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乙型肝炎预防健康知识的现状分析

2019-03-05孔浩南胡安易周莹肖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朝阳区乙肝

孔浩南,胡安易,周莹,肖琴

(1.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科,北京 10002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健康所,北京 100050;3.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1]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占人口增长总量的60%以上[2]。朝阳区作为北京市人口数量最多的行政区,截至2015年末,常住人口为395.5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184.0万,占比高达46.5%。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传染病发病率普遍高于常住人口,且其中病毒性肝炎位于前5位,其中又以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发病占据绝大部分[3-7]。

作为防控传染性疾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健康教育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疾病预防策略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首选策略,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等工作中已得到验证,可应用于流动人口的乙肝防控[8]。为了解流动人口的乙肝预防健康知识现状,于2014年开展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乙肝防控调查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9月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6个月且年龄≥18岁流动人口。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第1阶段,从朝阳区24个街道办事处和19个地区办事处中,随机抽取2个街道办事处、2个地区办事处;第2阶段,在每个街道/地区办事处随机抽取较大型建筑工地、饭店各1家,共8家单位;第3阶段,选中的各监测点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全部开展调查。

1.2.2 样本量计算 根据完全随机抽样计算公式N=μα2π(1-π)/δ2。其中参考既往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取π=0.55,δ为允许误差,取δ=10%π;α=0.05,μ0.05=1.96。考虑到失访、样本量缺失等问题,增加10%样本量;多阶段抽样取设计效应Deff值为1.5;并考虑性别分层(2层);所以总样本量约为1 038例。

1.2.3 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相关问题及乙肝信息获取途径。

1.2.4 判定标准 参考 2013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中的评判标准(即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多选题则需要所有选项全部回答正确方可判定该题回答正确),传染病预防相关的所有问题正确回答≥80%则视为具备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9]。本问卷共设置有22道乙肝预防相关问题,每正确回答1题记1分,满分22分;总分≥17.6分者即视为具备乙肝预防健康素养。

1.3 质量控制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的审查和复核由专人负责,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校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实际调查1 200例流动人口,回收有效问卷1 136份,有效率为94.67%。其中,男性768例(67.61%),女性368例(32.39%);建筑工地工作者555例(48.86%),饭店工作者581例(51.14%)。调查对象多集中在青壮年,≤40岁人群占63.90%,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水平,占比66.02%;婚姻状况主要为已未婚,占比为96.83%。

2.2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内容知晓情况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内容知晓情况见表1。以不与家人共用牙刷或剃须刀最多,为87.32%。

2.3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共593例调查对象具备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2.20%。流动人口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场所、文化程度、是否有外科手术史、是否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和是否介意和乙肝病毒感染者一起工作和学习的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婚姻状况、使用过血制品及捐献过成分血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内容知晓情况 例(%)

表2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比较 例(%)

续表2

2.4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运用逐步向前法筛选变量,变量纳入标准为α=0.05,排除标准为α=0.10。结果表明,年龄、工作场所、文化程度及是否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是影响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因素(P<0.05)。31~40、41~50岁年龄组人群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约为≤30岁年龄组人群的1.78和1.81倍;饭店工作者的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约为建筑工地工作者的2.08倍;初中和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2.19和4.90倍;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是认为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8.65倍。见表 3、4。

表3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的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

表4 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

续表4

3 讨论

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教育是提升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10]。本研究中,朝阳区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2.20%,高于2013年朝阳区居民传染病预防素养19.4%[11]及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传染病预防素养26.7%[12]。这可能与2014年朝阳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有关(如朝阳区卫计委组织开展各类流动人口均等化主题专项活动)[13]。

本研究显示,对于新生儿出生后在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及目前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知晓率均≤7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个适龄儿童都必须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及入学手续的制度[14]。朝阳区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目前为2.24%[15]。乙肝疫苗接种对防控乙肝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朝阳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向更低水平发展,提示应加强流动人口乙肝疫苗接种方面的健康教育。

乙肝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知晓率仅为56.43%,且母婴传播可通过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予以阻断的知晓率也仅64.61%。相关研究表明,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形成的重要原因[16]。目前,北京市对在医疗机构建档的孕产妇免费提供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对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母婴阻断,大大降低乙肝的母婴传播率。王富珍等[17]报道,北京市的乙肝母婴阻断率高达92.2%。提示在良好政策的引导下,应将健康教育关口前移,对新婚夫妇开展乙肝母婴传播的科普宣教,提倡乙肝婚前检测,对配偶进行预防接种,对女性阳性者重点加强乙肝母婴阻断方面的宣传教育,确保其按指导完成母婴阻断。

对具备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场所、文化程度和是否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均可影响流动人口对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8-19]。低年龄组(≤30岁)的流动人口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此年龄段人群未婚比例较其他年龄段高,还未接触到婚前检查和孕产妇检查时涉及到的乙肝检测,从而较少获取到乙肝相关知识。工作场所带来的差别,可能是由于饭店管理人员对于员工的传染病监管和培训方面的实施力度相较于建筑工地更大。文化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高的人,本身对于健康的关注会更多,且接受和理解乙肝防控知识的能力更强,且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另外,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可能对乙肝疫苗的接受度更高,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率更高,从而具有更高的乙肝预防健康素养率。

综上所述,针对流动人口的乙肝防控健康教育应加强对≤30岁年龄和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科普宣教;另外,对建筑工地工作者的乙肝防控健康教育有所欠缺,亟待加强;并且应注意通过传播正确的知识,帮助提高流动人口的乙肝疫苗接受度和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率。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朝阳区乙肝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艳绝北京城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拾荒老人的爱心—记长春市朝阳区关工委关爱工作团葛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