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普及化探索实践

2019-03-04张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雏鹰北京市青少年

张毅

12年,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从2007年至今,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体系架构初见端倪,实现了北京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普及化探索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需要我们继续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与模式,满足未来人才在今天的成长需求,培育核心素养和推动长远发展。在此,对12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反思,藉此为后续工作的创新推动提供参考。

工作机制体系化

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2007年北京市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伊始,确立了少年科学院项目建设方案,并要求对建院有关内容进行细化、完善。在对国内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以及国内外已有经验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和积极筹办,2008年3月,市教委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简称“创新学院”),负责主持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全部工作,时任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与时任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为创新学院揭牌。

创新学院由时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同志任院长,中科院陈佳洱院士任名誉院长,中科院王绶琯院士任首席顾问,还有30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任学院顾问。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设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创新学院作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机构,在常态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框架体系内,全面统筹协调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带动各区中小学校,开展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探索并建立学校与社会横向整合,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形成了组织管理制度。一是推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出台政策文件,如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京教财〔2012〕36号)),市教委、市科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的通知》(京教函〔2009〕657号),市教委印发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工作方案》(京教基〔2008〕19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选修课程方案》(京教基〔2008〕18号)等,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二是研究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与方案,如历年《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年度计划》《“翱翔计划”学员推选方案》《翱翔学员培养结业评价方案》,以及《关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学员学分认定的说明》《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指南》《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资源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培养效果。

推动了机制体制创新。一方面按照市-区-校的常态工作推进机制开展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更需要跨越常态,创新机制体制,超越各部门条块分割的职能划分,联动不同行政部门和社会单位,跨学科、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支持和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离不开许多单位的支持、参与和推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包括基教一处、基教二处、体卫艺处、人事处、科研处、高教处、财务处、办公室等多个处室)、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推动;北京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中医管理局、市慈善基金会、市专家联谊会、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国家标准委等社会单位的参与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博物馆、企业、社会团体、区教委、区教研、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协作单位的支持。

自2012年以来,北京市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承担单位结合本区域、本单位特色和实际情况,纷纷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并通过制定协作体章程给予制度保障。目前,全市已成立59个协作体,其中不仅有培养基地、课程基地、雏鹰基地等相关中小学校牵头的协作体,还有区教委、区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头成立的协作体,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支持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事业的开展。

创新学院作为市级部门,能够与上述各类部门或单位直接对接,使得任何探索举措能够直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确保实施效果,并及时反馈、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形成模式。

研究推进引领化

组织团队积极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可行性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等理论研究,开展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培养体制与机制研究等政策研究,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调研、实践研讨、课程开发及案例研究、市级委托任务整体构架及管理、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工作任务的整体构架及管理、协作体模式研究等,并对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多年追踪调研等行动研究。

经历12年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将图形建言中的优秀建言纳入“创意无限”(6本)中印刷成册,激励所有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善于思考、自主探索的中小学生;将经历科研实践全过程,在科学家身边努力探索、历练成长的所有学员的探究作品集结成册,已出版学生探究作品集《我们在科学家身边成长》(14本)及《我看高中课程改革——来自北京市高中学生的体验》。带领全市中小学校将科技成果资源、科普场馆和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出版了引领全市的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中医药文化与我们的健康·少儿版》《“玩”在中国科技馆(数学)》等,并基于教师视角出版了《“伴”你玩在中国科技馆(数学)》。

基于实践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除各类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外,《“雏鹰建言行动”:培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首都初中科学教育新探索》《唯创新者才有未来》《关注社会,培育责任——北京市中小学生“模拟政协”实践研究》等论文先后在《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政协研究》等期刊发表。《理科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被纳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初等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一书并正式出版。还受邀赴土耳其参加“第三届杰出人才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超常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北京模式”主题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并与丹麦奥尔堡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在丹麦出版《Beijing Model of Gifted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River Publishers,2016-12)一书。

“翱翔计划”于2011年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以及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3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建设生动化

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一是通过“雏鹰计划”,对科技成果资源进行课程转化、博物馆与科普场馆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不断积累和丰富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二是通过“杏林春苗计划”,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体系内,开展中医药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三是通过“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立足北京市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构建无边界、跨学科的开放学习服务平台,为全市七、八年级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合作探究式实践活动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课程形式进一步创新。翱翔培养课程面向学科特长突显或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学生,创新形成了“三类课程”,包括生源基地基础性课程、培养基地过渡性课程、实践基地科研实践课程等。其中,培养基地过渡性课程又进一步细化形成衔接过渡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考察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通过修习课程获得的学分可替代高中課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以及相应学科选修课学分并纳入国家选修课程学分之中。

课程主体进一步明确。在课程建设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新鲜的、生动的课堂,开展更加接地气、扎根生活的学习。培养基地北京四中依托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刑事科学技术资源的开发,形成“科学探案”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一经发布即被学生“秒杀”;培养基地北京五中依托翱翔培养课程的实施,开发了一系列化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校本课程,让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真正在学校落地,惠及更多的学生。

培养方式个性化

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此,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推出一系列培养创新举措。

