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筝演奏中左手“作韵”技巧的重要性

2019-03-04刘佳洁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潮州韵味古筝

□ 刘佳洁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音乐方面的发展从未停止,并在古人的智慧下创造了许多声音优美、广为流传的民族乐器,而“古筝”就是其中的一员。古筝,是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声音清脆悦耳、音域跨度大、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作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弹拨乐器,它拥有着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左手的“颤、滑、按、揉、吟”等技法更是有着一种让人难以忘却的魅力。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蓬勃发展,筝曲也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左手的韵味也渐渐地在变化中被削弱了存在。我试写下这篇文章,来深入地剖析左手“作韵”技巧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对我国古筝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意义。

一、传统曲目中的“韵”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广为流传,那时称为“秦筝”,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又名汉筝、瑶筝、鸾筝等,再到现在我们常用的二十一根弦的“古筝”。

(一) 左手作韵技法

随着形制的变化,音乐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民间艺人们不断完善演奏技法,慢慢形成了一种“右手为声,左手为韵,以韵补声”的演奏特点,即以右手为主,配以左手按弦对原有的音高进行高低改变,将右手音乐进行再一次强调和补充,突出其独特韵味,让听者对曲中所表达之意有更深的体会,并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在传统曲目中,左手的作韵技法主要有“颤、滑、按、揉、吟、”等,其技法要求是演奏者的左手在距离筝码10-15cm 处,仅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同时按压琴弦,改变琴弦的张力,从而改变音的高低,值得一提的是,左手在按弦过程中,要保持自然弯曲,小关节撑住,整体呈弧形,手腕需略低于手背。

(二) 传统筝派作韵特色

在古筝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流派。曹正曾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如今,中国古筝一般分为九个流派,比如大家都知晓的河南筝、陕西筝、潮州筝、山东筝等等,各个筝派各有所长,丰富多彩。本文以河南筝和潮州筝为例,论述在不同流派中,左手技法所表达的不一样的韵味。

1.河南筝

秦汉之时古筝发展迅速,有史书记载,东汉、北宋先后定都河南地区,秦筝也因此随着迁都而流入河南,并与当时的河南民间音乐“郑卫之声”完美融合,发展为广为流传的“中州古调”。关于河南筝的传统技法,当时民间传有一首《掐筝诗》将其概括:“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在诗中,不难知晓,河南筝干净利落、明朗粗犷,并尤以左手的“按、颤、揉”技法为其特色,“以韵补声”是它的最大特点。在河南筝曲的演奏中,左手技法有大颤(幅度大,一般超过大二度)、小颤(幅度小,细而密)、速滑音(短时间完成音高的三次变化) 等,而正是有细腻、准确的左手技法的运用,才使得河南筝曲不仅豪放粗狂、同时也具有含蓄婉转的韵味所在。如河南著名筝曲《苏武思乡》中开头部分,在右手低沉有力的旋律基础上,配以左手丰富的速滑音、大小颤音等技法,将右手所要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使听者仿佛看到年老的苏武仍身处北国异地,对于他思乡的苦痛,顿时感同身受。

2.潮州筝

潮州筝,又称“南筝”,它源起于中原古筝,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乐种,据史料记载,因战乱,中原人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音乐,并与当地民间音乐交流融合,才形成了这种具有别样风格的音乐。潮州筝曲与先前说的河南筝的音乐感觉完全不同,它具备的是江南民间音乐活泼灵巧、优美生动的特点,它的筝曲调式包括有“轻三六”、“活五”、“重三六”等数种,其代表作有《寒鸦戏水》 《柳青娘》 等。在传统潮州筝的演奏中,与前文所提及的演奏特点大致相同,也是遵循“右手主音,左手补韵”的演奏原则。它的右手指法简单,而曲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大多由左手按弦来体现,如若研究过潮州筝曲,定然能发现,其中一半多的音都是由大拇指弹奏的,而大拇指所及之处,都是有左手进行“补韵”处理的,由此可知,左手的处理对于潮州筝曲的重要性。因此潮州筝对于左手技法的要求是十分考究的,尤其是在部分曲调中,甚至作有“一音三韵”的润色处理。比如其著名曲目《寒鸦戏水》,纵观全曲,右手的指法和节奏变化少,相对简单,而左手的“韵”补充却高达70~80%,不难看出,左手“作韵”在传统潮州筝曲中有何其重要的地位。

二、现代筝曲中的“韵”

在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下,古筝的发展极为迅速,作曲家和演奏者不断丰富演奏内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现代筝曲,本文将对其中对于左手作韵技巧或多或少的弱化以及传承进行深一度的剖析。

(一) “韵”的弱化及忽视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不再单一的以右手为主,开始更多地注重双手弹奏,大大弱化了左手“作韵”技巧的运用。如今的古筝弹奏者,有许多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也有只是为了教学谋利的业余老师,大部分都很少真正去钻研究竟何为“古筝”。并且越来越多为了所谓“炫技”而出现的曲目,逐渐给大众一种“只要你双手弹得够快,选的曲子足够炫技,那你就是很厉害的”错觉。让越来越多的人弱化了左手“颤、滑、按、揉、吟”独特的音调,忽视了古筝的“韵”,古筝的“魂”。传统筝乐的继承者越来越少,是否古筝艺术要一步步成为为了考级、哗众取宠而存在的一门普通课程,这是我们现代筝乐人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筝曲在继承中的发展

近几年来,许多名师大家逐渐发现,在当今音乐文化如此繁荣的景象下,传统的经典曲目却是比高技巧难度的现代筝曲更为耐人寻味,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继承传统“作韵”技巧而发展的新音乐。比如由著名作曲家徐晓林女士创作的《黔中赋》,其第一部分“琵琶咏”便是利用左手的“按、吟、揉、颤”技巧,来体现贵州地区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有特色,通过曲面上规定的音高进行按滑处理,与右手旋律高度融合,缺一不可;再有不得不提的就是何占豪先生所创作的《临安遗恨》,虽然是一首现代筝曲,却不急于用高超的双手技巧来体现乐曲情感,而是传承了传统的“以韵补声”的手法,通过左手大部分的“作韵”,尤其是对摇指的颤吟,更是将岳飞壮志未酬的悲痛表达得恰如其分,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极好地渲染了主题,将传统技法在继承的同时更好地发扬。

三、结束语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自然是有与其他西方乐器不同的独特韵味所在,而作为国乐传承人的我们,一味追求高技巧难度的同时,不能丢失掉它本身所具备的“其中韵味”,也正因为如此,古筝所独有的左手“作韵”技巧无论是在过去的传统流派的曲目中,还是在发展极为迅速的现代筝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希望在未来的筝乐发展中,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传承之路上继续探索,让古筝艺术保留其独一无二的韵味,让中华民族音乐屹立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潮州韵味古筝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第一次弹古筝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第一次弹古筝
秋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