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

2019-03-01耿婷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耿婷婷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其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之后,网络也走进了学校,成为教师们的得力教学助手。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摆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手段以及模式进行创新。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若想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将其与网络相融合。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信息化视阈下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化视阈;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1-005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大众的生活中,网络通过图片形式、音频格式以及视频格式为大众提供信息,对大众的思维进行影响,甚至是改变。高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及自我意识,但是其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在发达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思维以及观念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难度就会大大提升。但是网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基于此,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教育与网络的融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一 信息化视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影响

(一)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拓展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改变授课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升整体的学习质量。其次,学生的思维方式放生了变化。在网络世界中,社交软件以及传播媒体为学生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喜欢通过纸质图书来获取知识,并且由于图书的固定性,使得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来获取真实的信息。但是在网络世界中,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降低了自身的思考能力。

(二)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其交流形式也更加的方便。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天下事。当代的学生具备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并不会满足于信息接收,而是要成为信息发布者。因此,其会无意识地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创造信息话题,为自己博得关注[1]。

二 如何在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在开展思想政治驾驭之前,首先应该进行的任务就是集结一队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在信息化的视阈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及参与主动性,同时也能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多样化发展,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2]。在此环境下,高校的相关部门可以为学生搭建相关的网络沟通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中进行交流,针对热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倘若此时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提供所有的素材,那么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就无法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思考。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当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假设教师没有一个过硬的依据,那么很难使学生信服。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为学生找出一个可以使之信服的“说服者”,而这个“说服者”就是网络。高校的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以及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相关的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比之更加丰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之信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善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3]。

(二)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开发力度

近年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惯用教学手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相关的教育网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但是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当前我国虽然有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在网站成立后,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维护,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监管机制。在这种状态下,网站的运营就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逐渐被遗忘淘汰。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角度上来说,其核心就是教育的内容。因此,在选择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加大自身的重视程度,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内容的选择。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立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4]。因此,在选择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对内容的可讨论性以及趣味性进行分析。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最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平等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站在一个“制高点”,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榜样,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建立校园信息的反馈机制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信息的传输渠道是否便捷通畅,会对整体的教育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正式的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大对信息传输渠道建设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思想引导。通过调查显示,当前多数高校都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办公系统进行融合,定期收集学生的想法以及意见,并将其进行整理融合,统一上传至学校的官方网站,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帮助提问的学生解决难题,提供建议[5]。同时,由于网站自身具备评论机制,高校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定期地对评论进行筛选,通过评论了解学生的心理,获取反馈,并针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此外,高校也可以将学生引入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信息小组,为官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提供素材,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升整体教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改革,同时也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调整。首先,教师需要摆正自身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解决措施。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寻找到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使其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网络的魅力,能够表达出独特的见解,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在信息化的视阈下,教师若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一定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其内心活动,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6]。最后,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当今的学生更加重视“用事实说话”。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通过事实让学生信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开展。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质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将会对整体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当今的高校中,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学校内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选择留校,进行工作。所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可能并没有经历过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更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层含义[7]。因此,高校需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招聘条件,以此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其次,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的思想造成影响。比如拜金主义、安逸主义等等。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进行考核,防止其对学生做出错误的引导,影响学生观念的发展,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此外,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自身的任务不仅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要对我国的核心发展观进行宣传。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够严格地遵守国家法律,能够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的稳定发展。

(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

相较于其他内容的教育活动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8]。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学生引入到教育活动中,使其成为教育中的主体,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使其能够在纷杂的信息环境中找到正确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抵抗住不良信息的寝室。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大众之间的交流逐渐开放,通过网络,大众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网络利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靠近,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的思维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视阈层次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地提升,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也会逐渐提升。基于此,在实际的工作教育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握住信息視阈的优点以及优势,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进而能够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振超.新凸显的话语权:信息化视阈下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分析[J].黑河学刊,2016,06(12):88-89.

[2]韩佳雪.生态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2014,02(20):87-88.

[3]李青霞.政治社会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15,05(10):44-45.

[4]何牡丹.哈马贝斯“生活世界”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5(16):69-70.

[5]安亚丽.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20):55-56.

[6]黄明迪.试论“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7(20):20-21.

[7]李守兰.基于网络视阈下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国防科技,2015,05(20):84-85.

[8]张存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综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08(14):28-29.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