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师声乐课程设置的思考

2019-03-04陈世扬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声乐专业课程

□ 陈世扬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各大高校入学门槛的大幅度降低,使得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实现了自己人生梦想。同样,在艺术类高校这一块领域,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也使得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步入了音乐殿堂,艺术教育事业因此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然而,当莘莘学子们在历经了千辛万苦进入高校以后,发现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容他们之前想象的那么乐观,一些高校所开设的某些课程,不但没有很好的实际意义,反而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就拿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这一块领域来说,就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 高师声乐课程现状及其弊端

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大概有几百所之多,每所师范院校基本开设有音乐学专业,尽管各个学校的声乐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大致起来,无非是分为声乐集体课和声乐个别课两种形式。

声乐集体课包括:声乐小组课、合唱课、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集体课是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产物。教育资源短缺与高校在校生不断增加的矛盾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能量,声乐集体课应运而生,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且必将成为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高师声乐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之一。声乐小组课,是指声乐教师在特定时间内对两人以上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声乐授课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理解和掌握,节约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同时减少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复劳动,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授课形式。普修时间一般为两年;合唱课,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对培养学生音准、节奏、声音的高度统一,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修时间一般为一年半;声乐基础理论课是指专门针对声乐学生所开设的关于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纯理论课程。这门课的开设时间因各个学校而异,有开设一学期或一年不等;声乐个别课,是指声乐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单个学生进行声音训练的一种上课形式。

尽管目前高师声乐课的基本设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其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制约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 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设置,严重阻碍了个别尖子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里面,不乏有声音条件一流,音乐感受一流的学生,但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这一类声音条件优秀的学生得不到单独的声乐训练,只能在集体声乐课中接受声乐训练,严重制约了其个性的发展。

第二, 当前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课设置,即每周每人一节声乐课的教学模式,对培养专业演唱人才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也应该具备专业音乐学院的基本功能,即音乐文化的传承功能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功能。而作为师范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要想达到专业的声乐演唱水平,从进校开始,每人每周两节声乐个别课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持续四年,到大学毕业时,声乐水平才有可能达到专业演唱要求。才无愧于是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这一光荣称号!

第三, 单独的声乐理论课设置,对声乐学生来说没有太大实际意义。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单纯去开设一门课程来让学生去了解一定的声乐基本理论知识,对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这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贯穿在声乐技法课的实践里面。教师在讲述演唱技术的同时,结合讲解声乐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在进行声乐训练的同时,又附带学习了声乐基础理论知识,这样交替讲解,即避免了单纯学习理论课的枯燥性,又符合声乐学习的规律性,从而在声乐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师声乐课程设置教改设想之我见

1.选课制。

选课制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的一项制度,目前在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实行。选课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大大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使教师充分发挥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绩。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心目中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工作量的多少来择优录取自己想要的学生,从而使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配置在一起,使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专业的高规格人才成为可能。无论是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还是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上,都应该实行选课制。

