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艺术的跨界演唱现象

2019-03-04宁大光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唱法跨界声乐

□ 宁大光

近年来,“跨界演唱”在声乐领域引发热议,他对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也是声乐艺术领域的一次可贵探索和尝试,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主要表现在作品创作、唱法以及歌唱形式等方面,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艺术的大融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与日俱增及其日益多样化,还包括唱片行业的飞速发展、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引发了我们的诸多思考,他启示我们:声乐艺术不仅应该是多样的而且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应注重“以我为主”,大力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排外,应该注重实现“中西结合”,此外,在对跨界演唱的评价方面应该更具多元化,改变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评价标准。

一、跨界演唱产生的历史背景

“ 跨 界” 来 源 于 英 文 的“Crossover”一词,原意是“跨界合作”,现多代表一种“有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Crossover出现在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特指那些风格多样,不专属于某一风格的唱片,八、九十年代以后,声乐跨界演唱变得比较普遍,后来在排行榜中又出现了“古典跨界”的说法,格莱美也在1998 年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的专属奖项。

“跨界演唱的产生无疑是声乐歌唱艺术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现全面引领了声乐演唱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它不仅引领声乐技术上的革命,更是丰富了人们对声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近年来,“跨界演唱”引发热议,他兼容并蓄,活泼新颖,富有表现力,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有益探索,他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促使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声乐艺术”。

“音乐跨界”现象具体在声乐上的表现就是同一歌唱者涉足多种演唱形式,这种全新的声乐艺术风格融合了美声、民族、流行、传统戏曲等众多音乐元素。“跨界演唱”在我国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声乐艺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目前主要的跨界演唱形式主要包括“民族”和“通俗”之间的跨界、“民族”与“美声”之间的跨界、“通俗”与“美声”之间的跨界等。在我国,朱哲琴、王莹、殷秀梅、方琼、张燕、祖海、廖昌永等都是声乐跨界演唱方面的代表人物。

二、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 在作品创作上的体现

1.作品内容。与传统戏曲相比,目前很多新剧目积极创新,在作品内容上寻求“跨界”,使作品打破常规显得富有新意,丰富的内容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兴趣盎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比如平调落子《黄粱梦》 就是跨界现象体现在内容上的大胆尝试,新的《黄粱梦》在作品创作上,其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戏曲样式,同时还加入了魔术、杂技、街舞、摇滚、流行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甚至还加入了流行音乐和说唱音乐“RAP”的成分。

2.作品风格。声乐作品的风格逐渐开始跨界了,这种风格上的跨界比较多的体现在音乐剧之中。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猫》,其作品的风格既有神圣而庄严的宗教风格,还有载歌载舞的爵士风格、摇滚风格,而且还有英国式芭蕾。当然除了音乐剧这种多元的艺术形式外,在一些声乐作品里也逐渐出现了音乐风格的跨界。

(二) 在唱法上的体现

在当今文化多元发展的大环境下,声乐演唱艺术也积极投入到这种多元发展趋势之中。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不再泾渭分明,而是注重彼此借鉴和吸收。这样的发展变化就使得三种唱法相互融会贯通,使得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跨界演唱风格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四种:美通、民美、民通、民美通。

(三) 在歌唱形式上的体现

声乐跨界演唱之所以广受大家喜爱,除了其多变的演唱风格外,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因为它还具有独特的亲和力。总得来说最能体现跨界现象的是组合和音乐剧。在当今的声乐演唱领域出现了众多的多元的声乐组合形式,组合形式对多种不同的唱法和表现形式进行兼容,体现了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此外,音乐剧的综合性使它成为最能体现跨界现象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剧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成功的将“唱”、“演”、“舞”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三位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三、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文化艺术的大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经济交流、信息交换加速进行,在文艺领域也展现出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趋势,而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文化艺术的传播速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的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并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多种音乐形式共存共荣。

从宏观的文化背景来看,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总体上处于和平局面,各个国家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和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对艺术的投资和关注也进一步提高。再加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音乐传播速度加快,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相互促进,彼此借鉴。值得强调的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民众之间的联系,推特、微博、YouTube 等即时通讯工具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使得艺术家甚至普通声乐爱好者都能把自己的作品发布、传播,这极大地促进了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交流和融合,从而产生出了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优秀声乐艺术作品。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与其说声乐跨界演唱现象是不同流派在新时期、新环境的“自发结合”,还不如说这种声乐跨界演唱现象是大众的需求。因为目前的社会日益多元化,不同的思潮在相互激荡,各个社会阶层的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内心情感、生活态度等都有明显差异,而且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内心情感和审美取向也是十分复杂、多样的,进而对包括声乐艺术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那种单一的、僵硬的声乐艺术似乎已经难以适应大众的现实情感需求和艺术审美需求。于是,不同风格、流派的声乐艺术彼此融合、相互借鉴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此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加速了声乐领域的“跨界演唱现象”,因为唱片业最主要的还是立足于追求利润,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迎合普通听众的需求,唱片行业不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并通过一些列市场营销手段适时推出跨界声乐作品。