翱翔学员培养:在高中阶段实施的以“跨校培养”和“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为主要特征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早期发现并培养学科特长突显或学有余力、兴趣浓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雏鹰建言行动:以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建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激发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在建言过程中表现出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持续、深入的追踪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翱翔学员培养”提供后备生源,探索建立不同学段之间创新人才培养的纵向衔接机制。

“小创客”培育: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学生创造力发展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探秘”奥林匹克:让学生在科学制作竞技中了解科学原理,学习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精神。结合翱翔学员推选工作,形成“选、评、做”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评、教师评、专家评,促使学生培养潜质的发现方式更加多元、途径更加丰富、参与更加广泛,成为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新引擎。

雏鹰爱心行动:引导中小学生在深入社会中体察社会责任,在服务社会中体验人生价值,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中切实培育担当心、行动力和公益精神,推动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模拟政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以“模拟提案”“模拟议事”等形式,在协商、民主的宽松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体验建言献策、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探索。

平台建设品牌化

为拓展学生视野,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积极打造三个平台,许多平台已在北京市用户乃至全国形成口碑良好的品牌。

交流研讨平台。举办翱翔科学论坛、感悟翱翔分享论坛、雏鹰计划现场会、雏鹰建言现场会(雏鹰展翅天地)、北京市中小学模拟政协现场会、“小创客”创意市集、科学探秘奥林匹克、四季雅集、雏鹰爱心论坛、科技创意嘉年华等。此外还积极推动境内外的交流合作,开展京港、京台、京港澳交流,与日本“樱花计划”交流,与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创客小使者交流,开展中美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

实践探究平台。北京教科院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科学探秘联合实验室”, 北京教科院与中科院心理所、丹麦奥尔堡大学联合成立的“造梦空间”——中-丹学习与创新联合实验室,以及由各相关基地学校牵头建立的普通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等。

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了北京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资源网,以及围绕学生成长轨迹建立起来的学生、教师、专家、课程、资源等各类数据库管理等。

评价方式多元化

翱翔学员培养探索形成了由发现阶段的推选性评价、培养阶段的过程性评价、结业阶段的发展性评价构成的“三段”评价机制。

发现阶段的推选性评价。在翱翔学员发现阶段,从各示范高中校分别推荐2名学生,到面向全市高中校的学生自荐-学校推荐-区县审核-市级遴选的规范化流程,进一步发展为“选、评、做”的翱翔学员推选模式,实现了基于“培养从推选开始”的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自发现”,同伴的“互发现”,以及专家、老师的“助发现”。通过“选、评、做”,推动学生自我的“再发现”,使他们自主地、内心坚定地走进“翱翔”;让翱翔推选、“小创客”创意市集、“科学探秘”奥林匹克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在研讨交流中实现“互育”,所有翱翔基地、各培养方都在共力中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共育”。

培养阶段的过程性评价。在培养阶段,依托《“翱翔计划”学员手册》,对翱翔学员采用学员自评、同伴互评、导师评价、学校评价、学院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记录翱翔学员参与基地学校活动、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活动、修习过渡性课程、开展自主活动等全过程。

结业阶段的发展性评价。“翱翔计划”的评价过程突出对学员的培养,以“评价”促“培养”。在翱翔学员结业阶段,探索基于网络的学员作品评审工作方式,更广泛、更客观、更全面地关注学员成长过程,依托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对学生的探究作品、汇报及答辩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学员探究作品评价报告。

教师队伍专业化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专家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旨在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人力支持。重點推进了持续拓展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以及引导教师开展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行动研究和集中研修,让教师在学员培养中成长、在课程开发中成长、在科研实践中成长的翱翔工程。教师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引领下,积极开展自主科研,走出校园进行集中研修,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12年的探索实践中,700余位学科教师(包括60余位特级教师),近300位专家(包括30余位院士)共同组成人才培养工作团队,深度参与到学生推选、培养、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一批骨干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翱翔奖教、奖助学金”的“协作创新奖”“创新育人奖”的颁发是对他们的认可和推动。

基地建设多样化

目前,已有来自全市29个培养基地、31个课程基地、300余个雏鹰基地、42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家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到翱翔学员培养、雏鹰建言行动、小创客培育、模拟政协等工作中;300多家市级科普基地参与科技资源的教学化开发工作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实践中,促进了区域的特色发展和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在市级项目的指引下,丰台、门头沟、房山区、大兴、延庆等区教委先后印发了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东城、西城、石景山等区效仿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模式,纷纷成立少年科学院;房山区还培养了四批近600名区级翱翔学员和雏鹰学员,并举办了房山区第一届青少年“科学探秘奥林匹克”。

12年,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跨越了常态,逐渐的形成了机制体制创新的“北京模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在科技强国新号角的感召下,我们将立足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秉承改革开放的勇气和魄力,持续推动机制体制创新,跨越常态,协作推进。我们将初心不忘,再出发,继续谱写创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

猜你喜欢

雏鹰北京市青少年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雏鹰的逆袭
青少年发明家
高质量推进”雏鹰行动“
雏鹰26日起被ST面临退市风险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