2.奖励与惩罚制度。

竞争机制、奖励与惩罚制度同样也适用于声乐教学上,对于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实行集体课教学,这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很失望,感到前途渺茫,甚至由此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音教专业学生中实行奖惩制度尤为重要。音乐教育方向学生的声乐课学习时间为两年。学生在考入大学后进行声乐课分配之前,应进行一次统一摸底考试,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单列,这样,学生间的水平就会形成梯形排队,再按照选课制的原则,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单独小课学习的奖励,奖励期限为一个学期。其他的学生则以小组的形式,按照选课制的原则分配到相应教师的门下。在每个学期末的考试中,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生是由本学期单独上小课的学生和在小组课里表现优秀的、并由相应教师推荐的有能力竞争下学期小课奖励的学生组成。这一部分学生的期末考试要特别注重考试气氛,包括舞台、灯光、着装、化妆、钢琴伴奏等,都要非常讲究,总人数控制在十二人左右,确保六个上小课者、六个挑战者。要求教师进行现场亮分,甚至可以现场点评,按照分数的高低,现场确定下学期小课奖励的学生。第二部分学生则是由除开第一部分学生以外的绝大部分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组成,他们的考试教师只打分,不亮分,也不点评。这样要使第一部分学生与第二部分学生在考试形式上形成鲜明对比,促使第二部分里面优秀的学生向第一部分学生靠拢,同时在第一部分学生里面也存在着上小课的激烈竞争。这样一层层的激烈竞争,有利于渲染考试气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强烈竞争意识,最终形成良好的考试竞争意识和竞争机制。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两年声乐学习以后,在声乐的结业考试中,可以选拔出特别优秀的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额外向学校缴费的形式,在大三、大四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声乐。这样,既满足了音教方向个别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又为学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校声誉、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而言, 竞争机制、奖励与惩罚制度就更加显得重要了。音表方向的学生,在演唱水平、形象气质、表演技术等方面素质,比音教方向的学生普遍要好一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届音表学生的演唱水准,比赛获奖情况以及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相应任课教师的声誉,乃至学校的荣誉。所以,音表方向的学生,无论在进校时的升学考试的把关上,还是在进校后分步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都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在我们的肩膀上,应该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生活习惯比较散漫,个体个性比较突出,所以更加需要学校有强有力的纪律来约束他们,严格考勤奖惩制度。同时学校应在专业领域方面,开展各种有益的学术活动,引导他们的正确方向,把他们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对声乐专业的爱好上来。对于音表学生来说,首先,进校后的摸底考试同样是很重要的,进行自由选课之后,第一学期按每人每周一节声乐课的配置进行,同样,在期末考试时,应特别注重渲染考试气氛,严肃认真组织声乐考试,要求学生必须穿礼服、合好钢琴伴奏,按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从中选出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在第二学期进行每周两节声乐单独课的训练,其余的学生,按照每周两人一节声乐课的配置进行,到第二学期末,再重新组织声乐考试,全体学生重新竞争第三学期每周单独上两节课的名额。这样如此类推,在每届音表学生中,也会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声乐大赛,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学校对获奖选手应予以海报、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并予以相应的现金奖励。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竞争机制、奖励与惩罚制度同样具有可行性。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课情况对教师进行奖惩;对入选次数多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应予以奖励;还可以根据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声乐比赛获奖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还可以根据教师年度个人音乐会或师生音乐会的场次情况对教师予以奖励等等。这就鞭策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前沿动态,并努力向其靠拢。同时应增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做榜样的意识,团结并引导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引导并指导学生进行声乐专业知识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最终达到为国家多培养出优秀人才的目的。

3.增设“声乐艺术史及中外声乐作品赏析”这一课程

在三年级开设“声乐艺术史及中外声乐作品赏析”这一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三年级的声乐学生,在发声方法、作品理解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开阔他们的眼界,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门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各个时期的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大歌唱家们的不同版本的演唱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等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声乐艺术有一个更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对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对音乐史这门课程的有益补充。

4.音乐会考核制度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渲染学习声乐艺术的气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鞭策教师不断研究专业方向前沿知识,音乐会考核应做为一种固定模式延续下去。每位声乐专业任课教师每三年必须要有自己的专场音乐会或师生音乐会,同时应鼓励本科学生多开音乐会,届时应该请国内外著名的声乐专家予以评判,从演唱曲目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声乐作品的风格把握、整个音乐会的演出质量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不仅是对声乐教师的鞭策,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交流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结语

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整个体系来看,基本上是沿袭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如何在保证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兼顾专业音乐学院人才的高、精、尖培养方案,这是我们每个从事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拿声乐这一领域来说,在充分做到了教育部规定的高师声乐教育必须达到的指标之后,如何培养出声乐方面专业性人才,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去为学校赢得更大的荣誉、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总之,高师声乐课当前的模式必须要改革,声乐课的教学探索不应只限定于传统教学上,还得考虑通过其他的教学改革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从而使高师的声乐教育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作曲心语

……艺术要求现代艺术家全力以赴,终生不渝。闲暇时才动动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人民——这就是对现代艺术的要求。

——穆索尔斯基

猜你喜欢

声乐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