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写卡片英国人乐此不疲

2019-02-28何越

环球时报 2019-02-28
关键词:波比手写贺卡

何越

笔者2004年到英国留学,方知英国是贺卡大国,全国人民写贺卡上瘾。当年圣诞节,笔者去商店买圣诞卡,结果被铺天盖地、名目繁多的各种贺卡惊到了:圣诞节卡、复活节卡、生日卡、万圣节卡、情人节卡、订婚卡、结婚卡、母亲节卡、父亲节卡、感谢卡、康复卡、乔迁卡等等,后来才了解到,世界上写贺卡的风俗来自英国。

写贺卡融入英国社会

2008年我和英国先生结婚。那年圣诞感觉很累,因为除了要四处购买给亲人朋友的圣诞礼物以外,还要手写圣诞卡无数。2010年我大女儿一岁生日时,入乡随俗,我也给孩子办了生日派对。这时我才发现还有生日派对邀请卡一说,而且还要手写。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英国人开派对的整个繁琐程序。我这个来英国不久的华人妈妈,突然要以英国方式操持所有事务,感觉力不从心,礼数多得顾此失彼,而且还常常感觉自己傻傻的,很多礼数不了解。除了邀请卡,还要给每位送礼物的朋友手写感谢卡。

我还记得2010年12月,冒着严寒,用婴儿车推着一岁的大女儿到处送感谢卡,那时我感觉这是融入英国社会必经的过程。

不回送贺卡就失了礼数

我刚来英国时,心态还停留在英国旧时代,喜欢那些有贵族和淑女形象的贺卡,自以为有品位,后来才发现那只是老年人的旧爱,连我近70岁的英国婆婆都看不上。其实犹如英国人五花八门的政治观念,尤其是当下各党派议员有关脱欧的南辕北辙的主张,英国贺卡也五彩斑斓、风格各异。我家每年收的几十张圣诞卡,图案重复极少见,就算主题都是圣诞老人或是白雪和邮筒,设计思路也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而女儿们收到的生日贺卡,设计就更自由,从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到生活场景,千差万别。

贺卡除了封面设计,还有内页文字设计。我先生买贺卡的首要标准往往是文字内容,他喜欢幽默的。雇了高手撰写的贺卡自然比千篇一律的要贵许多,但这样省事,用不着自己挖空心思,多花几英镑就可以让收卡人捧腹大笑。比如,一张母亲节卡上写道:“妈妈,本来我想给你买个最棒的母亲节礼物,可是我发现你已经有我了!”圣诞卡内容往往保守:“祝你圣诞和新年快乐!”生日卡最常见的内容是:“今天是你生日,祝你玩得开心!”

据英国贺卡协会引述最新GCA市场报告数据:2017年英国公众共花费17亿英镑购买贺卡。贺卡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包括:印刷业、设计、摄像和图片提供、文字撰写、发行业、纸张制造、信封制造、仓库、物流等等。

过去15年,什么名目的贺卡我都写过。我完全接受了写贺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就算做不到主动,起码能做到收到贺卡,一定回送。不写还可以原谅,可是不回送就失了礼数。以这个标准衡量,多年前我一直失礼。因为老大三岁上幼儿园后,圣诞节前总能收到其他小朋友父母代写的圣诞贺卡。我当时没有回送。可那时我觉得无所谓。

媒体呼吁保持手写贺卡传统

据维基百科网的资料,贺卡概念最先来自古代中国,用于新年祝福。15世纪手制贺卡被引入欧洲,第一张圣诞卡1843年诞生于英国。

到了20世纪30年代,彩色平版印刷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贺卡生产速度,但电子时代让手写贺卡的热潮逐年消退。2017年英国人均购买33张贺卡,而据2006年12月BBC的报道,2006年英国人均购买55张。2016年英国《每日快报》《每日电讯报》均发表文章,鼓励读者继续手写贺卡传统,收到圣诞礼物后,别忘了手写感谢卡,不要偷懒以短信代替,更不要什么也不做。

手写贺卡传统是否会消失?也许会消失,但未来几十年应该不会。看看我的两个女儿就知道。自打她俩会写字,就主动要求给同学写圣诞卡、生日邀请卡以及感谢卡,乐此不疲。

一周前邻居波比送了生日礼物给我小女儿,她不假思索立马写好了感谢信,直接敲开波比家的门,送了过去。朋友们送的生日贺卡,女儿们都摆在柜子里,十分珍视。▲

(作者是英国社会学者)

猜你喜欢

波比手写贺卡
我手写我心
波比露营
我手写我意
给妈妈的贺卡
特别的新年贺卡
波比洗澡
波比睡觉
波比跳水
6万字的情书
尴尬的电子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