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专八考试改革后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9-02-27张华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

摘 要:2016年起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有了局部调整,在翻译这一考察项上取消了原有的英译汉,只保留汉译英,这是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趋势所做的调整。因此,翻译课堂的教学也随之面临新的问题,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专八改革后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专八改革 翻译教学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07-02

1 引言

2015年8月,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 8)题型调整方案》,并宣布从2016年起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以及分值做局部调整。改革后的专八在听力、翻译及写作上都做了局部调整,更注重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在翻译这一考察项上取消了原有的英译汉,只保留了汉译英,测试形式为将一段150个汉字组成的段落译成英语,要求学生能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速度为每小时250至300个汉字,译文要求忠实于原文意思,语言通顺、流畅,考试时间为5分钟,由原来的英译汉和汉译两部分60分钟缩短至25分钟,难度有所下降,但又重点突出,紧跟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步伐和趋势。

2 翻译之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专八考试在翻译项上所做的调整正是顺应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趋势,汉语外译已变得不可或缺。在以往的中外典籍和专业领域文献资料翻译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英译汉占据了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的战略调整,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汉语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大,译出的比例逐年提升,汉译英的数量和规模在近年来首次超过了英译汉。根据中国译协的数据,在2014年,译出的比例已经超过60%。[1]日益增长的各领域文本譯出以及对其所做的研究与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需求相吻合,由此一根“由翻译至译介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线开始凸显出来。[2] 因此,汉译英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越发显得举足轻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财富和积淀。要想继续发扬光大中国文明和文化,不能总是囿于过去的辉煌中,应着眼未来,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一个宏愿,而承载着这个宏愿的正是翻译。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只有通过优秀的译者们把中国灿烂的文化译出来,才能让世界上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文化新格局的形式下应努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创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文化格局,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国际主流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2012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100 多年来中国人无缘诺贝尔文学奖的空白历史。他在获奖后感慨,如果没有那些优秀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他的作品不可能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所阅读,更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这些优秀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使得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色不少并走向世界,发扬了中华文化,真正实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随着全球化发展,尤其是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去”。“一带一路”走多远,语言服务就要跟多远。

中国语言教育和翻译教育只有一个必由之路,就是走向世界。[4]

3 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教学也应当随之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检测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专八考试应时做出了调整,因此,翻译课堂的教学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的趋势。但是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上学生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跟上专八改革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3.1 学生的中文功底不够扎实

汉译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中文功底,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各种文化要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在翻译之初的理解步骤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做到深透地理解源文本的意思。很多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中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把“做这件事情很容易。”和“她很容易感伤。”两句里面的“容易”都译为“easy”,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在译中国文化里的 “器物文化”时,很多学生也很茫然,不知“器物文化”为何,更不知该译成“implements and utensils culture”,其原因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

3.2 学生的翻译面太窄

专八考试翻译部分要求考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一段源自我国报刊或一般文学作品的材料。从历年专八考试汉译英试题看,大部分是具有一定文学性的小品文,并涉及一定时事。而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重要战略来看,译介中国文学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5]这就要求学生要对国内时事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诉方式有一定的功底。但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缺乏基本的文学素养,没有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而为了适应“一带一路”中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学生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有广泛的涉猎,不能仅限于文学领域,应当对科技、法律、电子、建筑等各方面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近年来,我国向世界推出大型系列中译外丛书《大中华文库》,含110种文化典籍。其中,科技类选题占就有一定的比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6]

3.3 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汉译英同样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特别是英文写作水平。笔者在批改学生翻译课后练习的时候总结出学生种种英语翻译写作上的问题:基本的单词拼写错误层出不穷以及词汇量的捉肘见襟;词汇应用上对词义内涵的掌握不够牢靠,造成词汇错用或不当;在英语语法和词语变形上混淆不清,特别是

(下转第12页)

(上接第7页)

-ed和-ing形式的使用;在搭配上掌握不牢靠,特别是主谓语、动宾结构以及介词短语的搭配;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混用;句法结构单一不变,句子衔接混乱,形成汉译英的机械对应,包含很多中文里的冗余信息;没有做到语序上的调整和语篇上的衔接;缺乏背景知识。

4 翻译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翻译教学面临的新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4.1 要夯实学生的中文功底

大多数的英语专业低年级开设了语文课,这为高年级的翻译课奠定一定了基础。但在低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应着重强调中文的语义表达方式,并带领学生广泛地涉猎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学修养。

4.2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發展,翻译教学上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汉译英中形成理解的“盲区”。

4.3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特别是英语写作水平

加强学生在词汇、语法、搭配、句法和衔接等方面的基本功,这就要求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还存在林林种种的问题,只有各个课程的积极配合为学生夯实坚实的基础并极力扩大其知识面和翻译面,才能真正是适应专八改革的趋势,并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当然,英译汉是汉译英的基础,在教学中也应当加强,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对翻译重新定位与定义应该考虑的几个因素[J].

中国翻译,2015(3):10.

[2] 丁立福,胡庚申.问题导向.知行并举.综观整合[J].对外传播.中国翻译,2015(6):60.

[3] 黄江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127.

[4] 贺莺,张旭,黄长奇.面向与“一带一路”展望亚太翻译新图景[J].中国翻译,2016(6):66-67.

[5] 花萌,白睿文.多方努力,共促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阅

读[J].中国翻译,2017(1):79.

[6] 许明武,王烟朦.任译《天工开物》)深度翻译的“资本”视角解读[J].中国翻译,2017(1):92.

作者简介:张华容(1981-),女,汉族,籍贯四川乐山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及翻译教学,任职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
多元互补模式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