(二) 大众审美需求与日俱增并呈现多样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待声乐艺术,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一种风格、一种流派,人们的欣赏眼光和审美倾向也各不相同,于是,我国现在的声乐艺术领域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另一方面,承载音乐艺术的媒体也在不断变化。从广播到录音机,从电视机到电脑,从磁带到 CD、MP3 等,人们接触到音乐的距离越来越短,质量越来越高,所以人们的欣赏及审美心理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跨界音乐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其多元性迎合了不同层次听众的审美需求。

(三) 唱片行业的飞速发展

唱片行业每年创造了巨大利润,如今的唱片公司已经涉足影视、发行等多种领域,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唱片公司不断调研大众的审美倾向和声乐流行趋势,他们紧跟市场,适时推出专业唱片,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唱片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因为大众的审美需求已经不能用单一的艺术风格予以满足。文化作为当今经济社会的新兴产业,同样需要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给予评估从而获取其存在价值。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工业”只能是竭力的去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口味,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自身价值,从而达到获取相应经济回报的效果。

(四)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很多国家都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包括减免税、财政补贴、进出口补贴等等,唱片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种,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在一些列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极大地调动了唱片业的积极性,他们不断寻求创新,扩大利润,这进而推动了声乐跨界演唱的发展。

四、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启示

(一) 声乐艺术不仅应该是多样的而且应该是相互融合的

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明,声乐艺术不仅应该是多样的而且还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出现彻底打破了三种唱法长久以来在声乐艺术领域所形成的平衡局面。人们开始思索新的风格、新的类型的声乐演唱形式,这种探索使人们不再拘泥于用传统的、固定模式下的唱法去淦释音乐作品,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演唱方式。它可以根据歌曲内在感情的所需要的音色,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来调配用声的比例和成分。这无疑打破了三种唱法长久以来固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模式,为未来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这从深层次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相互交流更加便捷,同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思潮在激荡,不同社会阶层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就必然存在着在价值观念、处事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非呈现出“单一形态”,即,在大家共同遵守的“主流价值形态”和“社会公德”之外,迷茫、冷漠、孤独、无奈、伤感、思恋、执着、坚毅、求索……或多或少地存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这其实也影响着人们对“艺术风格”的不同需求以及对艺术作品的不同评价,既然大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心态是复杂化的,那么进而包括声乐艺术在内的艺术形态必然就是多样化的,很难存在一种风格、一种流派“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那种过于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难以在大众中产生共鸣。

于是,声乐艺术在呈现多样化的同时,也日益表现出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挖掘声乐艺术的潜力,展现大众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不断增强声乐艺术的感染力。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并不是对多种流派、风格的简单堆砌,他需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固有规律,把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把艺术的深层主旨和时代特色结合起来,把艺术的抽象化和具体化结合起来,把艺术的内涵和普通公众的现实审美能力结合起来。

(二) 跨界演唱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唱法之间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它们之间的评价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三种唱法中,它们有着各自的评价标准。可是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评价标准,它不拘泥于某一种评价标准或某几种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变得更为多元,用声的比例完全是按曲目的风格而定,演唱的风格更多的是从人物性格、地域风格、民族特性等方面来寻求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这种种的变化使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评价标准由相对的绝对化变成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没有了这些具体的评价标准,使得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评价恢复到最为本真的状态,只要是美的、好听的就是好音乐。跨界演唱对于这种评价界限的打破更有利于歌者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演唱,而且还使声乐演唱的发展更为多元,听众也能感受到更多风格更多特色的声乐演唱。

总之,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作为世界声乐艺术融合的契合点,将传统声乐艺术的精华部分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反映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产生和发展都深刻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声乐跨界演唱现象具有包容、创新等诸多优点,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跨界演唱在创新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艺术工作者惰于去寻求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跨界演唱,走向了“生搬硬套”固有成功模式的错误道路,试图通过“捷径”来完成自己的“跨界”。此外,跨界演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在声乐演唱领域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们都有自身的一套理论基础、训练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跨界演唱,作为一种新型的演唱模式,其理论支持系统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作曲心语

我生来就想当一个作曲家。我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热爱音乐并尽力进行创作。如果说我的作品数量比较少,那是因为——我这样说完全出自真心而毫无自负之意——我想把我最美好东西奉献出来。

——艾涅斯库

要永远记住,当你聆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你是在听一个人,一个具体的连同他特有的个性。对作曲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重要性有大有小,但凡是重要的音乐作品,总要反映这种个性,没有一个作曲家不能把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写到自己的乐曲中去。

——安 波

我没有发现音乐中有任何不属于现在或神秘莫测的东西。的确,我十分赞赏作曲者把音乐之美表现得通俗而易懂。

——门德尔松

猜你喜欢

唱法跨界声乐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跨界设计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