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2019-03-02徐梅玲张育珠

重庆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仑骨细胞股骨颈

徐梅玲,张育珠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810000)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全身疼痛甚至脆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2]。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均属于双膦酸盐制剂,被广泛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前者是口服制剂,存在用药繁琐、吸收率低、生物利用度较低等不足之处,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不足;后者是注射制剂,生物利用度达到100%,具有独特的双氮结构、能够延长作用周期,1年仅需注射1次、治疗依从性更好[3]。本研究将静脉应用唑来膦酸与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宏观疗效及具体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4例。纳入标准:(1)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3)心肝肾功能正常;(4)配合且完成治疗方案、相关检查项目,无病例脱落。排除标准:(1)合并骨肿瘤;(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3)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过敏;(4)入院前半年有骨折史;(5)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对照组患者年龄53~71岁,平均(61.36±8.59)岁,绝经时间5~22年,平均(11.26±4.38)年;研究组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61.17±9.63)岁,绝经时间6~20年,平均(10.98±5.61)年。两组患者年龄、绝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两组均接受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常规治疗:钙尔奇D每天2粒,骨化三醇每天0.5 μg。对照组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清晨口服,每次70 mg,1次/周,服药30 min后避免平卧及进食。研究组接受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治疗:唑来膦酸5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至少持续5 min以上),半年输注1次,共2次。阿仑膦酸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2.2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 治疗前、治疗1年后,采用BMD检测仪对患者腰椎正位(L2~4)、双侧股骨颈进行BMD检测。

1.2.3骨代谢指标检测 治疗前、治疗1年后,留取两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标本,抗凝处理后低速离心并分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骨形成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Ⅰ,P1N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beta-crosslaps,β-CTX)、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artrate resistant hydrochloric acid phosphatase isomer-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Ⅰcollagen cross-linked N-terminal peptide,NTX)的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BMD比较 治疗前两组L2~4、双侧股骨颈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L2~4、双侧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骨形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ALP、OC、P1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BALP、OC、P1N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BMD比较

表2 治疗前后血清中骨形成指标水平比较

表3 治疗前后血清中骨吸收指标水平比较

2.3骨吸收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β-CTX、TRACP-5b、N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β-CTX、TRACP-5b、N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雌激素介导的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活性调节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患者出现骨量流失(骨松质丢失更显著)甚至骨折[4-5]。双膦酸盐药物能够与骨组织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形成特异性结合、具有极强的抗骨吸收活性。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是两类不同的双膦酸盐制剂,其中阿仑膦酸钠经胃肠道吸收后能够在体内发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阻碍骨吸收的作用。但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需要通过每周给药来保证其生物学活性、直接增加服药频率并影响治疗依从性。唑来膦酸与骨矿盐结合的能力较强,相比阿仑膦酸钠具有更强的抗骨吸收性能,且该药1年只需注射1次、治疗依从性更理想[6]。本研究在常规补钙基础上将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联合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具体作用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最为严重的部位为骨松质为主的椎体及股骨上段,该部位的BMD可敏感地反映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评估临床治疗的效果[7-8]。本次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1年后L2~4、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BMD较对照组高,证实在补钙基础上联合应用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可更为有效地增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强度,这是其疗效优越性的直观表现。

骨转换是骨强度的决定性因子,骨转化的具体过程均通过骨代谢标志物反映[9-10]。BALP、OC、P1NP是典型的骨形成指标[11-12],β-CTX、TRACP-5b、NTX则在不同研究报道中被证实由破骨细胞分泌,且随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上述指标分泌入血增加[13-15]。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骨形成指标水平较高而骨吸收指标水平较低,证实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更为有效地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化、阻碍破骨细胞对骨小梁溶解及破坏,阻滞破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这也是骨吸收指标水平降低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常规补钙基础上加入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显著增加BMD值,具体机制与其增强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等作用直接相关。

猜你喜欢

阿仑骨细胞股骨颈
补肾壮督方联合阿仑膦酸钠及骨水泥分期灌注椎体后凸成形术对kummell病远期临床疗效和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