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体验真习得巧升格

2019-02-26王利琼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橡皮泥升格鸡蛋

王利琼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之事,苦于不知写什么,也苦于不知如何下笔。为了不让学生在习作面前望而却步,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侧重选择“嬉系列”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课堂习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所谓“嬉”,就是嬉戏、玩耍之意,而爱玩正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嬉作文”就是将有趣的活动、游戏等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后,春风化雨般地积累素材、习得方法、积淀情感。

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只要有体验之后就能写好作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即便有事可写,大多数学生仍然觉得表达困难。基于此种情形,笔者认为,在“嬉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给予恰当的教学辅助,使其习得方法,从而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共同生长。

一、创设情境,快乐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前,有趣的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再现生活,让学生快乐体验,从而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有段时间,我看到班上的学生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于是我特意选择了《玩转橡皮泥》(《童声作文·学本》三段高级第13组)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课前,我播放了一段《橡皮泥总动员》的视频,有趣的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课始,我投影出示了大量精美的橡皮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捏橡皮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捏出的作品精彩纷呈,无疑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经常在习作课上引入各种游戏、活动。如玩捏鸡蛋,写《捏不碎的鸡蛋》;玩找硬币,写《硬币在哪儿》;玩“木头人”的游戏,写《学做“木头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寻找写作的源头。如学生在大课间跳长绳时,我就指导他们观察同学的动作、神态,并回想自己的感受及时写下来;秋天,校园花坛里的桂花开了,我带领学生赏桂花、捡桂花并写桂花。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学生只有在自然放松的嬉戏状态下才会产生最亢奋、最丰富的情绪,再加上教师不露痕迹的点拨,他们自然就乐于表达了。

二、善用范例,习得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嬉戏状态时的快乐体验会触发表达的欲望。有话可说、有情可叙是写作的前提,但任由其自然表达,只是将丰富多元的写作全程简化为“命题布置”,学生仍不得习作要领。笔者认为,善用具有示范性和典范性的例子,让学生从模仿优秀范文开始去学写习作,把学生一步步引入习作的殿堂,使其真正习得习作方法,从而让他们觉得写好作文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并不可怕。

在《玩转橡皮泥》的习作课堂上,学生完成橡皮泥作品后,我先请他们上台展示优秀作品并作介绍。接着,我让学生尝试写捏橡皮泥的经过。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首次试写只要能用一段话把步骤写清楚即可,但要表达生动明显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决定利用范文来导学。我精心选用了第一篇描写较简单的例文:

做个小蜗牛吧!我揉了揉橡皮泥,捏呀捏,捏出了蜗牛的“身体”,又捏出了“头”,最后捏出了两条细细的“触角”。

我先引导学生发现范文里只用了“揉”“搓”两个动作,不能具体写出捏橡皮泥的经过。接着,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捏橡皮泥时会用上哪些动作,并赠上“佳句大秀场”里的动词,在此基础上对例文作了修改。于是,第二篇升格后的范文出炉了:

做个小蜗牛吧!我拿来一块土黄色的橡皮泥揉了起来,拧下一小块,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条,由内向外卷着,“身体”完成了。我又留了一厘米左右的“头”,用手捏扁。哎呀,太不小心了,竟然把“头”给掐断了。嗯,不过,把头部做成后再粘到蜗牛的身体上也许更容易。我搓呀捏呀,给蜗牛安上了“头”。最后,我掐了一点橡皮泥,搓成两条细细的胡须,轻轻地按在头的两侧,就成了“触角”。哈哈,大功告成!我心里涌起了淡淡的成就感,似有花儿在心底悄然绽放。

以升格文为本,学生很快发现这里的动作用得非常丰富,而且加入了想法,作文顿时生动起来。我及时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在捏橡皮泥时的想法和感受,并告诉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进作文中去。在原文和升格文的对比中,在“佳句放送”的赏析、积累中,我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发现把捏橡皮泥的过程写精彩的“秘籍”就是“把步骤写清楚,把动作写丰富,把感受写具体”。接着,我让学生运用提炼出的方法进行第二次习作,即修改或重写片段。学生领悟了语言表达之精妙,也真切习得了方法。

在《童声作文·学本》提供的“嬉系列”主题之外,我努力拓宽“嬉作文”的范围,为学生营造更为活泼、灵动、精彩的体验环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联想、想象,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习作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问题和困境,在教材文本、学生例文中找到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

在《捏不碎的鸡蛋》习作课上,我请学生观察同学捏鸡蛋时的动作、神情,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

我轻巧地拿起鸡蛋,把它放在手心里。同学们在下面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捏碎它!捏碎它!”我再也等不及了,手开始收紧,牙关咬得紧紧的,脸涨得通红,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可刚才还觉得微不足道的鸡蛋,现在好像有坚不可摧的盔甲护身。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手都在微微颤抖了,可这鸡蛋还是毫发无损。这时,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区区小鸡蛋,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平日里妈妈拿个鸡蛋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给磕破了。今天这鸡蛋莫非有神功附体?

我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描写环境、动作、神态把捏鸡蛋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了。学生习得方法之后进行写作,效果立竿见影。

范例运用得当,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策略,使学生有法可依,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大大减轻学生习作的难度,树立其习作的信心。

三、聚焦评改,巧妙升格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怎样才算是好作文?如何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评改很重要。它是学生内化知识、品析作文、反思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习作课堂中,“教什么,写什么”很重要,“写什么,评什么”也同样重要。依据本堂课的核心语言点进行言语训练,当堂交流、反馈,将会使学生二度习得习作方法,领悟写作的奥秘。

要评改就要有标准。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在《玩转橡皮泥》中,我将习作评价内容细化为三个层面,即“把步骤写清楚、把动作写丰富、把感受写生动”,达成一个方面就获得一颗星。第一次试写以写清楚片段为落脚点,评价后进行第一次评改。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了本堂課的习作“秘籍”后进行第二次习作,以“把动作写丰富、把感受写生动”为标准来评价,评价后再进行修改。教师有选择地聚焦学生写的片段进行讲评、打星。最后,我让学生拿出学习单,对照打星要求再次修改自己写的片段,并誊抄一遍。这堂习作课上“两写两评改”教得很有针对性,写得很集中,评得也很到位。学生在两次的改写中对原文巧妙升格,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嬉作文”教学中,聚焦评改、发现习作的不足是为了更好的开始;聚焦评改、挖掘习作的闪光点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在评改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快感,体验了成功,更体验了成长。

“嬉作文”的习作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以唤醒其最本真的快乐体验。教师适时的教学辅助,让学生有所依靠,实现了向最近发展区的跨越,使其语言的生长和情感体验如水乳般交融,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橡皮泥升格鸡蛋
整体思考局部推敲
神奇的鸡蛋画
借像皮泥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话题作文“错过”创意升格
海底世界
反兴奋剂升格