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手机媒介自律行为 奠基学生幸福有成人生

2019-03-04李保松江翠红陈雪芬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律班主任学校

李保松 江翠红 陈雪芬

“你能离开手机多久?不用手机的时候你可能在做什么?”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中小学生大多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在相当多的校园中都有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健康。针对这些问题,各国教育管理者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措施,有的限制,有的禁止……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手机使用管理在我国也是新课题。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关注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把学生手机管理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课题为引领,开展学生手机行为研究

2017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养成教育的概念、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2017年12月,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启动“十三五”养成教育群体课题。作为课题成员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在区群体课题组的专题聚焦、系列化推进的精神指导下,以《新时期中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的养成教育研究》为专题开展了学生手机行为管理研究。

中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是指在当前教育及生活环境下,中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间、场所、频率、APP等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符合校规班规,且在教师、家长引导下,能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合理使用手机与文明上网的行为。

开展问卷调查,掌握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2018年,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13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年龄范围在12~17周岁,其中男生682人、女生662人。学校学生生源结构涉及面广,有来自北京市近50所小学的学生,在城市学生中具有代表性。问卷包括:手机使用调查分量表、手机计划行为分量表、手机自控解释水平分量表等。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周一到周五手机日均使用时长,2个小时成为一个分水岭,2个小时以内人数更多。同意“我管不住自己去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占21.57%,“认为管得住自己”的学生占61.31%,“不确定”的占17.12%”。“当我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时”,选择“不用手机”的学生人数从20.14%增加到49.74%。

结合数据分析与学生访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即使做到禁带手机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培养学生自律行为才是根本。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中采取“疏堵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辨别力和自制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采取五大举措,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在海淀区教育科学院的指导下,借助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优势,基于实证调查,形成“五步举措”的具体实践——育人目标→年级管理→班级落实→心理辅导→幸福学校。建立了从学校、年级到班级的教育架构,并结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体化的自我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发展。把培养学生手机媒介自律行为融入这五大举措。这就好像滑动手机的手指,要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积极拇指文化”,让学生幸福学习,快乐生活每一天。

1.育人目标,指导学校顶层设计

学校育人目标是“六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全面优质发展。学生手机使用自律行为培养主要放在育人目标的“学生生活”中的“优化生活习惯”和“学会学习”中“学会有效学习”的部分。2016年9月,学校在总结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制订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的手机管理制度,并根据新情况在每学期进行修订。

其主要内容有:

第四条: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可以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内自由使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之外严禁使用。

第六条:手机使用指定时间:上午第一节课打预备铃前;下午各个年级放学时间后。

第七条:在禁止区域和禁止时间段内,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手机,需经班主任、任课老师或管理老师同意。

第十条:有下列一般违纪行为之一者,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告知家长,手机暂由老师保管。对情节较重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将手机带入教室的,没放在规定区域的,批评教育;

◇在规定之外的时间使用手机的,警告处分;

◇在学校规定区域以外的地方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在升旗、集会等各种校内集体活动场合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上课使用手机的,严重警告处分。

2.年级管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

年级主任充分发挥年级管理的作用,针对年级存在的学生手机管理共性问题,借助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力量,探索开展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各种教育活动。与班主任一起督促各班学生落实学校手机管理办法,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实施民主监督,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学生手机使用“三方协议”;协助学生干部自主设计“手机使用利与弊”的主题班会;组织以学生手机使用自律为内容的年级辩论比赛;策划丰富的学校课余活动和周末亲子活动;开办以年级为主的积极心理家长学校,联合心理教师、教育专家对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邀请专业的眼科医生、骨科医生开展“长时间使用手机对眼和脊柱的危害”的专题讲座;指导家长研究、制定适合各自家庭的手机使用公約。

年级主任借助班主任会、学生会、家长会、个人访谈等途径,不断征集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金点子”。手机自律盒就是其中的一项“金点子”,在一个定制的盒子的每个格子上都写着每位学生的名字,学生到校后把手机放到自己的格子中。在开始的1-2周时间,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监督检查学生按要求做,后来渐渐地学生们形成习惯,到校后都能自觉地把手机放在手机盒里,学生手机使用从“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3.班级落实,聚焦学生学业成绩

班主任是学校的灵魂所在,班主任基于班级学生特点,整合手机管理与学业发展两项工作,通过时间管理与规划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比如,一位班主任通过分析本班学生有关数据时发现:日均使用手机2小时以内的学生,学业成绩在前50%;周末使用手机的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据此,班主任及时寻找对策,运用生涯教育理论,采取班级教育、个人谈话等途径与学生一起想办法,帮助学生从周一到周五使用手机的时间合理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学生的学业成绩伴随着学生手机使用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所进步和提升。

学科教师也有高招。比如,英语老师引导学生在放学回家或者假期期间,借助手机微信群进行学习打卡,使用手机完成作业和学业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作息方式,提高了学业成绩。

4.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手机

心理教师用生活计划表促进学生自主自律,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手机戒瘾”办法。生活计划表整合进了周历、项目及用时、制定人、监督人、最重要的六件事、我选的名言、力争做到的事、奖励及其他等元素,编写每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计划表”。

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近期、远期的目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同时制定不同任务单,将目标“可视化”“具象化”。该方法最为可贵之处是学生主动邀请老师作为监督员,将手机使用时间有效控制在休息时间,促进自己高效完成各項学习和锻炼任务,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5.幸福学校,建设积极拇指文化

学校通过《培元报》校报、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文化橱窗等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宣传学生健康合理使用手机的倡议;张贴沉迷手机危害的公益广告;定期反馈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视力的不良影响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手机危害的了解,积极营造健康文明使用手机的校园大环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积极拇指文化”。

手机媒介自律行为的养成教育,就是努力创建积极拇指文化的过程。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各班携带手机的同学能够做到轮流负责管理班里的手机,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制定详细的手机使用规划,按部就班的实施,手机使用的自控能力有了稳步提升,也逐渐摆脱手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学生逐渐树立了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在治理手机使用的“组合拳”下,我校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人机”和谐共处的生态,为奠基学生幸福有成的人生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自律班主任学校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班主任
学校推介
以他律促自律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