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019-03-04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少数民族

□ 蒋 薇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政治上对少数民族的排斥与歧视,造成了在经济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致使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与文化,直到1949 年之后,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获得了新的发展。近年来,现代化、全球化对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生态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作为“地方传统习俗文化”,在强势文化的传播背景下,逐步向其靠拢甚至转化。因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被低估。加之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学校音乐教育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没有对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给予应有关照。

进入21 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大学生可以通过开设音乐课程和艺术实践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这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精神、心灵及智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扬,首先需要其国家本民族成员的认可以及精神上的支持,继而进行不间断式的传承,而传承的根本在于教育,从族群中的个体开始进行教引,使民族成员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族群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才有助于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高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不可替代性

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存在着历史性。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习惯、民俗必然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随着现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风靡,人们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民俗、语言等均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人们对于现存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关注开始由外及内,透过现象表层去追本溯源。透过民族的各类文化,去了解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民族在历史的流动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色,这些都是现今文化人类学引领我们所认知的。我国属多民族国家,其中各民族的历史不下千年百年,不少古籍、历史文献都有相应的民族文化、音乐、地理、风俗、宗教等民族文化记载,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去看该民族的文化历史演变,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继承所要做的首要工作。

对于现今我国高校的音乐课程,我们拥有丰富的历史材料储备资源,完全可以拿来整理、利用到现今的音乐教育当中,结合历史文献材料,根据现今的社会需求做一定的筛选和整合,透过某一民族的原生态音乐,结合该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历史对于该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何影响,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的民族原生态音乐产生良好的理解和深刻的印象。让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高校特色音乐课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大学生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

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人为创造出来的产物。它涵盖着人类劳动、生活和创造。现今的人们不再用它指代那些特定存在的、有形的、具体的物件上呈示的东西,而是更深层次的拿它去指代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牵引着人类一切行为活动、价值取向、心理活动。而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民族的精神反映就是该民族文化的表征,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风骨。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我国形成了一个拥有五十六个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多民族整体。我国疆土辽阔,从地理分布上看,区域的不同决定着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体现各民族的特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是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渴望,所以,除了人们日常的文娱生活中融入民族特色文化,对于我国的青年一代,将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教育引入高校教育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进入高校课堂,对于其他学科课程而言,其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言,地理、历史等学科是对民族文化阐释较为贴近的课程,但是相对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来说,其生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均不如音乐课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融合了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教给学生不止是静态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实践。各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历史、民歌、音乐、服饰等,这些都会在学生学习民族歌曲或器乐时,由音乐教师对该民族、民族的歌曲或是乐曲的背景进行说明,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体验对于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助力,使得学生在兴趣、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都得以良性的发展,还可以从中感受民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这些都是课本课程无法给予的。以往我们通过学习地理、历史而认识社会、认识我国的各省份区域、认识我国的不同民族,但那些都只存在于书本文字当中,读过之后,除了字典一样的释义外,对于某一地域、某一少数民族并没有太多深刻的了解,只有切身地将自己放到某一地域去、或者亲手摸一摸某一民族自创的物件,你才会对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民族意识也有了体会。只有亲身去接触某一民族特有的东西,你才会明确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明确自己身为一个多民族大国的一员是多么地自豪,从而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强烈的情感体验也都是书本课程无法给予的。

二、高校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丰富的课堂体验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人,无时无地不在学习,而且是相互学习,同时也在相互教育。在人类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当中,对于人而言教育会给予人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古语所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需要尽量消减消极教育带给人们的影响,多多提倡积极的教育模式,才有助于人类的健康成长。我国高校的音乐课程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也是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课程,在内容上逐渐丰富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切身体验,主要有四个方面:情感体验、文化传承、思维创新、社会交往。

情感体验:融合多民族音乐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的比例会占较大比重,音乐较之文字、数字具有律动性,起伏的旋律极易带动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不同,所以,随着旋律的或舒缓或急促,曲调或高或低,欣赏者的情绪也会随之变化,使学生在旋律当中身感体悟。

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中所学习的民族歌曲、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等,都富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为了确保一个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得以稳定地流传下去,就必须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学校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教育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和感受各民族音乐的同时也吸取着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在一教一学的过程中,即是文化的传承。

思维创新: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教授过程当中,大量的实践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创新不仅是针对学生,同时也针对教师。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喜欢关注新鲜的事物,如此境况下,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为了让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继续稳定地传承下去,需要在原本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上做一定的创新,从而迎合现下的新形势,在不破坏文化本来面目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式的创新,不仅可以迎合现今人们的审美,也可以更大程度地彰显少数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文化,而这些都是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而对于学生,在课程中的亲身体验,肢体的触碰,结合所学的文化常识,对于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交往:由音乐课程所体现的社会交往分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校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二是针对学校与外界社会的交往。

学校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音乐课程中含有大量的歌曲,歌曲中含有各种演唱形式,如独唱、对唱、齐唱等,同样的,器乐也有相应的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而其他音乐种类自不必说,都有一个人或多人完成的作品。学生在学习歌曲或者习练一首乐曲过程当中,学生自身始终不会独自交流,人群的聚集决定人与人之间产生交流,在群体活动当中,不仅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不断磨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相互磨合,从而提升学生与教师的密合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健康成长。

学校与外界社会的交往:开设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学校,会经常走出校门,对外演出,向外界展示本校的教学成果,同时也让社会其他群体认知和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和文化,对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三、 高校开设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社会意义

高校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教育的应用对于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播和交流两个方面。自近代开始,中国的音乐课堂主要教授西方传播而来的新型音乐,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世人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始终不如对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外来的新兴音乐种类那么多。随着国民民族音乐教育的兴起,使国民从小了解、认识自己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外来民族的文化,这是对国民自身文化缺失的一种弥补。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陆续在原有音乐课程基础上,增设一些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并且利用该课堂所学的民族器乐合奏、民族舞蹈、民族歌曲等教学成果积极地对外展示,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不仅给予学校一次展示民族音乐教育成果的机会,也给了世人一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机会。在表演中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韵,让世人得以见识各民族的人文特色,世人通过观看民族文艺表演,也会对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文更添兴趣,间接促进世人对本国民族文化的求知兴趣,从而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播。

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仅只是音乐和文化的输出,也是社会各界关联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一种纽带,丰富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促动了社会各群体对于各民族文化的求知欲,提高人们对各民族音乐与文化的兴趣,在教育中发掘文化,在文化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支持社会各界关于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传承经典,这便是高校开设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课程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族音乐少数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作文呼唤“原生态”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原生态静宁苹果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