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德育工作与创新

2019-03-05山东省日照市朝阳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民族

■山东省日照市朝阳小学 李 芝

当今世界风云变动,竞争激烈,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突出三个特点;注重三条途径;强化三项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把握时代特点,弘扬民族精神,全方位做好德育工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新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育实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把握时代特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做好德育工作。

一、突出三个特点

针对现在的社会现状,现在孩子的特点,德育工作应一改过去那种“假大空”“高大全”式教育,以及“狼来了”的教育,应突出三个特点:小、新、实。

(一)小

小,指小事:即从小事,从小处入手。俗话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捡拾废纸,我认为一片小纸,你不随便扔,自觉捡起,这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修养问题。曾看过一个资料,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当初就是因为在去应聘时自觉捡起门口一张废纸而被破格录用,成为今天的“汽车大亨”。所以说,这点废纸太重要了,大家捡起一张废纸,是修养的表现。我认为,万事从小事起。台湾一著名学者曾演讲说:“试问: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块掉下来的?都是因为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一个人的死哪个是全身有毛病才死掉的,都是因为一个小器官不正常而死掉的。”所以学校无小事,任何事都是大事。爱祖国,首先,应爱家乡、爱学校、爱班集体;爱人民,首先应爱父母、爱教师,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小,指从小开始,按年龄段循序渐进进行教育,现在,社会上存在德育倒挂现象,即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大学生进行买东西排队”的教育。我们应彻底改正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教育现象。

知识可一点一点积累,思想更是如此。1998 年在法国巴黎诺贝尔奖大会上,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的?”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我是在幼儿园。”提问者一下子愣住了,接着说:“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谁也没想到,在我们平时看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却成就了这位科学家最辉煌的事业,这位获奖者的一席话是多么耐人寻味啊!这些从“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等案例中也可以得到很好证实,从小只注重智育、重成绩,而忽视道德教育,就算成才了也不成器。

(二)新

紧扣时代脉搏开展活动:德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抓住青少年现实问题,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两者结合。

新,指形式新颖。在信息社会,“号令一切”已行不通,每一个网络“站台”都面向世界所有的“站点”。同样,在学校“我讲你听,我讲你做”的垂直教育方法已行不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说教更让人无法接受。现在的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唱高调,对学生讲一些空洞的说教,而应寓教于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演讲、绘画、歌舞、书画、社区实践等,运用新技术手段,深度融合与德育工作的融合,让学生通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切实做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实

实,即切合实际,针对国情、校情,结合学生的现状,开展的活动:“争当学校小主人”“我与祖国共成长”“我走长征路”“我看大阅兵”等,让学生在自己做、唱、跳、画、研究调查、思考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来切身体会与理解教育含义。

实,即实在,不搞虚的,少说多做,不搞形式,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德育工作是意识形态,但不是虚无缥缈的,德育工作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短期目标,既要有计划,又要有措施,所有工作既看结果,更重过程,既看管理,更重考核,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三条途径

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途径要主辅结合。主,即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辅,即以家庭和社会作为补充和延伸,巩固和扩大教育效果,只有注重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构建了良好德育网络,才能创造出全方位的教育时间和空间。

学校教育:校内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故事会、革命传统影片等手段进行教育,当然,更注重课堂主渠道作用,思政课的社会公德教育,语文课的思想性教育,自然课中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破除迷信教育,体育课中加强学生纪律观念、团结友爱、勇敢顽强的教育等,既“教书”又“育人”。

家庭教育:发挥家庭的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确立家长来访接待日,设立“校长信箱”“悄悄话”信箱,空中家长课堂,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做好家访记录,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作家教辅导,现场交流咨询。并且通过印发家长联系卡,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家长“参政”的积极性、教育性。

社会教育:一是请进来:请教育专家、革命英雄人物、社区先模人物、各行业优秀家长到学校做报告,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强化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精神;请消防、部队等指战员讲消防、国防知识,培养严格、顽强、朴素的作风,培养保家卫国的情怀。二是走出去:以团队为载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增强爱祖国、爱党的感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强化三项内容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少年儿童中也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追求个人利益淡忘民族历史的现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教育今天的少年儿童在发扬传统美德、牢记自身责任的同时,抵制个人主义和拜金思想已成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教育,在新时期,爱国主义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德育工作应在坚持原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强化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这是爱国主义的灵魂。一个蔑视本民族的人他绝对不会是一个爱国的人,更谈不上为国做贡献。而我们一些孩子却崇洋媚外,认为外国月亮也比中国圆,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决不能认为是小事一桩,而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手拉手话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等,以此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为长大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奠定基础。

二是危机感教育。要使学生懂得,我们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更应看到我们的差距,我们要正视现实,承担责任,从小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目标,在这一点,比尔·盖茨曾有一句座右铭,非常值得借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三是磨难教育。现在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可谓是“小公主”“小皇帝”,能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吗?我们的民族复兴的重任能完成吗?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多设立一些障碍,多制造一些麻烦,锻炼孩子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让他们知道前进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何能见彩虹”?

四、结语

总之,创新是一种需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新时期德育工作者只有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创新德育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民族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们的民族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多元民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