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3-01施俊生王仁杯郁晓敏李燕

中国稻米 2019年1期
关键词:优质稻浙江省优质

施俊生 王仁杯 郁晓敏,2 李燕

(1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杭州31002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特征复杂;水稻作为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80万hm2左右[1]。近年来,浙江省审定推广了一大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2]。为加快推进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本文对浙江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制订加快浙江省优质稻发展政策及举措提供依据。

1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

1.1 水稻品种类型多

据调查统计,2017年浙江省水稻播种面积约73.6万hm2。其中,早籼稻10.3万hm2、常规晚粳稻28.8万hm2、杂交晚稻34.5万hm2。近年来,籼粳杂交水稻由于产量高、种植效益好等原因,向浙北常规稻种植区域的推广速度逐渐加快,2017年浙江省籼粳杂交稻种植面积约25.1万hm2,占浙江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而籼型杂交稻种植面积有所萎缩。

1.2 主导品种面积集中

2017年浙江省年推广面积在6 670 hm2以上水稻品种数有24个,占总品种数的12.4%,种植面积63.4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85.8%;年推广面积6.7万hm2以上的品种2个,种植面积14.6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 19.7%(表 1)。

1.3 审定通过的优质稻品种数呈上升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2007—2018年浙江省共审定水稻品种262个,其中米质达3级以上的品种有133个,占总品种数的50.8%。2018年审定的中晚稻品种中,优质稻品种占比66.7%。2007—2018年期间,优质水稻品种占比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图1)。

图1 2007-2018年浙江省审定通过的优质稻比例

2 存在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

2.1 存在问题

2.1.1 优质性状不够稳定

从历年浙江省水稻品种区试统计结果来看,优质品种的米质检测结果年度之间差异较大,2年检测结果不同的品种数达61.5%,大部分品种的品质优异性状表现不够稳定。2年检测均达优质3级以上的品种数只有54个,只占审定水稻品种数的20.6%。

2.1.2 食味好的品种不多

检测结果表明,2年区试米质均达3级以上的优质品种占比不高,仅占20.6%。其中,2018年浙江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中,2年区试结果均达3级以上的优质品种仅7个,占比33.3%。2018年浙江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达6 670 hm2以上的水稻品种中,真正口感好的品种仅5个。此外,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的耐贮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 2017年浙江省主要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统计

2.2 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内水稻品种产量水平的稳步提升,稻米市场和居民消费更加注重大米的品质[3]。目前,制约浙江省优质水稻品种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2.1 优质稻产业发展思路有待理清

近10余年来,在全国水稻生产以高产为主要导向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上下热衷于个别品种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而对优质稻品种选育推广与配套技术研究较少,影响了优质稻品种发展步伐,优质稻品种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梳理、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

2.2.2 优质稻品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浙江省优质稻品种的评价标准依然比较单一,与品种选育最新进展、市场多元化需求和优质专用品种的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品种评价指标中食味和适口性指标权重不够,导致不少审定通过的优质品种指标优而食味口感却一般的矛盾现象。

2.2.3 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进展不快

在以高产为主要选育目标和产量为主的审定标准体系引导下,近年来,浙江省科研育种单位积累和新创制的优质水稻种质资源偏少,同质化现象明显,加上水稻育种课题组长期以来形成的单打独斗现象,优质稻协同攻关能力弱,优质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突破性进展不快,制约了优质水稻品种协作攻关和新品种选育。

2.2.4 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有待深化

浙江省生态区域复杂,钱塘江南北以及浙东沿海地区与浙西山区的消费习惯、生态条件差异较大,但目前浙江省优质稻品种示范推广、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深,优质稻品种“重选育轻提纯”“重生产轻品质”“重品种轻品牌”现象突出,导致一些优质品种育成后退化速度较快,影响了优质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措施

3.1 注重优质稻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浙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优质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从配套政策、优惠措施、评价标准等顶层设计入手,加快推进优质稻品种选育推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粮食需要。

3.2 继续完善品种审定和评价标准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和浙江省新修订的“优质高产、绿色生态和特殊类型”分类审定标准,并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开辟优质稻品种审定、保护快速通道,充分发挥品种审定标准对优质品种选育推广的引领和指挥棒作用;结合实际,加快研究决定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的关键指标,制定浙江省水稻品质地方标准,完善优质稻品种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优质稻品种选育方向。

3.3 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

一是加快优质稻种资源调查引进创制。鉴于当前高产型种质资源多、优质资源偏少的状况,下一步宜组织开展优质稻种质资源普查,全面掌握省内科研育种单位的优质稻种质资源状况,鼓励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为优质稻品种选育提供源头保障。二是探索组建优质稻联合育种攻关平台。利用浙江省水稻育种团队多、力量强、基础好的优势,积极探索组建优质稻联合育种攻关平台,推进优质稻新品种选育。三是启动实施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广后补助。设立专项,对新育成的、米质达2级以上且食味分大于85分的优质中晚稻品种进行后补助,对推广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再次予以推广奖励,鼓励真正优质的水稻品种得以选育与推广。

3.4 深化优质稻品种示范推广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创建农业品牌活动,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品种展示示范推广网络,强化绩效考核,在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优质稻品种展示示范与跟踪评价,加快选择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稻品种。积极探索成立浙江省优质品牌稻米产业联盟,运行市场机制,建设一批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打造浙江省优质品牌稻米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浙江省优质稻米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对套牌侵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优质稻品种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优质稻浙江省优质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主要进展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三十个优质稻品种获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