学生正面的表扬与激励,使他们不断前行。因为关注他的有自己的父母,也有其他的家长。

可见,“报刊发表”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成就感。如果他们的写作除了能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之外能够有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欣赏,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在评价主体扩大的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爱好写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世界很小,学生带着一支笔,一路写作,一起奔跑。 世界很大,学生带着坚持出发,一边害怕,一边写作;一边犹豫,一边写作;一边懵懂,一边写作。迈开脚步,向梦想出发,班级发表、校级发表、报刊发表都是他们在写作路上留下的坚定脚印。

猜你喜欢

校级报刊习作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
习作展示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